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信息技术为何不行了

热点资讯2022-11-21 20:05:37智慧百科

俄罗斯的信息技术为何不行了


这场大规模信息战比拼的技术力量,是截然不同的信息技术发展模式之争


文 | 关不羽

2022年2月下旬爆发的俄乌冲突,原本被认定会是一场“闪电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变成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拉锯战”。

时至今日,面对北约大力援助下的乌克兰,俄罗斯仅保留了旧时代最后一项有效的遗产——核威慑。

这种毁天灭地的力量或许能帮助俄罗斯守住最后的边疆,甚至让它最终体面地退出战场,但其原有的战争设想却完全成了泡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更难以预测。

回顾这场已持续8个多月的战争,俄军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固然有多重原因,但信息技术上的不对称,显然是关键性因素。


一度战功彪炳的俄罗斯网军

俄乌冲突持续两百余天,打破了很多传奇,其中就包括曾经战功彪炳、大杀四方且十分神秘的俄罗斯网军。

2007年,爱沙尼亚因为清除苏俄纪念物,引发了爱、俄之间的政治冲突。随即,爱沙尼亚遭遇了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大量网站被攻击瘫痪。爱方指控这是俄罗斯政府组织的“网络战”,俄方予以断然否认,但是并未打消外界的怀疑。

2008年8月8日,因南奥塞梯争端,引发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冲突。战争伊始,格鲁吉亚的互联网系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格鲁吉亚的遭遇,与爱沙尼亚如出一辙,俄方通过僵尸网络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闪击格鲁吉亚政府、军事指挥系统和媒体网站。只不过,这次“网络战”不再是“虚拟”的,而是直接影响了实体的战场。

格方的被攻击目标瞬间被数据洪流淹没,俄方成功地实现了“隔离和压制”的战略目标。先动手的格鲁吉亚非但没有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反而变得“又聋又哑又瞎”。

巨大的心理冲击,以及指挥系统的混乱,导致格方正面作战仅仅持续十几个小时,就全面崩溃了。这让支持格方的外部力量还没有来得及反应,8月13日战争就结束了。

战果如此辉煌,俄罗斯网军名声大噪,而这还只是道开胃菜。

2014年,俄乌之间爆发克里米亚事件,俄罗斯网军再次出手,2008俄格网络战重演,这一波俄方的网络攻击更为凌厉迅猛。战事还未爆发,乌克兰的军事指挥已经系统陷入了瘫痪,根本没能组织起像样的反击。俄罗斯几乎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

俄罗斯强大的网络战能力,一度让世界侧目。俄罗斯头号敌人美国的反应,夸张到了杯弓蛇影的程度,以至于怀疑自家的大选也被俄罗斯网军操控了。俄罗斯网军操纵大选,成了2016年美国政坛的梦魇,“俄罗斯网络威胁”甚嚣尘上。

2020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罕见的承认,他于2018年下令美国网络司令部,攻击“俄罗斯互联网研究院”,该机构被美方认定干预了大选。这是美国首次承认这样的行动。俄罗斯网军造成的“心理阴影”,由此可见一斑。

此次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俄罗斯网军也被寄予厚望。克林姆林宫大胆的“特别军事行动”方案,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网络战”必胜的自信上。

然而,这一次形势发生了逆转。先发制人的俄罗斯的闪击战和网络战都未得手,乌克兰不但没有被击垮,还成功实现了“反杀”。


硅谷科技企业各显神通

这一次,乌克兰没有被“隔离和压制”,俄罗斯在这场网络战中的表现,甚至比实体战场更加被动。俄罗斯网军一度成功入侵了乌方的部分网站,但是,这一战果仅仅维持了48小时。此后俄罗斯网军再无亮眼的表现。

乌克兰的军队指挥系统等重要部门安然无恙,尤其是军事指挥系统高效运转,令人印象深刻。在网络战重头戏的舆论空间争夺中,乌方更是明显占据了上风。上自总统,下至平民,开启了全民直播模式,牢牢地掌握了全球互联网舆论的制高点。

面对乌克兰九月以来的反攻,俄罗斯网军更是碌碌无为,几乎被遗忘。甚至没有防住乌方的网络反攻,乌方高调宣布自8月29日至9月11日通过网络攻击瘫痪了2400多个俄罗斯网站,其中包括俄罗斯媒体、俄罗斯最大银行和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和零部件在线销售平台。

