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大学生宁愿待业也不进工厂,专家认为是家长教育问题,未必!

热点资讯2022-07-13 10:31:09佚名

大量大学生宁愿待业也不进工厂,专家认为是家长教育问题,未必!

大学的不断扩招,让大学毕业生遍地开花。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达到了破纪录的1076万,比去年整整多了167万。这么多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因为毕业生人数众多,所以就业市场上的岗位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尽管人才招聘市场很火爆,但是两极分化现象依然严峻,有不少的岗位无人理睬——企业的用人缺口就是高达2200万,但是却没有几个毕业生会把眼光投入到这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这其实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首先,普通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期望通过学习这个途径来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毕业之后能谋得一份体面轻松的工作。



或许有人说,这只是一个梦想。但是,做人谁不应该有一个梦想呢?毕业生们从底层走来,拿到了大学的文凭,现在却又不得不回到底层去。作为一名梦想着改变自己社会阶层的大学生们,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有什么不对呢?

其次,进工厂已经不再是年轻一代的最优选择。在他们的意识当中,走进国企、央企,拿到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才是他们的最优选择,而进工厂只是他们最后的选择。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进工厂,那是最光荣,也是待遇最好的工作,而现在,他们是怎样的工作呢?恐怕没有谁说它是一份安逸的工作吧。



“不好好学习的话,以后就要去当工人;人家成绩好的能坐办公室,当老师、当工程师、考公务员。”这是家长们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也就亮明了工人在当下职业选择中的地位。

也正是工人这个职业在人们的选择中被有意无意忽略,工厂招工荒才愈演愈烈。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上半年有八成的生产型企业出现了“蓝领招工荒”,而且其中至少3成表示,这类岗位缺人已经成为常态。



对于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不愿意当工人,做蓝领,专家温铁军表示,这样的现象也不能只归咎于毕业生“眼高手低”,而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正是因为家长们向孩子灌输进工厂做工人不光彩,才导致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家中啃老、送外卖,也不去工厂当工人。

这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却并没有讲到点子上。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不愿意去工厂,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工人的工作时间长,每天的工作都在十小时以上,可以说就是连轴转,没有什么双休日或者节假日。而其他的行业,都是8小时工作日,还有双休日。

而工人的薪资待遇也是差强人意的,工人的工资高的也就3000左右,而更多的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待遇,连自己生活质量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结婚买房。



进了工厂,绝大多数只能做一名工人到终老,没有什么晋升的空间。还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就能一眼望到人生的尽头,有谁愿意呢?

进工厂,工作环境能和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相提并论吗?更不要说,社会地位之类了。这样的差距,就是一个选择,有哪一个大学毕业生愿意因此而把自己的人生绑定了呢?



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工厂的工作模式是否人性化,工资是否有吸引力。我们只有给工人足够好的待遇,更多的人性化制度,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其中。

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家长不担心子女进入职业学校,为什么他们的大学毕业生都愿意进入工厂做工,就是因为他们工人的待遇超过了很多看上去体面的工作岗位啊,但是我们有吗?



亲爱的读者,对于企业用工缺口2200万,而大学毕业生破纪录却不愿意问津企业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

本文标签: 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  毕业生  工厂  教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