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译/观察者网 杨珈媛】
在故作矜持的卖弄了一番之后,德国政府最终还是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本国与其他北约国家装备的“豹”式坦克。这一举动将如何影响乌军的作战能力和作战行动有待军事专家分析,本文将探讨的是这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
“德国”和“军事力量”——这两个概念的结合至少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令许多欧洲人感到不适。围绕着“德国问题”,即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发生了多次重大军事冲突,包括两次世界大战。
二战以后,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被拆解,其各部分被置于外部力量的控制之下。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德国统一,这在最初曾令联邦德国的盟国产生警惕情绪,因为各国对于过去“大”德国的野心还历历在目。而历史实在是讽刺的——在当年,热衷于推动两德统一的竟是苏联。
“披着豹皮的骑士”(截图自《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网站)
有趣的是,若要追根溯源,当前的欧洲安全危机与两德统一脱不了干系,北约的扩张最开始也正是出于两德统一后的安全保障考虑。当时,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一些德国周边的弱小邻国认为,允许统一后的德国继续留在北约或许能防止其将来自立门户,自行其是(这也并非毫无道理)。
一开始,华盛顿、伦敦、巴黎和波恩都以为苏联会持反对意见,可没想到的是,克里姆林宫却一反常态,并未反对统一后的德国继续留在北约。事实证明,当年允许北约将管辖权扩展到前东德领土只是开端,北约由此踏上了东扩之路。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加入任何的联盟和组织,对这一原则的强化在思想上和法律上得到了承认。由此到乌克兰提出加入北约,整个过程虽非一蹴而就,但彼此有着直接关系。
二战后,德国人被强行灌输了和平主义思想,这就意味着,德国(不管是此前的两德还是现在统一后的德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军事集团内的模范盟友,但无法在集团中发挥主导作用。冷战后的情况也是如此,德国的国防军虽然参与了北约在南斯拉夫和阿富汗的行动,但这些行动本身并不是德国发起的,而且德国似乎在行动中也表现得有些拘谨。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2022年2月提到“时代转折”,这意味着德国开始大规模地投资国防现代化建设,一个新的时代要到来了。然而,在去年欧洲(特别是东欧)普遍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柏林还是表现得不紧不慢。其盟友对此颇有微词,但在特定时刻到来前,它们中的大多数也只能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激起局势升级。而在去年秋季以后,首先是英美,后来几乎所有的盟国都将这种谨慎的态度抛之脑后(而波兰则是根本从未谨慎过)。
西方开始在各个层面上直接提出要在军事上击溃俄罗斯。
此刻,德国面临决定性选择,这具体表现在提供坦克的问题上。很明显,在西方盟友普遍情绪高昂的情况下,柏林无法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豹”式坦克,其最初有所迟疑的原因,或许是意识到如果作出了这一决定,本国在这场冲突中的参与度将会有质的提升,未来很有可能还会被要求提供其他种类的武器。基辅已经提出,希望下一次对乌援助联络小组会议能够讨论对乌提供“航空援助”的问题。而且,越是先进的设备被送到基辅,其维修工作就越不可能由当地部队进行。
演习中的德国“豹”式坦克(图源:盖蒂图片社)
其实,稍微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当年德国统一的条件与当前危机的前提完全是自相矛盾的。
33年前,北约被视为防止德国好战情绪复燃的可靠保障。但眼下,北约成员国的这一身份却迅速将德国卷入了这场军事冲突当中。不过,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危险,因为这不是柏林自己主动挑起的行为,而是其与联盟共同的行动。从西方的计划层面上看,或许确实如此。但如果我们再看一下对德国有着公然敌意的波兰呢?还记得法国的反思吗?德国历史上的再军事化行动最终也影响到法国的历史认同。在这种情况下,真的能建立起一个坚固可靠的统一体吗?
当前的情况错综复杂,没有人敢预测乌克兰危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欧洲安全各个方面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这场戏的参演者以不同的姿态轮番登台,参与越深,变局越多。
美国还是一如既往地占有优势,因为该国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遥远,且其一直具有将大部分花销都转嫁给盟友的本事。而莫斯科-基辅-华沙-柏林-巴黎这条线上的国家预计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而当年那些为“新欧洲”(译者注:1990年,欧安会43国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奠定基础的国家,似乎大多数都“被边缘化”了。它们应该也会对现在的局势感到惊讶吧......
(本文刊于2023年1月26日《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