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警告的严厉程度很高”

热点资讯2022-07-10 07:40:13佚名

“中方警告的严厉程度很高”

当地时间7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据新华社报道,中美双方都认为,此次对话是实质性的,也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环球时报》记者阅读中方通稿并采访多位国际关系专家发现,此次会晤有七个细节意味深长,颇值得关注。

细节一:一个月内,中美高层五次互动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是在今年6月10日以来,中美高层之间的第五次互动。多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中美高级别官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如此频繁地互动十分罕见。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6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举行会谈;3天后的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紧接着,7月7日,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进行视频通话。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中美外长会是今年3月两国元首互动重要共识的又一次具体落实,是两国保持对话接触、减少误解误判、共同管控分歧的又一重要举措,对稳定中美关系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进一步的高层互动铺平道路。



图片来源:CGTN视频截屏

细节二:会晤前,布林肯说了这样一段话......

刁大明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会晤开始前的拍照环节,布林肯对在场记者表示,希望这是一次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对话。“一般在拍照环节,双方未必要对记者发言”,他解读认为,“我个人的理解是,布林肯传递出一种‘美方希望此次会晤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关系缓和’的意愿。这显示出美方对同中方沟通的需求正在明显上升。”

据新华社通稿称,在此次巴厘岛会晤中,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坦诚和长时间的沟通”。

细节三:中方警告的严厉程度很高

据新华社通稿,王毅在会晤中说,美国正患上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他同时列举了一系列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举动称,“既然美方承诺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就应该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停止抹黑攻击中国政治制度和内外政策……既然美方承诺不支持‘台湾独立’,就应该停止掏空歪曲一个中国政策,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切香肠’,不得打‘台湾牌’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中方在此次巴厘岛会晤中释放出“双重信号”。对比此前几次外长会和“杨沙会”通稿里的中方表述,此次王毅对美方的提醒和警告更细致,也是用语严厉程度最高的一次。

“‘死胡同’等一系列表述意味着双方已走到接近‘摊牌’的地步。”他分析认为,“中美关系要么缓和,要么双方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相信中美双方都已意识到这一点。”



当地时间2022年7月7日,印尼巴厘岛,G20外长会将举行。

细节四:“实质性”和“建设性”

另一方面,吕祥指出,中方在通稿中把此次会晤定义为“实质性”和“建设性”,料想美方应是在会晤期间作出了一些积极回应,否则中方不会作出会晤是“建设性”的定义。

细节五:会晤“持续5小时”

吕祥提及会晤的另一个细节称,据外媒释放的信息,此次巴厘岛会晤持续了5个小时,对于“一对一”会晤来说,5个小时已是很长的时间,且王毅和布林肯很可能在部分议题的讨论期间跳过翻译直接对话,这意味着这次会晤有效时间起码在3小时以上,这在部长级以上的会谈中十分罕见,说明双方的沟通非常坦诚,对彼此的信息传递非常清晰。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中国与拜登政府外交高级官员的互动中,2021年3月的安克雷奇会晤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双方连续会晤三场,每场持续3小时左右。去年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华,在天津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谈,共计会谈6个小时,用中国外交部的话说,“双方谈得很深、很透”。

细节六:回应“护栏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

在此次巴厘岛会晤中,中方通稿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莫过于王毅提到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王毅表示,美方表示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只要切实履行各自在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坚持正确方向,及时排除路障,打通前行道路,双边关系就不会脱轨失控。否则,再多的“护栏”也起不到作用。

“什么东西需要有护栏?高速公路,或是桥。倘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护栏’被美方拆毁,那也意味着中美两国间的路的两旁就直接面临万丈深渊。”吕祥对《环球时报》分析称,这也侧面说明两国在台湾议题上面临的风险已非常高,并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他表示,拜登政府就任一年半来,其外交团队多次提出中美关系“护栏”的说法,但对到底什么是“护栏”,美方始终含混不清。此次,王毅对美方的“护栏说”给予清晰回应,即“倘若美方连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都不能坚持,那中美关系的稳定安全就根本无从谈起。”中方此次释放的信号已非常清晰。



王毅和布林肯 资料图

刁大明认为,华盛顿提出的“护栏”完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即既想保持中美关系最底线的稳定,不和中国出现高烈度的冲突,但同时寻求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遏制中国发展,并通过渲染中国威胁的方式和盟友抱团“围堵”中国。这样的“护栏”显然不能为中方所接受。

他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维持中美关系良性健康发展、有效保持两国沟通的基石,“这是已被历史证实的”,未来也应继续发挥作用。

细节七:“三反一正”的清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方在会晤中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前两份清单系去年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时中方向美方提出,而后面两份清单是此次巴厘岛会晤新增。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前三个清单是我们反对、要求美国改正的,第四个清单则是合作性的,“三反一正”的清单体系显示出中国对华盛顿态度的延续性,也显示出中国对美政策不因美国内部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四份清单也进一步凸显出北京不断向华盛顿强调的关键词——相互尊重。”

吕祥则认为,本届美国政府一直声称对华要采取“竞争、对抗、合作”的“三分法”,但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多来,两国并没有什么合作。特朗普时期遭到破坏的双边合作机制,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恢复。此次中方主动提出具体的合作潜力领域,是中方对两国关系主导和把控能力的体现。

“中美关系的复杂和‘诡异’之处就在于,双方的矛盾和分歧很多很尖锐,破坏两国关系的力量也很大,但维系两国关系的领域又庞大而牢固。”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次会晤是双方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一个很好的机遇,“但能否实现这一点,最终取决于美方领导人的理性和决心。”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白云怡 范安琪 刘欣

本文标签: 王毅  中美关系  外长会  布林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