作者:布谷妈妈
来源:布谷妈妈(ID: yugu005)
不管是单身女性,还是带娃出门的宝妈或老人,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会不会遇到坏人?会不会遇到抢孩子的人贩子?
很多时候,我们从身边人口中听说,或者从网络上得知一些不好的事情,都会心有余悸。因为很多情况下,悲剧发生时,并不是没有旁观者。
尤其是人贩子抢孩子时,他们经常使用的套路是“这是我老婆,两口子吵架呢”。即便宝妈百般解释,但人贩子就是能在众目睽睽下明目张胆地将孩子抢走。
为什么宝妈说“我不认识他”,或者明明有那么多围观者,但事情就这样无奈地发生了?
其实,并不是路人冷漠,而是其中隐藏的微妙心理状态, 暗暗 影响了当下的情况和结局。
社会心理学有两个著名的效应,或许能解释这样的情景。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家长们能有所启发,看好自己的孩子,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机智自救。
1
责任分散效应
心理学家拉塔恩和达利,曾针对“旁观者干预问题”做了一项研究,想看看人们作为旁观者的反应。
召集而来的志愿者,被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里,可以用对讲机与隔壁房间的人聊天。
在用对讲机聊天时,志愿者听到那头的呼救声,似乎是有人疾病紧急发作了。
他们的反应会是怎样呢?
你可能会说,肯定会找人告知情况并寻求帮助啊。
但真实的结果是,志愿者会不会提供帮助,取决于他认为隔壁房间有多少人。
当人们认为房间那头只有一个人时,他们都迅速 反应 ,并且快速报告研究人员情况,要求进行干预。
而当志愿者相信房间那头有多个人时,他们当中,只有60%的人向研究人员报告了情况。
因为既然发病者旁边有那么多人,又何必需要我的介入呢?这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群体数量越大,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反而会越低。
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么多人在场,别人肯定会施以援手,所以他不需要挺身而出。群体中的成员,责任和义务也就被削弱了。
所以说,即便置身人群中,当遇到人贩子抢娃时,你的呼救声和“我不认识他”,可能也并不管用,反而只会让你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
因为在你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他们的责任已经被分散了,他们会觉得,别人肯定会去帮忙,不需要我出手。
2
阿希效应
“阿希效应”,是我要提的第二个心理学效应。
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当没有人作出反应时,群体会全部保持沉默。而一旦有人做出行动,紧接着其他人也会陆续加入进来。
实验室中有7个人,他们需要依次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
其中被编码为“6号”的人不知道的是,除了他一个是真正的志愿者外,其他6个“志愿者”都是工作人员假扮的。
研究人员刚开始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家都能快速给出正确答案。接下来,研究人员问,A、B、C三段线段中,哪一个和标准线段X一样长?(如图所示)。
第一个回答的人说“A”,6号志愿者表现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接着,第二个也回答“A”,再接着,第三个,第四个,直至前面6个人都回答说“A”。
你猜6号志愿者回答的是什么?
经过一阵慌乱和怀疑后,6号志愿者带着些不确定,但依然结结巴巴给出了他的答案——A。
很不可思议是吧?
你可能会说,这个人肯定心理素质不行,正确答案那么明显,他怎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但其实,这个实验,被试验过很多次,样式多变,依然有约三分之二的人,都跟着给出了错误答案。
这就是群体压力在发挥作用,当你身边一群人都做出相同的反应时,你很难顶住压力,去做出完全不同的行动来。
阿希效应也被称为“从众效应”,在社会情境中,或者模棱两可的情境里,人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你处在人群中,尤其是你与人贩子各执一词、情境分辨不清时,路人看热闹得多,而出手相助得少。
3
这样做,旁人更愿意帮你
看完以上这2个效应,你是不是有些困惑,那怎样才可以打破这种效应,让路人参与进来,而不是选择旁观呢?
社会心理学给出答案——如果需要帮助,就直接提出请求。
①指定某一个人
当我们遇到困难,特别是宝妈、老人带着孩子出门,遇到人贩子时,不要朝身边人大喊“大家帮帮我”。
因为“大家”这个词,太广太模糊了。这就会导致责任分散,谁都可以承担起帮你的责任,但谁也都可以视而不见。
这时候,你一定要挑出一个特定的人来。比如“戴眼镜穿白衬衣的这位大哥”、“拿黑色提包穿牛仔裤的这位女士”,把责任明确到某一个人,让他自动介入到你的事情中来。
像我们常说,遇到人贩子抢人的紧急情况,就打掉路人的手机、损坏某一个路人的车,这也是防止责任分散的一种方式,将责任明确给到某一个人。
只要有人开始介入,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②告知具体要做什么
当你指定某一个人后,要明确告诉他你的需求。
不要因为太激动,而只是哭喊或喋喋不休,一定要说出具体的问题和你需要别人干什么。
比如说“他们是人贩子,请你帮我报警”、“请你帮我打这个电话联系我的家人”、“请你帮我拍下这一幕”。
把事情说明确,能减少情境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
只要有人愿意提供帮助,那他会打破“群体压力”,从而提供可效仿的榜样,让其他路人也产生从众心理,纷纷介入进来。
到了这一步,你基本就无碍了。
这些技巧,不管对于带娃的宝妈老人,还是独自出门的女性,又或者遇到困难的我们,都很适用。
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我们需谨记,一定要打破“群体压力”和“责任分散”效应 。让特定的人参与进来,提供 从众 的正面效应。
只有这样,当我们处在群体中,面临紧急情况时,才能增加路人帮助的概率。
如果你觉得有用,记得收藏和分享给更多的人受益哟~
本文来源于:布谷妈妈(ID: yugu005),专注儿童心理,分享科学育儿方法,读懂孩子轻松养育,欢迎关注布谷妈妈。
本期编辑:Y.T。
【在看】,让我们永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