和正面战场获得外部支援一样,乌克兰在网络战场也有强力的外援。不过,网络援军的主力不是北约,也不是美国政府和军队,而是美国的科技企业。

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乌克兰脱俄加速,与欧美的合作加速,其中也包括了信息技术领域。2019年泽连斯基就任乌克兰总统后加速了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微软的加入,让乌克兰的互联网体系有了质的飞跃。微软工程师不仅帮助乌克兰政府、军队的IT系统排雷捉虫,还为乌克兰训练了大量IT技术人员。

2022年1月14日,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了一波网络攻击。16日,微软公开宣布,在乌克兰政府机构以及与当局合作组织的系统中发现了“破坏性恶意软件”,已经得到了有效处理。这一幕是俄乌冲突初期网络战的预演。一个月后俄罗斯网军初尝败绩,微软为乌克兰打造的互联网安全防护在实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1月3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年度网络峰会上,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左)宣布延长对乌克兰的科技支持,累计援助规模已达4亿美元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各大科技企业纷纷亮相,各显神通。

2月25日,Meta宣布禁止俄罗斯国家媒体投放广告,以阻止其在平台获利。谷歌几乎在同一时间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全球社交媒体平台打响了对俄罗斯信息战的第一枪。推特、油管也相继跟进,对俄方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虚假性”审查。

此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对俄方的信息渠道限制持续升级,为乌克兰敞开了大门。全球互联网舆论迅速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甚至连全球最大的色情网站也跟风下架俄片。

来自亚马逊的支持朴实无华,亚马逊帮助乌克兰升级了交通物流系统,让乌方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战局发展至此,乌军的供给补养体系一直保持了有条不紊的高效运转,与俄军的保障体系混乱形成了强烈对比。


亚马逊利用物流体系为乌克兰实施人道救助

谷歌对乌方的支持更为积极主动。解锁俄罗斯地图的敏感信息,堪比发达国家的高清晰度卫星地图成为乌克兰战术单位的“天眼”,还为乌克兰的海外网站提供了“盾牌”保护,为其运营保驾护航。

最引人瞩目是SpaceX为乌克兰提供的星链技术服务,这让乌克兰在通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后,依然保持在线。

这些信息技术巨人的面前,曾经不可一世的俄罗斯网军失去了存在感,不再具备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很少被提及。

俄乌战场的局势众说纷纭,还有不少人相信俄罗斯“钢铁洪流”能够赢得绝地反击,但是俄罗斯输掉了这场网络战已经不存争议。


俄罗斯网军陷入停滞状态

俄军的IT技术落后,在这场冲突中暴露无遗:军事指挥系统陈旧落后,军队调动指挥不灵,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屡屡发生。俄方大量信息泄露被乌方收集利用,转化为精准打击的目标,以至于俄军抱怨“北约精准标记了我们的每一辆装甲车、坦克”。

其实,被精准标记的不只是这些机器,还有俄罗斯的军人。战争前半段,俄罗斯的将校军官接二连三成为远程精准打击的牺牲品,是一款名为“清晰视野” (Clearview) 的人脸识别AI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收集了约200亿张照片,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但是,这套系统不是北约或美国的军工产品,而是出自纽约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一家2017年才成立的独角兽企业。虽然后来俄军加强了防护,军官们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改善。

但是,“清晰视野”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被用于战死者尸体、战俘的身份识别,乌方比俄军更早为这些人的家属送去噩耗,其心理震慑作用不言而喻。

没有人确切知道乌克兰在信息技术领域获得了多少支援,也没人直到还有多少“清晰视野”这样的“小应用”正在发挥怎样的军事作用。所有这些都被打包在“北约”的名下,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北约官方直接参与了俄乌之间的信息战。

北约没必要直接下场和俄罗斯打信息战,美国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足够压制俄罗斯网军的力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美政府在俄乌网络战中无所作为,只不过他们扮演了与俄罗斯政府不同的角色。他们只需鼓励、协调本国大型科技企业为其战略目标服务,就能实现压制俄罗斯的战略目的。

比如微软和乌克兰的官方合作,就是克里米亚事件后美国政府对乌援助的重要部分。还有各大社交媒体巨头对俄罗斯采取的限制措施,获得了欧美行政与立法机构的鼓励和法律保障。

这些科技巨头的动作,也离不开政府提供的主权保护,否则谷歌、星链的卫星很可能遭到俄方的攻击。

总之,欧美国家的政府确实参与了俄乌网络战,却不是以俄方想象的方式。

西方和俄罗斯的信息技术力量,完全是不同模式的存在,这是俄国民众和军人难以理解。

这场大规模信息战比拼的技术力量,是截然不同的信息技术发展模式之争:西方的信息技术力量是去中心化的“科技+市场”的产业模式,繁荣的信息产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孕育了强大的技术力量。所有科技巨头都是高度国际化的私营企业,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营。欧美政府并不直接掌控科技企业,也没有产业政策“微操”。而俄罗斯的信息技术则是高度中心化的政府主导模式,其指导思想一直是“安全”压倒了产业经济。

