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座大桥被载入史册,全程没有一个桥墩,设计者只有初中文化

热点资讯2022-07-14 22:00:33未知

湖南一座大桥被载入史册,全程没有一个桥墩,设计者只有初中文化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因为山川河流的繁多也使得在中国各处有着大大小小的桥梁。

从古老的赵州桥再到现如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劳动人民总能突破时代和技术的限制,创造出这么一部浩瀚的桥梁历史。

在湖南也有一座被载入史册的桥梁,全桥没有一个桥墩,奇特的外型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座用来淘金的大桥。


资料图

设计这座桥的工程师,还建造出了国内最大的单波波跨桥,他所设计建造的桥梁在经过测试以后每一座的指标和质量几乎都超过了设计标准。

但谁能想到如此厉害的桥梁建造师,最高学历却只有初中。他就是湖南省洞口县交通局副局长——吴琦瑛。

01建造的梦想

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洞口县的吴琦瑛,从睁开眼的那一刻起他就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动乱的世界和普通的家庭条件也使得他只能完成初中学业。

但幸好吴琦瑛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的父亲在解放前是一名中学校长,因此他对吴琦瑛的学习成绩非常看重。

在一节专门讲述中国传统工程的语文课,真正地启蒙了吴琦瑛,他开始对桥梁建造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资料图

因此他常常在课外时间和伙伴约着一起去寻找家周边的桥梁,观察周围的桥梁墩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想要建筑桥梁的想法也在他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离开学校以后,他并没有跟其他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乡做了一些社会工作以用来补贴家用。

他深知自己的知识理论根本没有办法支撑他去做一些桥梁工程,因此在他离校以后他也并没有放弃学习,只要一有时间他便会把所有时间放在自学理论上。

拱桥》《结构力学》高中教材等书籍也被他翻了不止一次,因为爱看书的习惯,也让跟他一起工作的人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只要有人问到一些关于建筑学的知识,吴琦瑛总能帮上忙解决一些问题。


资料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吴琦瑛始终将这句话记在心上,在他工作的这段时间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自觉学会了将近200多本的技术理论书,记录下的工作笔记也是数不胜数。

但初中的文凭也的确限制了一些他的脚步,因为学历他没有办法直接去接触一些桥梁建造的工作,每当他只能在一旁看着别人讨论工作的时候,郁闷的情绪便会萦绕在他的周围。

1960年,吴琦瑛进入了水利局工作。


资料图

1963年,吴琦瑛陪同着城步县的8位县领导前往邵阳地区开会。

那时正值洪水季节,当车开到洞口县竹蒿塘渡口的时候,准备弃车乘船,当8位领导上了船以后,吴琦瑛便在岸上与他们告别。

但谁能想到船还未航行到一半,便被滔滔的江水吞没,8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就变成了摆在岸边的8具水淋淋的尸体,这让吴琦瑛感到非常的痛心。

也正是因为亲眼见过惨案的发生,吴琦瑛知道建造一座桥以供车辆通过已经是一件不可以再拖延的事情了!

面对这一切,吴琦瑛已经做好了抵御困难的准备。

02艰难的开篇

虽然洞口县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县城,但是它却被4条河流分割成了五块区域。


资料图

因此县城的渡口非常多,70%以上的村庄都因为被河流阻断常年没有办法通车,因此船运成了洞口县人民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

陆上交通的不便也严重阻碍了洞口县的经济发展,通往邻县的几处汽车渡口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如果不是汛期还不用担心出行的安全问题,但只要一到汛期,上涨的洪水便丝毫不留情面地带走许多无辜生命。

在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学习的那段时间里,吴琦瑛写下了将近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在学校学习时也并没有忘记外出进行水利实践活动,记录下了将近15万字的工作日记和150张图纸。

这些都为他后来为家乡设计桥梁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1972年吴琦瑛申请从水利局调到交通局工作,因为在交通局内工作能够便于他直接地参与进县内的公路桥梁建设。


资料图

他始终在为自己的桥梁梦奋斗,在为造福家乡人民而奋斗。看到有着如此决心的吴琦瑛,水利局的领导也非常爽快地把他调到了交通局。

吴琦瑛刚到岗位上没几天,在还没有熟悉周边的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就背着自己的测绘仪器工具开始进行外出调研。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周边的环境,吴琦瑛常常选择在阳光最猛烈的时候外出,忍受着酷暑的闷热。

