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你必须做得更多”。一名枪支受害者父亲的大声呵斥,打断了美国总统拜登的一场控枪演讲。
男子打断拜登演讲
这段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的插曲迅速吸引多家美媒的关注。综合美国《国会山报》、政客新闻网报道,事件的主人公曼纽尔·奥利弗是2018年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高中枪击事件一名受害者的父亲。拜登11日在白宫发表演讲庆祝美联邦政府近30年来首个重大“枪支安全”立法通过,然而他的讲话一度被奥利弗的大声质疑打断。
《国会山报》称,当天,来自全美各地的各种枪支暴力预防组织的倡导者,以及大规模枪击事件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属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拜登在台上讲话说,美国可以在枪支暴力问题上取得有意义的进展,这时,台下突然起身的奥利弗引起了拜登的注意,“请坐下,你会听到我要说的,如果你认为……”拜登说。但他的话还没说完,随即停下开始听奥利弗的话音。
拜登演讲现场
“我想告诉你这件事已经很多年……”奥利弗大声说,“你必须做更多。”
人群中随即响起掌声,但安保人员马上走上前打断奥利弗。
拜登回应说:“我们有一个,让我结束我的讲话……”“因为毫无疑问,这项立法是真正的进步,但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国会山报》说,奥利弗最后被白宫工作人员请出了会场。
现场图
2018年2月14日,佛罗里达州南部帕克兰市一所高中发生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17人受伤。政客新闻网说,自2018年失去儿子以来,奥利弗一直站在控枪活动的前线,他是批评该法案的其他控枪活动人士之一,他们认为,该法案不足以防止大规模枪击事件。
拜登今年6月下旬签署了一项社区安全法案,号称是联邦政府近30年来首个重大“枪支安全”立法。然而,美国近期枪击事件依然层出不穷,这一法案再次被置于放大镜下接受审视。
延伸阅读:
【国际锐评】拜登中东之行扯上中国是想歪了吧
美国总统拜登本周将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东地区。当地时间9日,拜登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声称此访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强调"要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胜出"。
尽管拜登在文章中努力用宏大词汇"包装"中东之行的动机,但CNN直言,任何说辞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石油市场动荡,美国总统可能根本不会前往中东地区。
当前,飙升的油价、40年来最严峻的通胀以及美国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让面临中期选举的拜登政府"压力山大"。据美国在线民调公司Civiqs数据,截至9日,拜登工作支持率的滚动平均值跌破30%大关,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外交事务》杂志分析,扭转这一局面的关键在于沙特,因为沙特是唯一拥有足够过剩产能来稳定石油市场的产油国。
既然拜登此行主要瞄着沙特增产与修补关系而去,为何又要扯上中国?这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就美国国内政治而言,当前华盛顿政坛出现一种扭曲现象,即反华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确"。任何事情只要打着反华的幌子,似乎就具备了所谓的合理性。在2018年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后,拜登曾严厉批评沙特王储,声称要让沙特成为被唾弃的国家。如今迫于现实压力,拜登政府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引发国内巨大争议。拿"与中国竞争"说事,就成为其转移注意力、为沙特之行辩护的一个手段。正如《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指出,如果拜登将访问沙特作为赢得与中国"新冷战"战略的一部分,或许能够得到国内的理解。
不过,这并不仅仅是说辞,也是拜登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说,为对抗俄罗斯、在与中国竞争中胜出,"我们必须与那些能够影响这些结果的国家直接接触"。这表明,美国想把中东当作与中俄开展战略博弈的舞台。
拜登政府上台一年多来,将全球战略重点进一步转向亚太地区,中东政策可谓毫无建树:伊朗核协议谈判无果、从阿富汗撤军留下安全真空、以色列沙特等传统盟友对其不满的声音高涨……种种迹象表明,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已经下降。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对华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以沙特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1年间,沙特与美国的贸易额仅小幅上升——从205亿美元上升至248亿美元,而同期沙特与中国的贸易额从30亿美元飙升至67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有机对接,正给沙特发展带来新机遇。这让抱着零和思维的美政客眼红不已,更担心在中东的影响力受到冲击。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在今年七国集团峰会上,拜登宣布启动所谓"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倡议——对抗 "一带一路"、破坏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意图不言而喻。
不只如此。在美国推动北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东也被纳入其搞集团政治的雷达之中。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3月参加"阿拉伯-以色列峰会",到拜登此行将要出席海合会与埃及、伊拉克和约旦共同举办的峰会,外界普遍认为,美国试图建立新的区域联盟、甚至打造"中东版北约"对抗中国的迹象十分明显。
然而,无论是说服沙特增产石油、缓解与盟友关系,还是想拉拢中东国家构建反华小团体,拜登此行的目标都不会轻易实现。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美式霸权放弃自身利益,充当"合则用、不用则弃"的摆设与棋子。拜登中东之行将再次证明,美国只手遮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国际锐评评论员)
50年来历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基辛格白宫会面 拜登为何还没邀请他?