和苏联时代不同,俄联邦并未轻视信息技术,而是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俄罗斯对信息技术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算迟到。2000年就制定《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纲要》,在政策和立法层面都很“超前”。

但是,俄罗斯的重视很“苏式”——科技意识超前,市场意识落后,过度的安全恐慌把市场应用和科技发展对立起来。出于“安全考虑”,那部“超前”的《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纲要》,对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设定了诸多限制,严重阻碍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因此,尽管俄罗斯的基础科技水平不低,信息技术研究起步很早,但是信息产业发展迟缓,错过了世纪之交的第一轮互联网发展高潮。

2005年后,以梅德韦杰夫为代表的“亲互联网派”抬头,俄罗斯的信息产业发展才开始破冰。2008年梅氏担任总统后,更是俄罗斯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大量跨国合作孵化出一批颇有实力的本土科技企业,备受国际资本市场的瞩目。

但是,随着梅氏的总统任期进入尾声,守旧势力重新得势,形势急转直下。2011年4月,俄罗斯联邦安全总局的通信局局长出面指责多家科技企业存在“对俄罗斯不利的信息”,要求禁止这些信息服务。这一标志性事件反映了安全恐慌再次压倒了产业思维,俄罗斯信息产业的发展再次被压制。

2011年后,俄罗斯再也没有诞生过一家互联网科技独角兽,大量IT精英出走海外,倒是给欧美送了一波人才红利。

企业退场后,俄罗斯的信息技术失去了市场动力和产业支撑。俄罗斯主要的信息技术研发机构中没有一家市场化的企业,只有特朗普下令攻击的那家互联网研究院是私营机构,其余都是安全机构和情报部门。而那家研究院也是普京的密友叶夫根尼·普里戈津开设的,背景特殊。

2019年,俄罗斯通过《主权互联网法》,斥资200亿美元完成对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整体“收编”,完成了政府对信息产业的绝对主导。但是,市场前景黯淡进一步加剧了技术人才外流、投资撤退,俄罗斯的信息产业发展走到了尽头。

俄罗斯信息产业政策、产业表现的时间线,与俄罗斯网军的兴衰几乎同步。

2007年、2008年俄网军的成功“首秀”,正值俄国内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俄罗斯网军在克里米亚事件中的高光时刻,其国内信息产业刚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此后俄罗斯的信息产业发展受阻,俄罗斯网军的技术优势和“独角兽”一起消逝。俄罗斯网军在2022年的攻击手段与2014年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和2008年也大同小异。俄罗斯网军依然停留在PC时代,未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迭代,失败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俄罗斯网军的衰落,是背离了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模式错误所致。


俄罗斯即将输掉整个时代

信息技术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科研成果”,而是在应用中不断提升的实战技术。最初的研发成果不过是投下了一颗种子,后续的发育需要大量应用场景的土壤。今天的微软不是当年盖茨在车库里捣鼓出来的小破窗,谷歌也不是简单的搜索功能。

这些大型科技企业的成长,都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结果。

只有市场才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每一次更新、每一个补丁都是技术发展的积累,每一个用户反馈都是对研发者提出了挑战。在互联网领域,市场环境下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是无法割裂的整体。


10月19日,Meta发布新款AI语音翻译系统,扎克伯格演示翻译闽南话

在信息技术领域,产业即企业,企业即科技,三位一体。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每天都在面对大量的应用场景,数以亿计的市场用户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还要满足经济核算的效率要求。而俄罗斯的中心化模式,抑制了企业的发展动力,抑制了市场需求,整个技术研发体系仅仅为政府安全机构服务。

一个客户和数以亿计的客户,创新驱动力不可同日而语。闭门造车捣鼓出来的技术,又能有多少环境适应力?所以2022年的互联网世界变了,俄罗斯网军却没有跟上时代。他们也许变得更大了,但是没有变得更强。

俄罗斯的军工思维、反市场的安全恐慌,导致信息技术成长的自闭。错误的模式导致技术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既没有赢得安全,也没有增强主权,而是市场、产业、国际影响力的全面边缘化。

没有比模式选择错误的系统性谬误更为严重的错误,错误的中心化模式连纠错机制都不复存在。

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失败,正让俄罗斯付出沉重的代价,输掉的不只是俄乌冲突的网络战,而是整个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