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拉娜·福鲁哈尔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1945年情人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昆西”号巡洋舰上会见了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这次会面开启了过去7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地缘政治结盟。美国此后就可以在中东用本国资产换取以美元计价的石油。
时过境迁,随着中国和中东开始打造新世界能源秩序,2023年可能会被后世铭记为“大交易”转变之年。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以人民币从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和非洲部分地区购买越来越多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与沙特和海湾合作委员会领导人的会晤(正如瑞士信贷分析师佐尔坦•波兹萨在一份客户简报中所言)则标志着“石油人民币的诞生”。
英国《金融时报》刊载本文
波兹萨表示,“中国希望改写全球能源市场的规则”。在美元外汇储备被武器化之后,所谓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地区正做出更大的努力去美元化。
这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首先,更多的石油交易将以人民币结算。中国宣布,在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将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大幅增加石油进口,而且还将致力于“全方位的能源合作”。这可能包括在南海等地展开联合勘探和生产,并投资精炼、化工和塑料生产等领域。北京方面希望,最早在2025年,所有这些交易都能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所以人民币结算。
这标志着全球能源贸易将发生重大转变。正如波兹萨指出的,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占欧佩克+组织已探明石油储量的40%。它们都以极低的折扣价向中国出售石油。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石油储量占欧佩克+组织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另外40%。剩余20%的石油储量处于受俄中控制的地区。
有些人对“石油人民币”的崛起和美元金融体系的整体衰落抱持怀疑态度,他们常常说,中国不像美国那样备受世界各国信任,也没有美国那样的法治环境和储备货币流动性,这使得其它国家不太可能希望用人民币做生意。
他们说的或许对,虽然主导石油市场的国家与中国(至少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更多的共同点,而不是美国。此外,中国已允许人民币在上海和香港黄金交易所兑换为黄金,这就为人民币提供了某种金融安全网。
尽管这并没有使人民币替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但对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石油人民币”贸易仍会产生重要的经济和金融影响。
首先,被中国的廉价能源所吸引,西方工业企业纷纷前往中国。以德国巴斯夫公司为例,该公司最近缩小了其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主生产工厂规模,将其化工产能迁往中国湛江。这可能就是波兹萨所说的“从农场到餐桌”趋势开始了。在这一趋势下,中国试图以廉价能源为诱饵,在本土获得更多高附加值产能。(由于美国的能源成本较低,许多欧洲制造商也将更多就业机会转往了美国。)
巴斯夫中国公司一景
石油政治既会带来金融风险又会带来各种好处。不要忘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就通过美国商业银行将“石油美元”循环输往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扎伊尔、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引发了几次新兴市场债务危机。随着现金充沛的美国银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新金融“创新”产品,以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美国使美国可以维持更大的赤字规模,“石油美元”促使美国加速转向了投机性更强的债务驱动型经济模式。
也许,这一趋势已发生逆转。购买美国国债的外国买家已经减少。如果“石油人民币”能成功,这将助长去美元化趋势。中国控制了更多的能源及其副产品可能是促使通胀现象在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可能不像某些市场参与者认为的那样缓慢。
决策者和商界领袖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如果我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会将产能尽可能地分散到世界各地以对冲多极能源市场的风险。我还会加大力度整合垂直供应链,以抵消供应链日益严重的通胀风险。
如果我是美国决策者,我会想办法在中短期内增加北美页岩气产量(并给欧洲购买者一个折扣价),同时加快绿色转型。这是欧洲人不应该抱怨美国出台《降低通胀法案》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该法案补贴了美国的清洁能源生产。“石油人民币”的崛起应该激励美欧尽快摆脱化石能源。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英国《金融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