自在尼克松任内工作以来,99岁的亨利·基辛格一直被历任美国总统邀请到白宫进行会面,但目前还没有收到来自(现任总统)拜登的邀请。” 美国《纽约邮报》当地时间9日刊出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采访报道说。
资料图
坐在他位于康涅狄格州肯特堆满书籍的家中,基辛格接受了《纽约邮报》长达一小时的采访。报道说,基辛格的每句话都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任何话题都直言不讳,这一特质也为他在动荡的政界同时赢得赞赏和恶名。
资料图
即便已“99岁高龄,他的智力也并没有退步,哪怕是一点也没有。他甚至于本月出版一本新书《领导力:世界战略的六项研究》,书中剖析了二战后动荡时代的六位领导人。而他的声音仍然庄重,带着浓重的、曾在德国度过童年的痕迹,他的魅力和幽默始终存在”,报道说。
在采访中,《纽约邮报》说,基辛格透露了自己所获的其中一项巨大荣誉——即自前总统尼克松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曾邀请自己在白宫会面,“就外交政策进行对话和讨论”,包括奥巴马和特朗普。
基辛格说,奥巴马和特朗普在入主白宫时都没有太多处理地缘政治事务的经验,因此两人都必须在任职期间学习这个过程,并且他们处理危机时也都会把自己的个人特质展现出来。
谈到奥巴马,基辛格说:“他在国际事务中引入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表现出高度的个人智慧,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特质。”
对于特朗普,他说,“特朗普总统传达出一种非常果断且极具活力的个人特质。他(的出现)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
“但他50年来与总统会面的纪录可能会被打破。因为到目前为止,乔·拜登还没有向他发出邀请。”《纽约邮报》称。基辛格实事求是地说:“我在拜登还是参议员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但自从他当上总统后,我和他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资料图
“我并不认为总统有必要向我寻求建议,” 基辛格补充说,但如果拜登真的这么做了,他会希望拜登找到有关“我们面临的危险和我们目的的一个共同定义……结束乌克兰‘战争’应该是一项主要任务。”
今年5月,基辛格曾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呼吁俄乌尽早达成和平协议,以免当前事态演变成“北约和俄罗斯引起的全球战争”。然而,基辛格在发言中称“让分界线恢复到以前的原状”,被解读为基辛格提出乌克兰应承认克里米亚入俄,即“乌克兰应割让领土换取和平协议”,因而遭到乌方强烈批判。
不过,《纽约邮报》还称,虽然基辛格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军事行动违反了国际秩序关键原则,但他还担心,俄罗斯的尴尬失败会恶化欧洲的长期稳定。报道说,基辛格还支持拜登证明俄罗斯的行动终将失败的努力,“然而,我也想说,应该考虑一下战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应该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即冲突会自行结束。”
此外,报道补充说,基辛格还谈到其他话题:其中包括批评拜登去年8月从阿富汗撤军的行动,称这一单方面的匆忙决定没有意义;他也谈到自己与尼克松的亲密关系;尼克松还聊到自己的长寿原因,并不是因为过着没有压力的生活,“我有很大的压力,但我相信当你生活在压力很大的环境中时,它也会给你一个机会去尝试实现一些积极的事情。”
(文字来源:环球网 编辑: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