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再当首相并主张修宪,是受李登辉鼓励?

热点资讯2022-07-14 08:08:24佚名

安倍再当首相并主张修宪,是受李登辉鼓励?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在安倍遇刺后的第一时间,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在境外政要的信息里,将来自赖清德(而不是蔡英文)的慰问标注得最醒目,仅次于美国政要。由此可见,赖清德不但是“台独金孙”,还是“右翼宝贝”。

然后是在连续三天全球的错愕与对安倍的一阵乱褒表扬声中,自民党在选举中大胜。第四天,突然传出赖清德赴日吊唁,绿营皮哭肉笑,用力“欢呼”:这是1972年台湾与日本“断交”以来访日的“最高层级”,是重大“外交”突破。

“突破”,在台湾已是自嗨的同义词,喊得愈忘情,显得愈寂寞,激情三天,困境依旧。

赖清德这一趟突击式的赴日吊唁,《产经新闻》驻台记者这么解释:自民党昨天的参议员在议员选举中获得大胜,政权已高枕无忧,所以(首相岸田文雄)一咬牙一跺脚就给赖发了“副总统”签证。

“一咬牙一跺脚”?不知日本右翼记者是本来就这么有戏,还是驻台太久不幸染上戏瘾,这则没有内幕消息的纯闲聊,显示产经的水平太低,直逼台湾绿媒。该记者经常对台湾政情指手画脚,堪称绿营侧翼,也算绿营与日本右翼关系匪浅的一个侧面佐证。

安倍遇刺身亡不是好消息,尤其对讨厌安倍右翼立场的人而言,这是坏消息,因为受害者总会得到不相称的表扬,并使其追随者得到意外的助力,实现若干危险的遗愿。


此外,“吊唁外交”给予日本政府一个公开“禁断之恋”(下文采用大陆译法,写成“禁忌之恋”)的特权,岸田“一咬牙一跺脚”,赖清德随传随到,结束半个世纪的私下幽会,使中日关系又划出一道裂痕。

赖清德赴日一事,外界全然不知,直到日媒捕捉到赖的身影,此事才曝光,仿佛见不得人。台湾当局的态度也极为低调,只说这是“私人行程”不愿多说。台媒粉饰称之为“外交艺术”,但不如说这是“小三礼数”还比较贴切,因为低调不是台湾想要的,而显然是日本“谕令”的。

台官方态度虽极尽低调,但“绿委”仍坚称“个人身份就是外交身份,就是台湾特使”,可见绿营有多想借安倍之死获取政治红利,而日本政府对“民意代表”层次直白表态的放水,早已是日方在台日关系上暗渡陈仓的新模式。

那么,安倍之后,台日关系的走向会如何?事关日本右翼的兴衰、美方的态度,以及日本现在国力还能支撑其“倚美制华”的政策走多远。

日本没事找事,扩军才真会出事

说到安倍的遗愿,五个字形容足矣:国家正常化。其下野后猛蹭台湾议题,也只是实现其右翼宿愿的手段之一。说安倍“最爱台湾”,是让民进党人方便裹挟全台表现感恩戴德的文宣术语,实情不过是彼岸一小撮人与此岸一小撮人的战略苟合而已。

“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安倍此言的对象可不是台湾人,而是美国人和安于现状的日本民众。这句话对民进党与其支持者而言是暖乎乎的“亲台”,但言语内涵却是冷冰冰的扩军。

滥情假戏且放一边,从经济角度看,日本扩军,是否等于日本自残?这才是真命题。

记得马凯硕提出了一个饶有意思的问题:中国希望美国增加还是削减国防经费?关于此,马凯硕认为中国乐见美国维持巨额军费,并持续进行国外战争,因为美国经济最终将支撑不住这样的开销,就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

同理,日本现在的经济状况,支撑得起扩军虚耗吗?

安倍的经济遗产,各界讨论已多,统而言之,其“三箭计划”毁誉参半,短多长空。在超宽松货币政策下,好的部分是让日企获利频创新高,失业率创新低,便宜的日元也带动了旅游业。


坏的部分是,日元疲软下的高额债务,公债的一半是日本央行持有。而一场意外的全球疫情,覆盖掉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红利。安倍的“三支箭”并没有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问题,也没达到他当初设下的600兆日元GDP的目标。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甚至预测,2027年韩国人均GDP将超越日本,2028年则被台湾超越。

实况是,日本民众已习惯了通缩的环境,存钱的欲望大于花钱,银行存款还要交“税”即买保险箱将钱放家里。“团体家屋”(与陌生人共享一室)兴起,中古衣店处处林立,安倍并没有促成一个愿意消费的社会。

“三支箭”飞了十年,势头已衰,现在外界纷纷预测,安倍经济学将随着安倍一起淡出历史舞台,但短期间也不容易改弦易辙。

也就是说,扩大军费支出,搭配的是经济弱支撑,以及民众的节衣缩食。当企业与民众都看紧荷包时,政府大举增加对提振经济无用的消耗性支出……?

