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这个职业,在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的眼中,便意味着稳定的工资,体面的生活以及没有失业的风险。
因而建国以来,公务员都因其“铁饭碗”的性质,受到了无数求职人的追捧。
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岗位,都有着无数人趋之若鹜,争地“头破血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舒忠峰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对于“舒忠峰”这个名字,人们可能比较陌生,但是“美食客”食用油,不少人还是听过的,而这一品牌的食用油便是舒忠峰的公司所生产的。
舒忠峰是靠粮油发家致富的,而且他的粮油产业做得很大。
据《粮油市场报》统计的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粮油销售额度,舒忠峰的公司渤海实业以298.67亿的销售额位居第四位。
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吃的20桶油里,有一桶就是他的企业生产的。
关于舒忠峰的创业史,外人所知甚少。
在为数不多的资料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放弃“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转去经商,由此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一、大学毕业后成为供销社主任助理
1962年,舒忠峰出生在齐鲁大地的一个普通人家。
尽管是世代务农,但是肥沃的土地依旧使得他们家达到了中农的水平。
能够吃饱穿暖,舒忠峰的父母便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改写出身,从而不再需要过这种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舒忠峰也很争气,凭借着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他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就是很了不起的人,毕业后可谓是前途无量。
事实的确也是如此,大学毕业后的舒忠峰进入了自己所在县城的供销社工作,成为了供销社主任的助理。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助理,在外人眼中,那也是一个香饽饽。
毕竟,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别说是在小县城,就是大的一线城市,也不见得像现在一样,随处都可见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
所以,供销社就成为了当时的人们购买商品的唯一渠道。
舒忠峰能够在供销社工作,即便只是一个小助理,那也相当于是端上了“铁饭碗”,一时之间,不知道受到了多少的羡慕。
起初,舒忠峰也很满足于这样的工作,勤奋的他每天都很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的调任,大概舒忠峰也就一辈子都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到退休了。
1990年,将近而立之年的舒忠峰被调任到了供销社名下的第三油棉厂去当厂长。
从一个小小的助理到一个厂的厂长,无论是谁,都觉得这是升职。
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舒忠峰接手的第三油棉厂,是一家规模极小、设备极其落后的小小厂子。
不仅如此,这家厂子还随时都面临着倒闭。
这让舒忠峰很为难,一边是稳定的助理岗位,一边是即将破产的小厂子,到底该怎样做选择?
其实这也不是很难选择,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回去做这个小助理,虽然职务小,但胜在安稳。
然而,舒忠峰是那个少数人,他选择了接手这家厂子。
不过,也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得舒忠峰有了后来的际遇。
二、辞掉公务员,选择下海经商
舒忠峰接手油棉厂的那一年,正赶上棉花加工行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
也是因为这一转变,导致很多企业进入了亏损期,不少的老牌企业更是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纷纷倒闭了。
舒忠峰接手第三油棉厂后,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现实。
要么维持现状,然后等着被市场淘汰;要么就重新规划,帮助厂子适应时代,舒忠峰自然是选择了后者。
于是,为了给这个破旧的小厂子起死回生,他开始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不同生产模式。
从小精细化的工厂到小精炼油厂再到其他规格的厂子,舒忠峰将市场上所有的模式都尝试了一遍。
可惜,都收效甚微。
在屡试屡败中,舒忠峰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我国的食用油消费还处在毛油时代。
不像如今市场上那种金灿灿的食用油,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做饭用的都是散装的,也没有任何品牌的毛油。
因为没有经过加工,这种毛油呈现出一种暗黄浑浊的颜色,而且产生的油烟也很浓重,放久了还会发生变质。
因为没有接触过更好的,人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食用油,所以一时间也没人想过改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当时国内落后的粮油生产设备,不足以生产出更精炼更好的食用油。
发现这一点后,舒忠峰便知道,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的,好在,舒忠峰就是一个极其勇敢的人。
1996年,他从原来的油棉厂中脱离出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凭借着之前的工作经验,舒忠峰向银行借了400万元的贷款,引起了国外的先进设备,组建了我国北方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食用油精炼生产线。
这一举措,在后来也被称为“开启北方民众油脂革命之旅”。
从一个有着稳定收入的公务员转而成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舒忠峰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一蹴而就的,果不其然,没多久,舒忠峰的生产线便迎来了挑战。
彼时,国家对于油脂的进口是实行配额管理的制度,这也就导致进口油脂的走私十分的猖狂,甚至屡禁不止。
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那段时间又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所以,舒忠峰的第一条生产链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面对如此冷淡、严峻的市场,异于常人的舒忠峰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反行其道,又投入了3500万元,增加了生产线的产能。
对此,身边人都很不解,甚至觉得舒忠峰疯了,没有人会选择在低谷期不退反进的。
然而,这也正是舒忠峰极具前瞻性的体现。
没两年,国家就加大了对食用油走私的打击力度,舒忠峰的企业也在此时迎来了春天。
机会是有了,但能不能抓住还要看个人的本事。
精炼食用油是需要有原料的,而最主要的原料便是大豆。
虽然齐鲁大地自古便是农业大省,但是当时国内的大豆依旧很紧缺,如果要大量收购,还是需要依靠国外进口。
可是,要进口就需要人脉和资源,这些又该如何解决?
在这样的困境下,舒忠峰找到了一家外资企业——丰益国际集团。
丰益集团是新加坡的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粮油食品集团之一。
舒忠峰借着合资的机会,向丰益学习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他的企业也越做越大。
问题是,如果一直依靠原料的进口,企业就很难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为此,合资四年之后,舒忠峰果断地终止了合作,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大豆生产线。
2007年1月,位于青岛港的8号码头上,锣鼓喧天,彩旗飘飘,舒忠峰在渤海的加工生产线竣工投产,这条生产线可以日产6000吨的大豆。
这一生产线的投入,一下就为舒忠峰省下了几千万的成本,可谓是省时又省力。
也因此,舒忠峰的企业得以走出他所在的县城——博兴,转而在其他的城市开设了分厂。
在食用油行业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后,舒忠峰又开始开拓新的领域。
三、多领域发展,变身滨州第二富豪
不满足于现状的舒忠峰,将目光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纤维制造。
纤维生产行业是舒忠峰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是他依旧无所畏惧。
抱着求知欲极强的心态,舒忠峰请了很多海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传授经验。
刻苦的学习加上之前的经验,舒忠峰很快就在纤维行业有了成绩。
2009年,全球危机爆发,打了众多企业家一个措手不及。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舒忠峰带领自己的员工,加快生产了一批粘胶纤维,使得企业转危为安,顺利度过了危机时期。
这些年,舒忠峰的公司——渤海实业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业务。
从粮油开始,到纤维技术,再到后来的环保设施建设,舒忠峰带领着自己的企业不断前进。
据统计,2019年,渤海实业全年的营业收入额已经达到了426.1亿元。而且,在“2020鲁企300强”的榜单中,渤海实业凭借自己丰厚的营业收入,排在了第36位。
至于榜单的前35位,没有一家是以粮油加工为主业的企业,渤海实业是第一家,可见其实力之雄厚。
企业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自然也带给了舒忠峰丰厚的收入。
在2020年的“山东创富榜”上,舒忠峰便凭借着365.38亿元的个人财富值,排在第十四位,同时也稳居山东滨州市第二富豪的位置。
从一个小小的公务员,转变到年入几百亿的企业董事长,舒忠峰可谓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不过,一向秉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原则的舒忠峰,并不常常出现在众人的视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原因。
而这位低调的企业家也用他的真实经历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