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商务部正在研究针对中国芯片产业领军企业中芯国际的所谓“精确制裁”方案。你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吴蔚: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说得很霸道:如果无视美方的对俄禁运条款,那就让这些中国芯片制造商“关门大吉”。大家品一品,一位商务部长说起话来像个国防部长,这实在是太“美国”了。咱们先不说美国商务部有没有这个能力让一家中国的上市公司关门,就冲她这句话背后的蛮横逻辑以及传达出来的气急败坏,我确实有必要好好盘一盘美国政府在想什么。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大国博弈烈度升级,全面蔓延到经贸、科技领域,具体表现为“贸易战”与“科技战”。美方的底层逻辑是动用国家公器,全面打压竞争对手,企图以制造内部经济混乱、迟滞科研攻关步伐,来打断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节奏。
那么芯片产业怎么就成了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了呢?大家此刻不妨环视一下自己的周围,你乘坐的汽车,你使用的手机、电脑、吸尘器甚至你床头的闹钟都有芯片。芯片产业涵盖的范围已然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国家重器、消费品乃至生产工具等都离不开芯片。芯片产业链所承载的经济体量、产学研乃至就业市场,都是极其庞大的。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芯片产业的崛起是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果,而下一次工业革命势必让芯片产业全面融入人类的生产生活,而这个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是今天的人所难以想象的。也正因为如此,当芯片产业的兴衰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时候,它就会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边疆。
那么中芯国际怎么就成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了呢?其实只需将华为的故事重新翻开,我们就能明白其中要害。美国政府前些年动用“国家工具箱”对华为发起全面打压的时刻,恰好是华为在向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头把交椅发起冲刺的关键时刻,5G产业即将引领全球电信产业革新换代。回望过来,眼下的中芯国际已经先后攻克了14纳米制程,正处于7纳米制程产能爬坡的关键时刻。也就是说,中芯国际与第一梯队台积电、三星的“代差”已经缩小到了“望其项背”的程度。在这个“将强未强”的关键时刻,美国当然想要努把力把你扼杀了。这何尝不是美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设置重重障碍的一个缩影呢?
直新闻:那么在你看来,美国商务部对中芯国际酝酿“精确制裁”的杀伤逻辑是怎样的?
特约评论员 吴蔚:中芯国际目前的主营业务分为两个板块,大头是晶圆代工,另一个就是芯片设计。从美国商务部的表态来看,他们将矛头主要指向了晶圆代工。进一步细化就是对中芯国际的先进逻辑制程工艺进行扼杀,主要体现在14纳米以及更先进的7纳米制程。
在我看来,美国人的杀伤逻辑就是两个关键词:断供与断售。
芯片从何而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捧沙子的奇幻漂流。当然,从沙子到晶元再到一块块芯片,它绝不是变戏法,需要经历一个严苛且复杂的制造流程。这个制造流程本身就衍生出了一个非常细分化的产业链。它涉及晶元生产切割、芯片加工、芯片封装等一系列制造工具、原材料、加工材料。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比你想煎一块牛排,总不能从养牛宰牛开始全都一手包办吧?这就需要一个种类庞杂的产业链作为支撑。这也是半导体产业只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土壤上茁壮成长的根本原因。在这个加工产业链布局中,少了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前功尽弃。
断供,就成了一把利刃。现在美国人把目光投向了光刻机环节,此外还有蚀刻机、抛光材料、光掩膜版、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靶材等等。林林总总要想靠一个国家完全掌握,它需要的不光是海量的资金,还有大量的试错时间。就算你在未来某个时刻形成了技术突破,但相配套的芯片制程也许已经为主流市场所淘汰。因此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国际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也是为什么有美国厂商对特朗普乃至拜登政府的对华科技战嗤之以鼻,本质上这是一块共同的蛋糕。
另一个关键就是产品销售。不同于军工产业的尖端技术,它有雄厚的国家资金投入兜底,许多项目就算亏钱也得搞。芯片制造业则更依赖庞大的消费市场来消化前期投入。放眼全球,顶尖的先进制造业都是在产品获得巨大市场成功后获得了向下一个技术高地发起冲锋的资本。换言之,要扼杀一个新型企业,只需要让它的产品卖不出去就能把它“饿死”。
一个细节值得关注。眼下,芯片制造的第一梯队台积电与三星正在忙着推动5纳米芯片的扩产、3纳米的攻关,大量产线被INTEL、NVIDIA、AMD等超级品牌占用。7纳米至28纳米制程的芯片的市场需求量仍然巨大,这就给中芯国际带来了“差异化竞争”的市场红利。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何将这块蛋糕吃好、吃饱,成了中芯国际未来一段时间的战略机遇期。而美国政府同样看到了这一幕,也许更多阴谋正在酝酿。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