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儿童发热门诊接诊大量患儿,很多新手爸妈对宝宝发烧充满恐惧。孩子高烧会烧坏脑吗?发生热性惊厥咋办?小编整理了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详情如下:
关于孩子发烧
· 孩子烧到多少度,需要使用退烧药?
一般建议孩子体温超过38.5℃,就可以使用退烧药。如果孩子体温不到38.5℃,但已经出现了精神不振、打蔫、肌肉酸痛等表现,就可以给孩子使用退烧药。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没有任何不适,可以考虑暂时不服用退烧药。
· 如何选择退烧药?
依年龄来定:如果是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选其一即可。如果是两个月以上且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是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后应及时就医。
· 两种药可以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吗?
不建议两药联合或交替使用,因有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间隔时间,导致药物过量或中毒。
· 退热剂与含退热剂的复方感冒药可以同时使用吗?
应避免同时使用。复方感冒药中大多包含对乙酰氨基酚,与退热剂同时服用可造成退热成分重复使用,可导致药物过量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同时部分复方感冒药中含有伪麻黄碱、右美沙芬、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成分,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
· 儿童可以吃成人布洛芬吗?
12岁以下儿童不能吃成人退热剂,包括各种缓释片、缓释胶囊等。
· 口服退热剂吐了以后要不要补喂?
需要根据药物摄入的时间、药物剂型、疾病状态等綜合考虑。如服用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看到药物,可考虑补服。如服用时间超过15min,需考虑补服药物过量后的危害。
· 宝宝睡着了需要叫醒喂药吗?
宝宝发烧以后家长需每1-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如果宝宝哭闹后好不容易哄睡,手脚暖和,身上已经出汗,说明宝宝体温会有所下降,可以暂时不叫起来喂药,少穿少盖,降低室温,监测体温;如果宝宝已经睡着很长时间,手脚冰凉,或者有热性惊厥病史,有其他基础疾病,建议叫起来喂退热剂,同时补充水分。
· 口服退热剂和栓剂有什么区别?
口服和栓剂含有的退热成分相同,能口服尽量口服,口服困难可以考虑使用退热栓。
· 烧得越厉害,病情越严重吗?
事实上,发烧的热度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绝对相关,体温低并不代表病情一定轻,低温高也不代表病情一定重。服用退热药的目的,更主要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舒适度,让孩子安全舒适地度过发热期,而不是单纯追求把体温降到正常值。
· 高烧会不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了?
一般情况下,发热本身是不会烧坏脑子的。在儿童中,有相当比例的发热是感染所引起的。如果因为发热被烧傻了,可能是脑炎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所导致的。如果体温持续超过41℃,也就是我们说的持续“超高热”时,应警惕造成脑损伤,必须及时就医。
· 能不能用捂汗的方式帮助婴儿退烧?
不能。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主要依靠皮肤散热。捂太多,无法经皮肤散热,体温可能会越来越高,甚至40℃以上,部分还可能发生捂热综合征,存在致命风险。孩子发热时,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注意适当减少衣物,以孩子舒适为宜。
· 能否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
不建议用酒精擦身体,因为孩子的皮肤屏障很弱,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也不建议给孩子用冰袋,因为发烧的时候,人体需要散热,用了冰袋,毛孔就收缩了,无法散热。退热贴也没有必要用,退热贴并不能降低体温,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过敏。
关于热性惊厥
·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龄到5岁的儿童。一般发生于发烧的第一个24小时,往往在体温上升最快时发生。发病时,儿童的体温常常超过38.5℃。发作时通常表现为双眼上翻,四肢僵硬或抽动、口唇青紫,牙关紧闭,没有反应。
·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发生高热惊厥,应该这样做:①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地板或者床上;②避免周围有尖锐的东西,防止孩子在抽搐发作时被误伤;③松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④让孩子的头部偏向右侧,或让孩子保持右侧卧位。
五个不要:①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东西,包括勺子、筷子、大人的手指头等,均可能对孩子造成损伤;②抽搐发作过程中,不要喂食任何东西,药、水都不行;③不要试图束缚孩子的肢体,以免造成孩子的肢体损伤;④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掐人中对缩短惊厥的发作有帮助,反而可能因家长紧张用力过大,造成孩子局部损伤,因此不推荐掐孩子人中;⑤在孩子抽搐发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不要把抽搐中宝宝放到浴缸中降温,在水中惊厥宝宝很容易窒息。
· 出现高热惊厥,需要立即送医吗?会有后遗症吗?
要把握好送医院的时间。大多数的儿童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较短,常常在3至5分钟后停止,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可以在孩子惊厥停止后,再送去医院。如果孩子以前发生过惊厥持续状态,或者本次惊厥时间超过5分钟还没有停止,那孩子自行停止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
病毒感染是热性惊厥的最常见诱因。单纯的热性惊厥一般不会引起孩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其今后的认知和行为发育跟同龄儿童比,也不会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