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西红柿妈妈!
“你是我生的,就该听我的,随便我怎么管教!”有的妈妈就是这么霸道,对孩子抱有这种不合理的心态。所以,在管教孩子时,妈妈就特别狠,甚至还总爱“羞辱式”育儿。
魏女士就是这样的妈妈,她带着娃坐地铁。孩子正拿着手机坐在座椅上,结果,妈妈却狠狠捏孩子的脸。看见孩子的口罩都被扯掉了,妈妈都没停手。
孩子只好默默戴好口罩,妈妈却又一次抬手,把孩子的帽子给打掉了。众目睽睽下,孩子不敢戴帽子了,生怕惹妈妈再发飙。
孩子真的很委屈,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只见妈妈伸手就来夺手机了,抬手又要打孩子,孩子本能去挡了一下。很快就听见这位妈妈对孩子下命令,让孩子别坐着了,去别的车厢里。
妈妈把孩子的书包往地上一扔,让孩子跪下。周围人很多,孩子就这样一路跪着,跪到了站点后,妈妈就自己双手插兜走了。孩子赶紧屁颠屁颠地追,满心委屈都无处说。
这样的一幕,惹起了争议。现场很多人都在劝这位妈妈,可惜妈妈的态度特别地狠。妈妈回怼那些“多管闲事”的人:“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
男儿膝下有黄金,孩子在这么多人面前,公开下跪,毫无尊严感,耻辱至极。从孩子的胆怯和妈妈的态度,很容易想象推测出,平时孩子就很受约束,时常遭受妈妈的羞辱。
跟这个事情类似,我也曾在坐客车时,目睹过一个孩子被妈妈羞辱的过程。当天情况是这样的,妈妈带着儿子一起去娘家妈家。但坐客车时,孩子身高超过了免票标准,需要买成人票。结果,妈妈就不乐意了,当着众人面骂起了孩子来:
“我从生了你,就没好日子过。你一天到晚又是尿不湿、又是奶粉钱,你把这个家都花的没钱了。你说你,现在连坐个客车都要花钱了,我拿啥养你?我让你钻我怀里抱紧我,装个矮个子,你非不干。这下好了吧,你这个败家孩子,啥也不是。”
因为一个车票费,孩子被当众羞辱,他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但他的小拳头,一直攥得紧紧的,没敢回应妈妈半个字。想必孩子的这份耻辱感,会扎的孩子非常痛!这种童年阴影,真的容易影响孩子的一生。轻者害孩子自卑懦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畸形,抑郁或暴力性格。
所以,妈妈别在“羞辱式”育儿了,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
◎孩子总被羞辱,危害巨大
危害一:自尊心受挫,容易自卑
小孩子天真无邪,看似没什么欲求,但只要孩子有思维和感受,就有自尊心这一说。当孩子体会到妈妈的侮辱和歧视,心里就会不舒服。即便有的妈妈逞口舌之快后,还是会对孩子很好。
但这过程中,孩子所受到的羞辱,极容易让孩子很自卑。
危害二:心里压抑,可能会抑郁
有的孩子受到委屈,被妈妈羞辱后,能够在难过后就忘记了这回事。但还有的孩子内心敏感,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想起这件事,导致情绪压抑。尤其是个别家庭,妈妈常年对孩子如此“羞辱式教育”,只要不满意就吼,害得孩子很苦闷,严重时都抑郁了。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说:“作为父母,你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礼物之一就是自我认同感。”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需要我们去认同,可“羞辱式”教育完全违背了这一初衷。所以“羞辱式”育儿的家长,一定要做出改变,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具体如何改变才对孩子更有利呢?
第一:“羞辱式”育儿的家长,需要提高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家长要是认知低,就不懂科学育儿,不会认为自己羞辱孩子有问题。家长还会反驳,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孩子低头不语或自尊心受挫,完全都属于正常反应。
这种错误认知,会让家长变本加厉,在羞辱式育儿的路上越走越远。所以,重中之重就是,让家长意识到,羞辱式育儿的危害。然后,提高认知维度,采用较为有爱且积极的方式来带娃。
比如,让孩子亲口告诉妈妈,自己被妈妈羞辱时的难过,被当众批评时的的自卑感受。或者,采用家庭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妈妈跟孩子互换角色,分别扮演各自身份,体验感受。
第二:“羞辱式”育儿的家长,还需要改变态度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家长改变了羞辱式教育,孩子才能从自卑和压抑的情绪中解脱。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内心没有厌恶和抵抗感,更方便家长和其沟通,也能有个更好的教育结果。
如果家长做不到,可以尝试着这样做:每天对着镜子微笑,练习用平和的语气对着镜子说话。再进行情景模拟。假设此时镜子里的自己是孩子,孩子发生了哪些错误,训练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对话。
这样一番操作后,家长就战胜了自己。能意识到羞辱式育儿的错误,并慢慢地能改正自己的言行习惯,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得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然后不断地刻意练习,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家长。
互动话题:你平时教育孩子,有注意态度和场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