是的,若日方执迷不悟,为美作伥,中国应“乐见”日本扩军。没事找事,这个国家会再进入另一个失落的30年,而且比前一个时期还凄惨。

阴魂不散的李登辉,与美国的警惕

安倍生前打台湾牌的性质是借力使力,以反华前驱的姿态,钻台海问题的空子,诱导美方对日松绑,实现国家正常化与扩军。

因此,美日关系的升温,并不代表安倍亲美,实情正好相反,他想趁美国走下坡路,正对中国崛起惊疑不定时,挣脱美方对日本的管控。而在目的达到前,必须做足亲美姿态,印太战略,便是安倍对美国下的药。

这想法其实来自于李登辉。

根据《李登辉秘录》作者何崎真澄的说法,李登辉与安倍晋三的关系有如“师徒”,李登辉2010年时鼓励安倍晋三“再当一次首相”,并建议他修宪、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加强日本自身的吓阻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2年后,安倍重回首相官邸;3年后,日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6年后,安倍宣布“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FOIP),此概念随后获特朗普政府青睐,为祸至今仍“方兴未艾”。一切都仿佛在按照“岩里政男”的毒计走。

最后一步,便是修宪。安倍虽没能在生前完成此愿,但按近日的选举结果来看,日本修宪已势在必行。


李登辉与安倍(资料图/台媒)

修宪、扩军、减少对美依赖,日本右翼就快完成最后几块拼图了。安倍遇刺身亡后,这股势力是借此得以加速达标,还是自此失去推力,端视美国如何处理日本修宪后的可能暴冲。

日本扩军,美方乐见,但若日方有意降低对美依赖呢?事涉美国大战略,答案很难简化。从美国对台湾强力支配的迹象来看,此时此刻,美方亦会强化支配日本的力度,而不会坐视日方脱离掌控。

这便是为何,日本修宪,美方态度始终讳莫如深。毕竟,安倍这一年来大力鼓吹美对台政策应转为“战略清晰”,甚至主张将台湾纳入“美日安保”,触动华盛顿敏感神经。

不过,上述简略分析,适用于以前的美国;现在的美国,已不好说会不会继续延续正常的战略轨道。

拜登团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已经分成两派,而来自日本的外部干扰对民主党政府是加分还是减分,就看哪一派得势。观察点,就看对华关税的最后定论。

李登辉路线,是对内部操弄民粹催生安全恐惧,对外部采取欺骗与迷惑的策略,安倍算是实践得很彻底。

重点在于,日本右翼在本质上就不是亲美的政团,甚至具有危险性,美国政界精英其实也清楚。安倍遇刺身亡,美方恐怕是皮哭肉不哭,因为日本增加军费的趋势几已确定,若美国决策还维持正常轨道,接下来就是防止右翼走得太远。

换言之,安倍完成了美方的愿望,自己的愿望则未完成。但李登辉阴魂不散,日本增速右倾,恐也回不了头。

台日的禁忌关系,与“台独金孙”

“禁断”在日文中通常指不伦的关系,中文意思是“戒绝”。本文提到这个词,有时是中文意思,有时是日文意思,读者可自行意会。

从中日关系着眼,在建交50周年的当下,日本——尤其是右翼——与“台独 ”长期的暗通款曲,是“禁忌关系”,也是应该“禁忌”的行为,因为它是区域动荡的暗流,是和平土壤里的地雷。

对两岸都有历史纠葛的日本,最不应该触碰台海问题。其一,相较于美国在此议题上的投鼠忌器,日方更容易因自认有靠山而误判形势。

再者,现在的美国,政策缺乏稳定性,尤其在对外政策上,一夜翻转也不奇怪,阿富汗、沙特、以色列、委内瑞拉等都是显例。但是,日本长期一党执政,政策一旦拍板,变更就不太容易,“发夹弯”更是罕见,所以日方的重大政策变化,向来深为周边国家所警惕。

三者,现代日本民意虽以和平为主流,但没有人会低估其民族性“盲从”的那一面。以精英意向马首是瞻的社会,以及与政府关系紧密的媒体,很容易催生鹰派“宁为玉碎”的集体意志,而不像美国内部有强大的分歧因子。

因此,日本打台湾牌,比美国打台湾牌更危险。安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在利用台湾将中美卷入无尽的争端,好让日本“主权复兴”。

赖清德是台湾“皇民代表”、“台独金孙”、右翼宝贝,掌门人横死街头,台湾堂口之堂主自然要奔丧。只是,台日乃禁忌关系,岸田首相虽“一咬牙一跺脚”放行,却仍得要求赖以“私人行程”掩人耳目,“赖金孙”卑屈吗?一点也不,皇民对日本卑屈是本分,被召唤即是荣耀。


资料图来源:台媒

截至目前,赖清德仍是最被看好的下届岛主,但其右翼色彩如此浓厚,美国始终对赖不放心,因此未来是否有变,值得观察。可以确定的是,美国支配台湾的力度会逐渐加大,应不会乐见日本右翼给赖清德壮胆,再唱一次“务实的‘台独’工作者”。

为了让美国放心,赖清德暂时禁忌了“独言独语”,在蔡英文的阴影下苟且求存。安倍之死,恐让赖分外忐忑,因为右翼进入重新整合阶段,在美国监视下,兴衰未卜。

与赖形同陌路的蔡英文,一旦发现皇民势力自此走颓,或嗓门突然拉高,接班人很可能就不会是赖清德,因为蔡深知美国与日本右翼的抵触。

总而言之,日本政情发展,一时半刻仍会处于扑朔迷离状态,赖清德的动态也是观察指标之一。

赖清德的前任陈建仁,最近才加入了民进党,外界一般解读,这是蔡英文在接班人问题上的活棋,因为美国一直对赖清德有所疑虑,而面目模糊的陈建仁,才是“战略模糊”的首选。

需要注意的是,拜登政府也有可能会将“节制日本右倾”作为对华谈判的筹码,“不节制”虽是昏招,但这届美国政府已使不出什么好招,且难以低估民主党人的非理性激情,谁知会不会“一咬牙一跺脚”,就放飞日本了。

未知数增多,安倍遇刺身亡,不是好消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