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王芳认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由多方面因素导致。从社会心理因素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孩子可能会承受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并出现沟通问题,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亲子关系恶化,且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留守儿童等问题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在学习方面,如果孩子成绩出现下滑且自己不能及时调整时,心理压力过大也会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此外,还有不少科研数据表明,患抑郁症的孩子可能存在大脑功能发育、脑内神经发育不足的情况。
学业退步、成绩不佳是青少年时期孩子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家长也容易因此出现情绪波动。王芳认为,当孩子成绩退步时,家长一定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应对。对于大大咧咧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平稳自己的心态,不要冲孩子发脾气,抱着平和心态去和孩子沟通。对于要求很高、自责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共情,告诉他们成绩下滑出现情绪低落是正常的,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去鼓励,包括寻找成绩下滑原因以及改善方法。
哪些信号预示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王芳提示,孩子情绪和以前不一样了,如表现出容易发脾气、变得多愁善感,经常无缘无故哭泣;或者睡眠情况出现变化,如整天无精打采、困倦;一些孩子可能情绪症状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会出现很多身体上的不舒服,如长时间低热、经常呕吐、肚子疼、头疼等身体各个部位的不舒服,去各个科室检查身体没有问题,而这些躯体症状无改善,这时家长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
若孩子确诊了心理健康问题,家长首先要做好自我心态调整。王芳指出,家长要正视和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实,只有家长情绪稳定,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支持。另外,要避免出现两个极端表现:一是家长反思之前对孩子要求太过严格,决定“痛改前非”,对其学习生活完全放任,这是不推荐的。即使出现抑郁情绪,孩子也要保持良好的昼夜节律和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避免沉迷游戏和网络,陪伴外出旅游等对情绪调节有好处。第二个误区是,家长觉得孩子的病没那么严重,孩子抑郁时可能会表现出对网络的沉迷,其实这是他们调整情绪的方式,这时需要家长引导,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调节情绪。
王芳指出,家长可以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首先帮助他们承认自己的情绪,找到合理表达方式,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来提高孩子面对挫折、压力时的情绪韧性;从小培养孩子调节情绪的能力,帮助及时调整自身不良情绪;二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告诉孩子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向父母求助和表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和帮助等,这样做对预防心理疾病有重要意义。
新京报记者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