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生气可以吼娃,但千万千万别这样

母婴育儿2022-12-20 12:05:55智慧百科

实在生气可以吼娃,但千万千万别这样

昨天收到大家关心,今天文章开头来汇报一下情况。

前三天的确蛮难熬的,发烧伴随头痛、肌肉痛和嗓子痛。第四天开始症状缓解,感觉是感冒后期的症状,傍晚开始会出现低烧的情况。

头两天我胃口不好,基本上没进食,反正就是多喝水多睡,哪怕不舒服睡不着我也躺着,过去四天就吃过一颗布洛芬。

我是隔离在卧室,出卧室戴口罩,每天开窗通风。小D和先生目前都没事,但我们也准备好了全家阳的可能性了。

具体过程,等我好了和大家聊聊哦。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爸爸把他积攒了好久的奥特曼卡牌全部都撕掉了。


大家讨论得异常热烈,一边不少人“批判”这样的做法不妥当;另外一边也有很多人共情,觉得当父母的没有谁想对孩子那么凶的,这是真的“恨铁不成钢”,要给孩子一点教训。

相信所有父母都和我一样,都是支持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但大部分父母迷茫的点就在于,到底管教的度在哪里?怎样才能有效又不打击孩子自尊呢?


01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该有“输赢”

谈到育儿管教,方法很多。

别的不说,我就问问大家,多少人到现在还没搞明白到底什么叫“逻辑结果“,什么又是”自然结果“呢?

各种方法,看得晕晕乎乎,越看越多,反而更加焦虑。结果, 真的遇到事情了,火气蹭蹭蹭,习惯性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也许就有了开头这一幕。

所以呢,我现在谈育儿,习惯帮助大家做减法,抓住最本质的才是关键。我想告诉大家,这些定义如果你“学了”很多仍然搞不清,其实大可不必强求搞明白。

我现在每次迷茫自己怎么把握管教的度的时候,我都会按下暂停键,问问自己,“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最差的管教结果就是,“赢了”孩子,却也“输掉”孩子。

这么 想想,自然就明白了,我们去撕掉孩子的心爱之物,我们打骂吼叫孩子,短时间看,我们作为父母的,的确赢了。 孩子哭了,求饶了,道歉了,屈服了。

但是其实呢? 可能我们也输了,长久这样的管教下,孩子学会撒谎,学会避开我们做自己想做的,孩子不和我们沟通了。

所以,想不明白的时候,只需要提醒自己,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要有输赢,赢了孩子却也输掉孩子,得不偿失。


想明白这点后,管教也就简单很多。 我也算是看了几十本育儿书了,自己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两大原则。

02

禁止的事情

分享担心+约定规则

总结一下,父母会管教惩罚的,无非两类事情,一类就是“想禁止的事情“。

比如热搜的这个例子,不说完全禁止,肯定希望孩子 少玩一点,避免 “玩物 丧志”, 多把精力花在学习上。

这类事情,我们往往最容易做出“极端”行为,归根到底,我们从小未曾被温柔对待过。

大概率我们小时候就有过眼睁睁看着父母把自己的玩具砸了,摘抄流行歌曲歌词的日记本撕了的经历(嗯,举例的就是我自己的真实故事)。

所以我们一旦担心孩子“变坏”,就容易焦虑,一焦虑选择的就是“习得性熟悉模式“,也就是小时候自己怎么被对待。


但回到一开始说的,我们需要去“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那该怎么做呢?

就是沟通,把我们内心那么多戏的“担心”,学习表达出来:

你成绩下降了,妈妈观察到这个学期你花了很多时间在玩奥特曼卡片,妈妈很担心,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接下来成绩会越来越差。

这就是我们的内心活动啊,但我们选择不沟通,而是实际简单粗暴地指责和行为上的损害。

这样孩子是无法理解我们原来“担心”他,他感知到的就是,“你们很坏,很讨厌”。

分享完担心,再要和孩子一起来个约定,怎么可以做到既玩卡片,而且还不影响学业?

