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大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目前,郓城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到428个、覆盖率达65%,推动主导产业逐渐从量小散乱向规模统筹转变
文 | 李从玉 甘云建
夏日里的山东省郓城县,水堡乡赵垓村的瓜农采摘西瓜正忙;侯咽集镇八里湾村的黄瓜青翠如玉;唐庙镇周庄村的阳光玫瑰葡萄长势喜人;南赵楼镇甄庄村的蔬菜、食用菌被烹饪成美味佳肴……
近年来,郓城县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鼓励村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盘活集体资产,走出了一条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
2022年6月21日,郓城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女工在蔬菜大棚工作 郓城县委组织部供图
党员干部带头干
张营街道小屯村属于压煤搬迁村,原村址有800余亩塌陷土地。在小屯村党支部眼中,这却是一片宝地。
小屯村党支部利用这片土地,引进中广新能源项目,投资2.8亿元,建成30MW光伏发电设施,给村里增加土地租金收入60万元。同时村集体还承包了彭庄煤矿垃圾清运、煤泥清理等物业服务,既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又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23万元。这一切的背后,彰显出郓城县党建引领的力量。
近年来,郓城县加快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对有村集体土地、河滩等资源的村,积极引导村“两委”采取单独经营或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清理各村集体“三资”,共整理三荒地、坑塘、窑坑7600亩,由村集体直接经营或承包到户经营,壮大集体经营收入。
夯实资源基础后,领导干部首先带头干。大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挑选八里湾村富民合作社、甄庄村和平盛世合作社等10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典型,组织村党组织书记现场观摩,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对推进快、效果好、带动作用明显的110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一次性奖补30万元;把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设置在产业基地和合作社经营管理中,推动主导产业逐渐从量小散乱向规模统筹转变。目前,郓城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到428个、覆盖率达65%。
在带头人的引领下,郓城县进一步统筹资金形成合力。整合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各类资金5600万元,推进30个村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破解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融资困境;累计发放“强村贷”资金226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此外,郓城县还注重制度建设和平台搭建。开展“双向挂职”提升行动,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到经济强村挂任党组织副书记,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经济薄弱村的“书记顾问”,带动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设立“乡村振兴头雁专项基金”,若被中央、省委、市委表彰为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党建工作经费补助;设置村集体经济发展增量奖,对于完成任务目标的村,从当年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量中拿出15%奖励村党组织书记,15%奖励村“两委”其他干部,引导村干部凝心聚力。
整合资源共发展
近年来,郓城县改变村集体简单发包租赁、群众单打独斗的增收模式,以村集体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围绕现有优势特色产业,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蹚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新路径。
南赵楼镇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介绍,第一产业主攻地方特色,甄庄村先后成立四个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43%的人口,以蔬菜、食用菌为主导产业,注册了77个商标;第二产业聚焦产业链延伸,村集体成立山东绿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绿禾公司),从单一的合作社模式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第三产业丰富产业业态,与菏泽市银座超市、三信超市等周边10多个县区的50多家大型商超签订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1350亩。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长期目标,构建“1+N”发展格局,“1”指依托甄庄村发展农家乐,“N”指发展蔬菜种植区、果蔬采摘区、休闲垂钓区等,开展甜瓜节、草莓节等采摘活动,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我们村集体利用三产融合,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赢的局面,现在我们村民的脸上,笑容可比以前多了好多!”张庆涛说。
走进甄庄村的食用菌加工车间,60多岁的刘大爷手脚麻利,熟练地将烘干菌装袋打包。“别的村里都说,我恁大岁数了,每个月还能在村里挣不少钱,真不孬。”刘大爷笑声爽朗。
与甄庄村类似,抱团模式在其他乡村发展中同样效果显著——侯咽集镇八里湾村,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富民蔬菜种植合作社等4个农民合作组织,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多元;唐庙镇胡庄村大力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农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村集体负责完善配套设施,合作社负责提供葡萄种苗和水肥管理等技术支持,通过产业和股份把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起来。
选好振兴领头雁
挖掘德才兼备、村民满意的领头人是郓城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又一秘诀。
二十年前,张庆涛曾是郓城县南赵楼镇有名的钢材经销商。如今,他以甄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依托土地流转、大棚种植等方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既然乡亲们相信咱,咱就得真正带着大家干点事。”2000年,张庆涛被推选为甄庄村村委会主任。刚工作一段时间,张庆涛发现,生意上的事和村里的事不太一样,有时自己分身乏术,难以兼顾。那段时间,张庆涛经常辗转难眠。“要想带领大家伙致富,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村里,生意上的事得先放一放。”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做出了一心一意做村委会主任的决定。
转眼20多个寒来暑往,回想起当年的决定,张庆涛心里也曾疑惑,“甄庄村不靠山、不靠水,能靠的只有土地”,可三次土地流转,三次失败。
“不能一失败就放弃”,在郓城县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中,张庆涛拜师寿光“蔬菜大王”王乐义,自掏腰包建起50多个大棚,发展大棚种植。接着他又成立绿禾公司,流转了村里1200多亩土地,给予村集体近8%的股份,保证每年最少给村集体分红6万元,用于发展建设。
为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发展建设,张庆涛还发动甄庄村43%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建起养猪场、肥料厂、食用菌基地、育苗基地和冷库等,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地每年可分红1648元,其中有24户村民当年实现了脱贫。
农村集体经济若想走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除选好领头雁外,提高整体领头雁队伍能力也是关键。
近年来,郓城县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方式,开展多途径培养教育,不断开阔视野,增强经营管理、领富带富和干事创业的能力。一批商海打拼的有志人士、学业有成的青年人才和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业人才积极回村任职,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快速成长。如今,农民企业家、家庭农场主等群体活跃在乡村一线,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副总编辑;山东省郓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