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200元天价水费”一事引发热议。
上个月,大家还在讨论“天价电费”,这个月,“天价水费”也出现了。
家住浦东新区利津路的八旬老夫妻杨阿婆和唐老伯反映,他们收到的最新水费账单竟要收7200多元,而平常的水费是在200元左右,足足翻了30多倍。
杨阿婆和唐老伯收到的水费账单
物业公司排查后发现,老人家的水表是在室外,之后有一段入户水管是暗管,就是在暗管这个位置发生了漏水。
发生漏水的暗管
虽然在物业的帮助下,老两口将暗管改为了明管,但7237.4元的水费已经产生了。这些水不仅是白白流掉的,而且是按照最贵的第三档水费单价来计算的,这让老两口感觉非常肉痛。
水费的明细
按照相关规定,住户管线如果发生问题,水表前的管道由自来水公司负责维护,水表后的管道则需居民自己管理,如果发生问题,可以向物业报修。
老两口的儿子唐先生提出异议:
家中的地板都没有出现渗水翘起,要八十多岁的老两口主动察觉是否漏水似乎并不现实。
唐先生提出异议
目前,杨阿婆和家人正在与自来水公司沟通天价水费的责任归属。
杨阿婆方认为:
表后管线需要居民自己负责的问题,自来水公司并没有在账单上注明;而且漏掉的水是在室外直接流到了地下,若再收排污费,也是站不住脚的。
威立雅自来水公司客服中心高南办事处主任王伟回应称:
表后入户及入户后的管线是用户自有的,按照规定由于表后漏水造成的水费应该由用户承担;但他们也会同用户积极协商,妥善解决问题,至于污水处理费,公司只是负责代收。
王伟受访
目前自来水公司表示:可以将水费的单价降级计算,算下来大概是3500多元,相当于免除了一半。但是杨阿婆老两口能接受的价格是:1500元,对此,自来水公司又表示,无法接受。
希望双方尽早协商出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
网友纷纷建议
水费能否效仿手机话费或流量,建立一个使用情况的预警机制;
网友评论
也有人认为,隔两个月收一次水费,间隔时间太长,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至于应该多久查询一次,有人希望一个月,有人希望每天。
网友评论
还有网友提出:随着室外水表越装越远,表后管线用户负责的规定,已经不合理了。
网友评论
对于建立一个预警机制的建议,目前,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已有建立预警机制的设想和计划,有关内部规范已服务至装有智能水表的地方。威立雅自来水公司目前是否有这样的想法,记者暂时不得而知。能确定的是,“天价水费”发生地所装的水表还没有更换为智能水表。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关方面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已有建立预警机制的设想和计划。不过,预警机制的建立,要以智慧水务为基础,能够被预警的地方,要装有可以远程传输水表读数等信息的智能水表—— 根据有关内部规范,对装有智慧水表地方的漏水等异常情况,一周内要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信息。
上海智慧水表安装情况怎么样?
2016年开始推广安装
2025年前“愿装尽装”
上海智慧水表安装情况怎么样?市水务局公开的信息显示,2016年,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就率先推广使用智能远传水表,当年安装了10万个并逐年递增,各区供水企业也逐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市在装智能水表共204万只(市属供水企业162万只,各区供水企业42万只),约占21.6%。来自城投水务集团的信息显示,至2022年底,市属供水企业安装的智能远传水表增加到了247万只。
为加快推进智能水表工作,促进水表智慧化应用,推动上海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市水务局专门发文明确,2022年起,新装水表原则上统一安装智能水表;到2022年底前,力争实现上海非居民用户智能水表全覆盖;根据“应装尽装、愿装尽装”的原则,到2025年底前,居民用户智能水表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其中,力争实现市属供水企业范围内居民用户智能水表全覆盖;郊区供水企业范围内居民用户智能水表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五个新城等有条件的区域应加大推进力度,提高居民用户智能水表覆盖率。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智能水表安装工作的加快推进,“内部规范”将有“提档升级”空间。
智能远传水表。图片来源:上海城投
据了解,外地已有相应预警机制。“自疫情封控以来,我司智慧水务平台累计发送异常水量提醒短信225条、破阶梯水量提醒102条,公众号异常水量提醒136条,小区微信群软文推送4次,线上处理用水问题207例。”江西水协2022年8月29日发布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官网的信息显示,江西供水集团依托于智能水表的海量数据和智慧水务系统实现了破阶梯水量提醒、异常用水提醒、话前拜访等靠前数据服务,有效地避免了用户水量破阶梯后水费突增、用户家中长期漏水等用水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用户用水烦恼。
但有些网友们认为该回应没有说到点子上,这对老夫妻是否需要付“天价”水费才是网友关心的;
网友评论
有网友认为:设备故障,费用应由安装单位承担;
网友评论
还有网友认为:监测很重要!
网友评论
你怎么看?
温馨提醒:日常有空的时候观察一下自家用水状况,查看水费账单及时发现异常,可避免造成过大损失!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新闻坊、网友评论、东方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