他每天都会背着这些仪器行走将近十几公里,两个月下来他几乎行进了一百多公里,勘察了周边近64个渡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洞口县交通运输的资料和数据。


资料图

就在他以为只要把建造桥梁的现实情况掌握清楚就可以开始动工的时候,现实却告诉他,建造一项工程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建桥需要人力物力,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也还在探寻强国之路,国家的实力并不像如今一样。

洞口县其实并不是没有桥的,只不过它的用途并不能普及到当地的全部百姓。

最初国家的321工程曾在洞口县城修建了一座长163米、宽8米,载重高达80吨的洞口桥,仅仅这么一座桥就花费了将近百万。

按照洞口县的情况,仅仅一座桥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建造十座甚至更多的桥,国家从哪里得到钱来投入建设呢?


资料图

吴琦瑛也明白了,他必须要找到一种省钱省力的方式来建造出这种桥,因此他开始翻阅大量的书籍期刊,希望能够在其中找到一种可行的办法。

1973年的一天,他偶然在《资料报道》上看到了一篇介绍四川省建造石砌单波双曲桥的报道,文章中对“省工省料”“造价低”的描述吸引住了吴琦瑛。

他突然想到,建桥在施工方面不能马虎,但是他可以在设计上尽量降低建桥的造价,再借助群众的力量和国家的投资,那建造一座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啊!

想到这里的他,顿时又充满了信心。

他还专门从一个技术员那里借到了一本《双曲拱桥计算实例》的书,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耗费了近7个月的时间将这整本书都给誊抄了下来。


资料图

结合这本书再加上他的实地勘察数据,他先后设计出了几座模拟的桥梁,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呈报给上级。

1974年,机会找上门了。四月的某一天,一位农民推开了交通局的大门,并代表了他们村庄的百姓说出了自己来访的理由:“我们想要建座桥。”

这位农民是来自于花桥公社湛田大队的,这个公社与隆回县接壤,但因为西洋江的阻隔,运输货物都必须要多绕出60里路,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运输的成本,影响了当地百姓的收入。

县里面也曾传过有一个老工程师打算在他们那里修建一座桥,但是因为28万的预算,桥梁的建造工程进度又不得不搁浅。

但居住在两岸的人民都非常需要这样的桥,因此他们专门叫了一个代表人赶到交通局来说明情况。


资料图

吴琦瑛在听了老汉的叙述以后,便表示要和老汉一起去实地考察一下情况,并帮助老汉解决预算的问题。

经过多方考量吴琦瑛做出了几个比较节省预算的设计方案,有一种方案的预算甚至只需要五万元,整整比原来的那个方案节省了23万元!

但是当方案送到一个领导人的手中的时候,他却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他向吴琦瑛发难道:“就这么多钱,想要修建出那么大的一座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也有的人并不相信吴琦瑛可以只花几万块钱就把大桥修建出来,还讥讽着他只有初中文凭,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


资料图

但吴琦瑛从不在意这些流言,只把精力放在如何精化这个方案上,他对着自己的方案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复核,并还在原先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的改进。

1974年9月,他拿着每一项指标和数据都在理论上站得住脚的方案走进了领导的办公室,湛田桥的项目终于开始启动了。

这是他设计修建的第一座桥,尽管项目已经开始启动,但是他也不敢松懈一丝一毫,他认为自己应该更加的大胆心细守在工地上,以至于项目出现了问题他能够第一时间地去解决它。

在大桥打基的头半个月里,吴琦瑛几乎从来没有回过家,吃穿用度几乎都在工地上解决。


资料图

修建这座桥的人,大多都是住在周边的农民,因此一到中午饭点和夜晚的时候工地上就早已没有人的身影,但吴琦瑛总是会出现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

太过疲惫的时候,他也只会裹着雨衣躺在一处较为干净的铁板上小憩一会儿。因此许多工人在吃饭时总会对他投出赞赏,因为有实力又能干的人并不常见。

湛田桥在施工的时候,正好临近吴琦瑛妻子临盆的日子,有一天局里打电话叫他赶快赶回家,但是迟迟都联系不到他本人。

等到吴琦瑛急忙接到电话时,他对于妻子即将生子的消息也感到非常的着急,但是工场上的事也更让他着急,因此他在电话里回道:“让她先不要那么性急生孩子!我现在很忙赶不回去!过两天再生!”