每天先把作业做完,再有自由时间玩卡片; 最近除了作业完成,还需要有额外的补习时间,当然成绩追赶上了,可以不补习,那么你的自由玩卡片的时间也就多了 下次小考如果成绩没进步,我们玩卡片的时间就需要进一步压缩

制定玩卡片的时间计划和玩的前提,约定好接下来补习的计划,讨论共识短期目标,并且说清楚达不到短期目标后应该承担的后果。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说,我家孩子可没有那么好商量的。 这里有个概念认知的偏差,我们是“约定规则”,也就是“规定”,而不是“商量“。具体的方法可以看这篇

感受到被爱和被允许的孩子,从来不会想着要和父母作对的。 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立场,我们从来不想剥夺你的“喜爱”,但我们也有对你的“担心”。

这个立场稳了,我们和孩子就是一个战线的,那么自然我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如何面对诱惑这个课题,成年人还在修炼,更加不要说孩子。

那么我们的管教,就是需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顺序永远不要搞错。


03

做错的事情

跟进结果+持续复盘

第二类会管教的,肯定就 是孩子做错事了。

谈这类事情怎么办,先要提醒大家一个前提,对于这类事情,先要确保没有惊喜,也就是这些规则之前反复和孩子谈过,孩子是知道自己“犯错”了。

举个例子, 我 见过一些家庭,一开始孩子打长辈,大家都嘻嘻哈哈觉得好玩。 结果孩子越打越开心,父母 开始进行管教了。

孩子还不以为然,结果父母从管教上升到惩罚, 一下子问题升级了。 但换位思考一下, 孩子的认知无法理解,为什么同样的行为之前被允许,现在却不行。

小D和家里老人玩开心了也会打闹,但我们每次看到了就会提醒,开玩笑需要有个度,你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和爷爷玩。

并不是说和孩子之间就不能有玩笑,但我们的这句话相当于给了一个“黄灯”警示,那么孩子自己也就会知道“适可而止”。

内化规则意识永远都是 先严后松,先确定再变通,对家长对孩子都好。

这个前提有了以后,我们再来谈,真的遇到孩子做错事后,我们怎么办?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要孩子认错道歉,但我却关注,跟进结果。粗看差不多,但其实有天壤之别。

很多家长在让孩子自食其果时,往往只关注孩子有没有道歉,也就是所谓的认错态度。

而结果之所以称为结果,一定要对孩子的行动有影响,不然也容易陷入孩子只要说句对不起,就能逃避承担结果了。

这里要注意一点,像小D属于自尊心很强又很倔强的,那么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你想跟进“结果”,最好是找个没有别人围观的情况下进行。

那什么叫“跟进结果”呢?就是确保孩子犯的错,能够和孩子一起解决。

小D有次发脾气,然后就把所有玩具都撒地上。后来,她情绪平复了,我不在意她的口头道歉,我反复和她说,那接下来咱们要一起把家整理干净。

那天,我们取消了原本要出门的计划,我特别“耐心”地和她一起,花了一个半小时,才把地上的动力沙收拾差不多,最后再用扫地机器人打扫干净。


对我来说,这才是“跟进结果”。

“跟进结果”不是和孩子较劲,有没有认识到错误; 也不是冷暴力,不理不睬孩子,而是真的陪伴着,让孩子参与到“收拾残局“上。

看到这里又有人要说了,我让孩子弥补行为,他就是不干怎么办?

这 真不是今天这篇文章能解决的了,如果孩子可以很经常性“忽视”我们严肃的话语,那父母需要自我检讨一下,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温柔坚定”,还是太过“温柔”了?

“跟进结果“还不够,之后我会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来进行复盘。

第一个黄金时间点,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后。

这个时候我会第一时间肯定表扬小D,能让自己情绪平静下来,还能自己努力打扫干净,很厉害。

这是让孩子再次明白,爸妈针对的是她的行为,而不是她这个人,我们永远是爱她的。 而这时候的肯定拥抱也是在给孩子能量充电。

第二个黄金时间点,事情发生后的48小时内。

这时候的复盘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积累今后应对类似情况的工具。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出发,就千万不要变成“变相二次教育”,而是试图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积累经验。

Situation(情景)-- 那天发生了什么?

Behavior(行为)-- 你做了什么? 妈妈又做了什么?

Impact(影响)-- 结果是什么?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妈妈哪里做得不够好? 孩子哪里做得不够好?

通过这样的SBI模型 ,和孩子聊起来,而不是“教育”。

怎么复盘,我是反复讲过的,如果不了解的朋友们,也可以看看下面两篇旧文。


04

育儿,是关系学

我从小D出生后,自学再到进修学习早期儿童教育,学了不下几十种管教引 导孩子的方法。

这个号最开始,也是从我自己边学边实践,边分享给大家各种小方法。 当年会觉得,育儿就是方法论。

但如今我很明确地知道,育儿是关系学。

当孩子不可爱的时候,他们恰恰最需要爱;

当孩子找麻烦的时候,他们却是深陷麻烦;

不管选择怎样的方式管教孩子,永远记得,我们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差。管教的重点在教,而不是罚。

觉得文章有启发

本文标签: 父母  育儿  补习  生气  自尊心  冷暴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