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告诉孩子不当行为的后果。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告诉孩子被打的人都会很疼,让孩子千万不要以暴制暴。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打人行为会对他人造成很大伤害后,以后就不会再做了。
2、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温馨温暖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养成平和的性格。家长在遇到矛盾时,也不要通过大吵打骂的方式来解决,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进行沟通,让孩子学习到正确处理矛盾和问题的方式。
3、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打人不对,你可以说,‘我不喜欢你抢我玩具,我很生气’……”当大人们鼓励孩子说类似“我不喜欢你抢我玩具,我很生气”之类的话,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思考,触发孩子大脑的理性思维。虽然一开始一两次或多次的提醒似乎没什么效果,但次数多了,孩子会慢慢的懂得,生气的时候可以“说”出来,而不是发脾气或打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获得了比同龄孩子更理性的思维。
4、认真观察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建立一套奖励办法。孩子做得好,便可得到奖励、某些特许成一个好时价;孩子表现不好,家长就不给他们这些鼓励。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家长可以和他们订立“行为协定”,明确地告诉孩子表现好了会得到奖励,表现不好就会受到惩罚,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参与并充分发表意见。
5、尽量让孩子与不好的信息隔绝。现在信息渠道非常广,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等,尤其是电视和网络,很多孩子看了一些动作片后就开始模仿电视上的人攻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