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集团军组织所属医院协同陆航力量开展实战化卫勤演练——
“空中医疗队”飞向救护战场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张鑫淼 杨元庆
“一名战士腹部被‘炸伤’,请求直升机后送!”滇北高原,硝烟滚滚,一架医疗救援直升机飞抵目标地域。经现场急救后,“伤员”被安置在机舱担架上,转送后方医院。
仲夏时节,第75集团军实战化卫勤演练现场,医疗队员依托直升机搭载的新型医疗救援平台,围绕空运医疗后送、空中重症监护、跨阶梯转运等环节完成连贯操作,锤炼部队快速机动战场救援能力。
“现代战争对远程立体化卫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参加演练的该集团军医院骨科主任张超说,直升机搭载的“空中医疗队”具有快速投送、立体救援等优势,有利于精准高效开辟战场卫勤保障“生命通道”。
仗打到哪里,卫勤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今年以来,该集团军组织所属医院协同陆航力量,通过理论研析、试飞试训,不断完善“空中医疗队”模块建设和功能编组,探索形成空地一体卫勤保障模式,初步具备快速机动、多维投放、高效救援能力。
“随着作战任务推进,火线抢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据介绍,此次参训的新型医疗救援直升机,搭载了相关便携式医疗设备,可协助军医诊断伤员伤情。演练中,直升机按照隐蔽要求贴地飞行,2名护士依托机载医疗设备对“伤员”进行护理。
受直升机飞行噪音影响,机舱内语言沟通困难,军医便利用自制的“问诊卡片”辅助问诊,并根据伤情和“伤员”反馈开展针对性救治。
演练现场,“空中医疗队”完成“伤员”的后送处置后,立即飞赴下一目标地域。不久后,一名身上多处“骨折”的“重伤员”被抬上直升机。救治争分夺秒,他们在后送途中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操作。
据了解,为强化“空中医疗队”应急救援能力,他们在演练前围绕航空医学理论、空中医疗监护、空中紧急救治等,组织机载卫生装备器材操作训练。如今,“空中医疗队”既可随时从后方医院前出支援保障,又可伴随营连攻防、紧贴前沿阵地救治需求实现快速后送转运保障。
短 评
紧跟作战样式升级保障模式
■陈小菁
卫勤力量为战而生,在战场上和作战部队一样,都在为了胜利而冲锋。不同的是,卫勤官兵手中的武器是担架、绷带、药品。战场上,精准高效的卫勤保障可最大程度减少作战人员损失。
卫勤保障能力关乎战场胜负、关乎军心士气。“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在战争模式日新月异、战伤类型更加多样、攻防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唯有找准能力建设定位,强化作战需求牵引,助推卫勤保障紧跟作战样式“联动升级”,才能有效提升卫勤保障对打赢的贡献率。
瞄准战场需求构建卫勤保障新模式,须探索立体作战条件下卫勤力量运用的新手段、新方法。为此,部队各级要积极开展卫勤与作战一体化联演联训,推动卫勤力量融入指挥链条,与战斗行动同步展开,紧跟作战进程、动态掌握部队需求,确保“哪里有伤情,哪里就有卫勤保障”,以卫勤保障精准化助推整体作战效能提升。
本文刊于7月10日解放军报02版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侯磊 郭萌 霍雨佳
编审:张华婧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