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4台《鲁健访谈》节目播出了歼35隐形战机的机体结构件主承力框,这和先前沈飞601所公开发布的的新战机论文中,刊载的歼35机体结构组建完全一致。根据这篇论文可知,歼35的主要机身部件使用了增材制造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歼35战斗机的产能,缩短建造工时,也是目前应用在战机建造航空领域的中国独有的先进技术。
视频截图
这意味着我军可以更快速的接装新一代战机并且快速形成战力,歼35是在沈飞FC-31鹘鹰隐形战机的基础上衍生战斗机,也是未来中国航母的主力战机。而在成熟机型上发展的歼35试飞进度相当之快,去年年底试飞还是新出厂的绿皮机,到最近几个月就开始刷机隐身涂层和涂装,进行新一轮试飞了,这种试飞就代表歼35的原型机已经发展到了高完成度的状态。当然歼35还是采用双发的布局,毕竟以当年立项时我国军用航发的水平,是不可能将歼35搞成类似F-35那样的单发发动机布局,毕竟我们可没有与美国F-135发动机性能差不多的发动机。
资料图
在此种情况下,也就只能给歼35上两台发动机,实际上这也是无奈之举。而双发动机的布局又会导致歼35机内容积减小、发动机油耗增加、起飞重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一款舰载战斗机来说,这些负面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歼35携带的油料,并且限制其最大作战半径,这使歼35面临先天性不足问题。好在601所的歼35开发团队另辟蹊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采用了革新性的技术。既然发动机的问题短时间无法解决,那么就从飞机的制造工艺上着手,升级制造工艺堪称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资料图
在制造工艺升级后,作为海军的专属舰载机,歼35的机体结构和原版的FC-31有不少差别,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按照论文的说法,采用了机翼-机身整体结构,由此建立铝合金加强框一翼梁整体件,零件减少50%、减重38%、翼根高度降低1/4、制造效率提高10倍以上。可以说,采用此种革新性技术打造的歼35,在制造工艺上完全领先全球在研或是服役状态的任何一款隐形机。采用增材制造一体成型的工艺的歼35舰载机,比传统隐形机的水压成型工艺来说,那效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资料图
具体来说的话,增材制造一体成型的工艺优点有很多,在整体的结构减重具有非常大的提升,并且强度和可用率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以增材制造的方式,将歼35战机的整个主翼梁与机身一次性制造出来,非常能体现我国作为一个现代航空大国的技术底蕴,601所在这方面下了不小的功夫,并且取得了丰硕的回报,与此同时,歼35还通过新技术革新后在气动外形上的优化,实现了10%的气动减阻。
资料图
采用增材制造一体成型工艺制造的歼35,完成了机身减重的升级,并且也因为新设计提升了机体的强度和机身寿命。此前一直困扰歼35的机内容积不足问题也不复存在,空余出来的空间可以增加油箱容积。增加载油量后,歼35的作战半径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从相关论文内容来看,歼35的作战半径达到了1350千米,这在全球范围内的现役\在研隐身战机中绝对是一流水准,相比之下,美国的F-35C为1100千米、F-35B为900千米,歼35无疑拥有最远的作战半径,这意味着歼35上舰后所负责的航母舰队防空圈范围,会得到不小的提升。
资料图
而现在既然解决了飞机的工艺问题,并且提升了数倍的生产效率和生产便利性,歼35产能将迎来一次大的提升。而且因为快速扩充产能的需要,112厂专门建立了新的生产线、兴建新的生产厂房,可见一旦歼35一旦试飞定型后,生产爆兵的速度肯定要比歼20快很多。同样,此次歼35生产工艺的新突破,也表明中国航工工业同样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延伸阅读:
水泥航母舰桥升级为福建舰同款 歼35现身离上舰近了?
作为我国海军的下一代主力舰载战斗机,歼35自其原型机问世、多次进行飞行测试开始,便一直受到广大军迷朋友们的关注。而在近日,备受关注的歼35再度传出了新的动向,现身位于我国武汉的陆上模拟航母测试平台,开始进行一些上舰相关的技术测试和准备工作。
网络图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歼15以及歼15D在真正上舰航母之前,都曾到位于武汉的这座陆上模拟航母测试平台,进行相关测试与数据收集工作。所以据此来看也有理由认为,这是歼35在完成一系列原型机试飞工作后,开始进入到下一阶段的上舰前最后准备工作当中,距离真正的登上航母可以说是又近了一步。
网络图
本次由开源卫星拍摄的照片中,还可以确认到多个有关信息,虎哥挑几条比较重要的来给大伙分析。首先就是卫星照左侧的水泥航母舰桥有了明显的变化,确切地说,我国水泥航母测试平台的舰桥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起初最早的时候采用的是辽宁号舰桥样式,而后升级为山东号舰桥样式,现如今又在构型上调整为了福建舰航母的样式。这其中的所代表的含义其实也很简单,在舰载机登上测试平台后,模拟进行飞行指挥一系列的相关工作,确认新舰桥构型下的舰载机热机位的情况和摆放位置合不合理,需不需要做相关调整等。在福建舰还在舾装的过程中,便先行通过陆上航母测试平台完成这些工作,可以大幅度精简福建舰建成后的相关测试工作、合理优化时间,也可以说是把原本放在真正航母上的一些测试工作,搬到了陆地上来进行而已。简而言之,歼35原型机本次能现身水泥航母平台,这本身就说明其距离真正的上舰已经相距不远。
网络图
另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歼35此次登上水泥航母之前,沈飞的FC31隐身战机实际上已经登上过水泥航母,只不过那时的FC31距离现如今真正的歼35还有些差距,从当时传出的照片来判断应当是FC31的3.0版 本。这至少能说明在FC31历经数个版本的多代原型机不断改进工作中,是一直将“上舰”这个目标作为优先考虑,不断在实际验证的。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值得分析的细节之外,本次现身水泥航母上的歼35原型机本身,也是值得单独拎出来细说一番的。首先,按照卫星照比例测量出的机体长度约为17.63米,接近18米这个数值来看,最终版本的歼35原型机,较之先前数个版本的FC31原型机,是有明显的机身拉长的。
网络图
拉长机身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弹舱容积所导致,最初版本的FC31因为诞生年代久远,弹舱长度并不足以容纳国产最新型主力中距弹PL-15,如果沿用这一弹舱设计的话势必会影响歼35的战斗力,所以对弹舱做加长处理、间接性拉长机身总长度便成了必要改进。机身总长度的加长所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机内油箱容积的增加。按照沈飞601所先前的歼35相关论文内容来看,通过重新设计机体结构的歼35大幅提升了机内油箱的载油量,使得其实际有效作战半径和理论最大航程,丝毫不亚于歼15。在有着不亚于歼15的长航程这一前提下,歼35相较于歼15来说,还大幅缩小了战机体积。从水泥航母卫星照的对比图上来看,说歼35比歼15小了整整一圈,那是丝毫不夸张的。
网络图
由此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更小体积的舰载机,得以在容积有限的航母机库内部署存放更多的数量,即便是上到航母甲板的热机位上,也是一样具备小体积能停放更多的优势,使得航母的总载机量得以提升、增强战力,且更小的舰载机体型,还有利于战机在机库内和甲板上的移动调度,增强航母舰载机队在战时的响应速度和灵活应变能力。总的来说,歼35此次被确认现身水泥航母,这的确称得上是大喜事一件,由此可以确认歼35的上舰工作一直是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从未间断的,距离歼35真正登上福建号那一天也是越来越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