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自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以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开始在体教融合方面发力。新华社记者日前就体教融合工作的进展情况展开调研,涉及体教融合工作总体进展、赛事融合、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社会俱乐部进校园、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话题以及一些地方初见成效的举措、典型案例和国外职业俱乐部的成功经验。现将相关调研报道集纳如下。
“我们初步总结了400多个案例,整体上感觉形势还是比较喜人的。”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王立伟说。有更多相关工作负责人和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体教融合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未来需要在更细的方面落实,让体育真正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详情点击:《体教融合,成效几何?》
在《意见》中,第二部分就是“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办的青少年赛事的融合被放在重要位置。时隔近两年,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等国家级赛事的融合迈出关键步伐,而省区市一级的地方性赛事融合的进展更为迅速、深入。
详情点击:《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在教育部提出推行“5+2”课后服务不久后,2021年7月17日,四川天府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正式建立,为破解“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难题带来了新的方案。
详情点击:《破解“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难题的新尝试》
成都市华阳中学的毕显皓就是这样一位体育老师。退役后,他通过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进入中学授课,实现就业的同时还能够将专业知识回馈社会。新华社记者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学校体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受困于教师资格、编制等问题,体育老师尤其是具备专业专项能力的体育老师仍很欠缺。在各方积极探索下,目前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成为破解“双向互需”瓶颈制约的有效之举,有力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
详情点击:《我们会尽力地发光——各方积极探索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初见成效》
只用了6年时间,前女排国手诸韵颖就办起了一所周培训人次5000以上、与大约40所中小学开展合作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切的起点,源于2015年底的一次聚会。
“那次聚会郎导坐在我旁边,她很关心我,知道我的状况。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以你的能力和对排球的深爱,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更大价值’。当时我的生活状态比较安逸,处于相对迷茫的阶段。郎导一语点醒梦中人,为我点亮了生命中的一盏明灯。”诸韵颖说。
详情点击:《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作为高考招生类型的一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每年让几千名具有体育特长的考生实现大学梦,而去年9月《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的出台,或让这种已存在30多年的招生政策迎来变革。
详情点击:《新政之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走到十字路口》
“我属于好动的那伙儿,足球左、右脚都能射门,篮球也能打。现在运动少了,但我受益于运动。”侯明飞说。
侯明飞曾经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学习科学研究室工作,研究方向是脑科学。2017年浑南九小建校,侯明飞出任校长,这给了他把自己对运动的认知进行实践的机会。
详情点击:《一个跳高1米74的校长,建了一所“运动场小学”》
“我们把位置摆正,就是提供服务,因为我们有专业的团队。教育部门觉得我们的工作对孩子和学校有意义,很支持,我们就在专业性上下功夫。”成都市足球协会专职副主席刘刚说。
在北京市足协副秘书长陈长红看来,体教赛事融合的核心要义是“互相商量、互相让步”。“赛事举办有一些黄金时间,我们会和教委方面互相商量。你让人家,人家也会让你。”陈长红说。
详情点击:《足球的水平高了,“体”“教”都是赢家》
2019年,江苏省足协在省体育局青少处的指导下对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进行了创新改革,率先推出了周末主客场赛制,并且改变了以前只面向地市体育局队伍的传统,打破了体校球队、职业俱乐部梯队、社会青训俱乐部队和普通学校球队之间的界限,陆建让球队在周末有球踢的愿望实现了。
详情点击:《让孩子在周末有球可踢》
16岁的沃伦·扎伊尔-埃梅里是欧洲足坛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但回到俱乐部的青训学院,除了专业的足球训练外,他还要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学习文化课知识,参加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Baccalaureat,简称“BAC”)。
详情点击:《成为职业球员也要参加“会考”——探寻“大巴黎”足球与育人并重的青训理念》
记者:王镜宇、马向菲、刘阳、林德韧、李嘉、肖亚卓、韦骅、张逸飞、陈地、朱翃、季嘉东、廖君、吴书光
编辑:季嘉东、肖世尧、郁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