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5种常见行为,正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母婴育儿2022-07-31 12:05:48未知

家长的这5种常见行为,正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本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作者|钱志亮

有安全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人说:安全感就是能在小汽车的后座上睡觉。

“小时候,爸妈开车带你出门,到了晚上,你不知不觉在后座上睡着了。你什么都不用担心,爸妈就在前座上,他们负责忧虑一切。但是这样的时间很短暂,一不小心你就变成了那个坐在前面的成年人,而成年人永远失去了在后座睡觉的权利。”

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与孩子互动时流露出的情绪、精神状态、说话语气,都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出门在外,时常感到不安,会反复确认父母在不在身边,不敢离开父母,挑战自己。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一书中指出,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缺乏安全感,会有这些共同特征:

过分忧伤;

好斗和过分冒险;

过分害怕和焦虑;

回避某些情感;

害怕用语言表达情感;

被动、无助的行为,显得畏首畏尾……

生活中,下面这 5 件事很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父母需注意。

01

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这句话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它能非常快速地制服一个孩子,然而,带来的伤害也是无法估量的。

一个孩子最害怕爸爸妈妈对他说“我不要你了”,他们常常因此变得胆小,害怕真的被父母抛弃,产生了长久的恐惧和压力。

以前听过一个家长炫耀自己的“绝招”,如果 4 岁的儿子调皮捣蛋,就把他关在家门外,假装让他走,不一会儿孩子就会哭着敲门,喊:“妈妈,妈妈……”你再问他还敢不敢闹了,孩子就会哭着说:“不敢了。”

这种最“有效”的绝招,本质是粗暴和冷漠,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你无法想象,当孩子被关在门外漆黑的走廊里,有多无助和崩溃。

小孩子很难分辨大人的话是气话还是真话,大人口中吓唬孩子的玩笑,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攻击和伤害。所以,想让孩子有安全感,就不要经常吓唬说要抛弃他。

02

希望他从来没存在过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墙壁上挂了“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5句话”:

1.我什么时候答应过你?

2.我养你有什么用?

2.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

4.早就告诉过你了,你非不听。

5.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其中,“我养你有什么用?”杀伤力最强,诸如此类的话还有“我真后悔生下你!”这些希望孩子从来没存在过的话都是一时气话,却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孩子内心的独白是:“爸爸妈妈不爱我,我在这个家里是不受欢迎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才变得这么糟糕的。”

于是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开始否定自己,然后想尽办法讨好父母。


作家刘瑜在给自己刚满百天的女儿的信中写道:“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

每个父母决定生下孩子的那一刻,都应该谢谢孩子,给了我们这样的自由。

03

经常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这种情况尤为常见。

有些妈妈见不得孩子伤心,会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不辞而别。比如,孩子第一次入园的时候,父母就会用这个办法。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很容易让孩子以为他是被父母抛弃的。有的孩子一天都处于惶惶不安中,变得没有安全感,并且在第二天会更害怕父母突然消失。


所以我们经常建议大家,送孩子入园时,告诉孩子你要离开,什么时候回来接他,不要溜走,即使孩子大哭也要告诉他:“放学妈妈就在门口等你!”

孩子不一定会欣然接受,甚至大哭大闹,但这比他玩着游戏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的那种恐惧要好得多。

平时在家也是一样,只要孩子离不开你,就要想方设法与他道别:

“妈妈下班马上就回家了!”

“妈妈有事要出门,奶奶陪你玩一天。”

“下班后,妈妈就来接你。”

鼓励孩子主动跟你说“再见”,再履行你的承诺,及时出现在他面前。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你只是暂时离开,有助于建立起亲子间的信任。

04

夫妻关系不和谐

父母关系不和谐,孩子往往是最先感受到的。

《少年说》里有个六年级的小男孩谈及父母吵架的事情。

孩子一上台就坦言爸爸妈妈并不可爱,虽然爸爸妈妈很疼爱自己,但两人常常会因为各种问题吵架,有一次吵到激动之处还提到了离婚。

“离婚”两字就像一把尖锐的刀,深深刺伤了孩子的心。

想到这件事,男孩已经泣不成声,他对父母说:“如果我学习很好,习惯也很好,爸爸妈妈应该就不会吵架了吧。”台下的父母羞愧难当。

当孩子看到最爱的两个人开始争吵的时候,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他们经常忍不住担心父母随时会分开,自己随时会被抛弃,长期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在家里如履薄冰,夹在父母中间,承受着两人的唇枪舌剑。

父母吵架,最后买单的是孩子。

长期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孩子是很难有爱和安全感的。

世界上没有哪对夫妻是不吵架的,区别是,在争吵之后,两个人是否愿意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想到要去安抚孩子,去修复家庭关系。

架吵对了,爱就不会溜走。

05

不带孩子或者抚养人不稳定

我认识一位妈妈,因为工作原因,在儿子 2 岁时把他送回乡下给老人带。

分离后的几天,儿子突然看不到妈妈,每天哭得撕心裂肺。老人家在电话中安慰她:“没事,孩子忘性大,哭几个晚上就好了。”“忘性大”的孩子果然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但是代价也是惨痛的。

她与儿子分开一年后才把他接回身边,结果孩子吵着要奶奶,经常闹到半夜。孩子胆子也有点小,见人总是躲在大人身后。

孩子缺失的安全感,可能需要这位妈妈花很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回来。


有不少年轻的父母就像这位妈妈一样,以工作忙或者没有经验为由,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带,等到孩子大一点,再接回自己身边。

但是孩子 3 岁前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也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从出生开始,妈妈温暖的怀抱、温柔的触摸、低声的哄睡,都能快速地安抚孩子,父母的气息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变得胆小孤僻,受到的伤害将难以弥补。

本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本文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插画设计|在在

责任编辑|王佳实

本文标签: 依恋  刘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