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中考失利,满墙奖状被撕!父母这样做,孩子这辈子很难赢

母婴育儿2022-08-16 12:05:45未知

男孩中考失利,满墙奖状被撕!父母这样做,孩子这辈子很难赢

前一阵儿,#儿子没上重点高中妈妈撕下满墙奖状#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安徽阜阳一男孩,中考考了523分,没能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母亲崩溃大哭,一气之下撕掉了孩子贴满墙的奖状。

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得知儿子的成绩之后,也特别失望,声称如果孩子读不好书,干脆早点出门打工算了。



尽管孩子表示,对于父母的这种表现他并不生气,但是网友却怒了:

指责父母不努力,把翻身的希望寄托给孩子;

可怜孩子摊上这样的父母……



面对质疑,母亲解释:说的是气话!

孩子从初二开始成绩下滑,从墙上撕下奖状是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被撕掉的奖状已经保存起来了,等上高中的时候,再把这面墙贴满。

看完这条新闻,跟大多数网友的一样,特别揪心。

撕掉奖状、全盘否掉孩子过往的努力和荣誉,真的会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吗?

被撕掉的奖状可以复位,被爸妈撕碎又蹂躏的心还能复原吗?

输不起,不能正确看待得失的父母,如何教孩子赢得更好的人生?

这种标榜“对孩子好”的二次伤害,只希望越少孩子经历越好。



父母对得失输赢的态度

影响孩子的未来

有人说,“父母输不起,孩子赢不了”,不无道理。

孩子还小的时候,是不懂如何面对“得失输赢”的,爸爸妈妈的态度,基本上就决定了他们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认知,以及未来的格局。

以下这些情况,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

成绩好的时候,父母满心欢喜,到处“吹捧”“炫耀”;

成绩一旦不如人意,便开始各种批评、打压、刺激;

不管自己多努力,只要一次没考好,之前的努力和荣誉基本全被否定;

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压力导致孩子更加惧怕失败,害怕父母失望,从而自己把自己推向毁灭的边缘。

记得知乎上有个这样的帖子,道出了父母经常性“落井下石”的后果。

“在我身上发生任何不好的事,即便是生病,父母第一反应就是责骂我,甚至打我……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开心不起来,很焦虑,觉得活着毫无乐趣。”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条新闻里,孩子其实对自己的成绩还挺满意,因为这是他自初二以来最好的成绩。

最先坐不住的是他的父母,眼瞅着孩子得了一堆奖状,却连个重点高中都没能进,他们失望至极,觉得以前的奖状都“白得白贴”了。

可知奖状只是对孩子过去努力的肯定,孩子未来的路并不是奖状铺出来的。

父母这样做,无疑是拿着一把尖锐的刀,往孩子伤口上又捅了一次,让他觉得自己糟糕至极。

之前有个热搜视频,说的是河南郑州一个平衡车比赛的现场,2岁的孩子因为在一场比赛中跑了倒数,被妈妈好一顿痛斥。

从视频中看,这位妈妈一边拍打和推搡孩子,一边大声喊道:你想什么呢?

可怜的孩子吓得崩溃大哭,颤抖着声音向妈妈保证:我下次好好跑。

后来妈妈狠心走到一边,留孩子自己站在角落里哭泣。



杭州一位老师,总是不满意孩子的成绩,觉得自己孩子愚钝,不如别人。

她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一次孩子只考了72分,她直接留了一封遗书,吃了大半瓶安眠药自杀,幸亏及时被发现,保住了性命。



父母这样做,不仅是对自己的不放过,也是对孩子的“变相惩罚”。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说:

父母也要有大智慧,不要在乎孩子一时的得失。有很多人,他们有的擅长足球,有的擅长篮球,有的擅长兵乓球,工作以后,他们就做这方面的体育教练,一分钱没少挣。

孩子不可能样样能让父母“满意”,身为父母,我们不能拿着成年人地标准来定义孩子。

即使孩子当下在某方面表现不好,也不意味着他以后就无路可走,不意味他以后没有成才的可能。

这么简单的道理,已经烂大街了,但是很多父母还是想不明白。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

有比输赢更重要的东西

前两年,浙江一高考生,因为自己考得太差,而好朋友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心理极度不平衡,于是偷偷篡改了好友的高考志愿。



所幸好友发现得早,省招办及时为他们恢复了志愿,而警方也对这名篡改他人志愿的考生作了拘留10天的处理。

仅仅是因为输不起,就把自己送进了拘留所,这个代价有点大。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北大读书时,有一位数学系的同学,因为一门考试不及格,就得了精神分裂症。

有一次那位同学在深夜发病了,光着身子绕着宿舍楼跑,边跑边喊:“我是北大的!我是北大的!”

这种画面,想想就心酸。

输不起的孩子,往往把得失输赢看得太重,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美好和收获,这跟父母的引导和影响有很大关系。

综艺《考不好,没关系?》中,父子互换身份,孩子在一旁观战,让爸爸来考试。

在一个抢答环节中,有个爸爸答错了,惨遭淘汰,年幼的女儿一时间接受不了爸爸输的结果,瞬间泪奔;

还有孩子因为没有给爸爸抢到答题的机会,担心因此淘汰,产生了愧疚感,大哭起来;

更甚者,因为爸爸被淘汰,现场发脾气。

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对输的极度恐惧和对赢的强烈渴望。

有个爸爸特别暖心,看到伤心哭泣的女儿,他安慰道:“爸爸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在其他的地方,我们会做更棒。”



仅仅一句话就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输赢”二字,还有比它们更重要的东西。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教育,真的很赞。



教会孩子如何漂亮地输

白岩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娱乐圈出了名的好爸爸吴尊,曾在女儿Neinei参加芭蕾舞比赛这事儿上,透露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Neinei参加人生中第一场亚洲的芭蕾舞比赛,成绩不是很理想,赛后她崩溃大哭,吴尊也心痛落泪。

他发微博称,让孩子经历并感受失败并不是什么坏事,会让孩子慢慢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吴尊眼里,孩子为了准备这场比赛刻苦训练的过程,已经很值得他骄傲了。

8个月后,Neinei又一次参赛,结果仍旧很不理想,连决赛都没进去。

可是,吴尊发现,Neinei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在社交平台上写道:“Sometimes we win, sometimes we learn new things.”(有时候我们能赢,有时候我们能长记性)。



Neinei对待输的态度,从最开始的难以接受、痛哭,到变得更加坦然,似乎是比赢得这场比赛更好的结果。

郭晶晶在一次采访中也透露,会主动让孩子去参加一些比赛,经历胜负。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接受不了,但她会提醒孩子,“人生就是这样,没可能永远赢的,输掉以后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哪里不对,可以改进自己。”



尼克·胡哲在《人生不设限》中说:

你失败,我失败,我们之中最厉害的人失败过,其他人也是。那些无法从挫败中站起来的人,常常把失败当结局。

其实,孩子参加任何比赛或是考试,输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再战的勇气。

未来的日子,孩子还会遇到更多挫折和失败,一个输得起的孩子,才有更多赢得可能。

希望每个孩子既有挑战站在顶峰的勇气,也有跌入低谷的反弹力。

本文标签: 满墙  吴尊  奖状  neinei  老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