资料图

但临盆的妻子自然是没有办法听他的“胡话”,一个可爱的男婴就这样呱呱坠地,因为工作的原因吴琦瑛也并没有在当天赶回家去。

人生总是要牺牲掉一些东西的,当你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那么你在生活上必定也会错过一些美景。

但也正是因为吴琦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才使得我们后来的桥梁事业发展得更加辉煌。

近四个月的工程期,湛田桥正式落地架在了西洋江上,桥梁的各项数据也非常的正常。

吴琦瑛,做到了!

这是第一座由他主导建成的桥梁,吴琦瑛的名号也在当地打响了,人们对他的称呼也从原来的“小吴”变成了“吴工”。


资料图

有了第一座大桥建造的成功,吴琦瑛也获得领导和当地百姓的信任,后来几年里洞口县的几座大桥都是在吴琦瑛的带领下建造完成的。

03更大的挑战

1974年,吴琦瑛作为洞口县平溪江大桥的负责人,顺利地将这一项复杂的工程做了下来。

行业里也有许多人都非常好奇,吴琦瑛到底是如何完成如此棘手的一个项目的。

因此很多行业内的人士都赶到了湖南,希望能够从这座桥和大桥的设计师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

平溪江大桥也是我国现如今唯一的一座石砌而成的单波双曲拱桥。

这座桥的成功也使得吴琦瑛一举成为了湖南省桥梁协会的理事成员,有许多桥梁设计的工程项目负责人都想要找到他,希望吴琦瑛能够为这些项目指点一二。


资料图

1989年设计的淘金桥,才是他从业二十几年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那时的木鱼塘峡谷里有一条古楼河,这条河将村子和市集彻底地分开了。

如果村子里有人想要去镇上买东西都必须要绕很大一截路才可以到达,又因为两边地势都比较高,因此渡船也没有办法实现两地的直接交流。

这种极不便利的生活方式困扰了两地的百姓,吴琦瑛在接手了这一个项目以后,就知道这座桥肯定是一块特别难啃的骨头,但是为了两边居民能够更加便利的生活,他还是想出了许多的方案。

想要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进行原地考察,到了木鱼塘以后吴琦瑛发现峡谷距离河面的倾斜角度是60度,两岸的岩石也常常受到侵蚀并不牢靠,因此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几十米高的桥墩。


资料图

但桥墩的成本过高,施工起来也非常的麻烦,吴琦瑛因此也就把这个方案给舍弃掉了。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之前在书本里看见过的那个“科罗拉多桥”,这座桥是由一位名叫林同炎的桥梁设计师设计而成的,并且这座大桥修建的环境其实也与木鱼塘的环境差不多。

在从林同炎先生的设计方案中得到启发以后的吴琦瑛,便开始了自我打磨设计方案的时刻。

一个大桥想要切实有效的落地建成,就必须要考虑其中的经济、桥体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去考量,在别人眼中吴琦瑛的方案已经非常的完美的时候,吴琦瑛却始终觉得方案还可以更加优化。


资料图

就是这样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使得大桥的修建终于完美落下帷幕。

完工以后的淘金大桥,桥面结构既可以通车,又能够承受构建平衡拱的水平力,大大地减少了桥梁的跨度,节约下了一大笔成本。

这座桥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咧着嘴大笑的人脸,它的独特性也让这座大桥被载入了桥梁史册。

吴琦瑛在设计桥梁的这几十年里也不断地在寻找中国桥梁创造的创新点。

转体施工建桥,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兴起的建桥新工艺,在那时许多桥梁设计师还在墨守成规的设计桥梁的时候,吴琦瑛早已经开始接触并学习这一项技术。


资料图

他需要用这一项技术,修建起一座净跨90米,全长116米的大桥,这放到当时也只有维也纳高速公路上有着这么一座桥。

就在大家对他的想法产生质疑的时候,吴琦瑛担着巨大的风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地形勘测,在桥要合龙的前夕他整整有三个晚上没有睡着。

回想起当时的场面吴琦瑛的妻子说道:“我跟他一样紧张,有些时候他设计的桥甚至比他的孩子都重要,可以看出他的用功之深,所以我也不想埋怨他什么。”

“我跟他都盼着这一天,但又害怕这一天的到来。”

他修建每一座桥梁的时候几乎都要经历这么一个担心期待又雀跃的过程,但吴琦瑛从来不曾埋怨这份工作的辛苦,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是他一生所热爱的事业。

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值得让人称赞的。

说话总是比行动轻松,我们总是会羡慕那些成功地获得了社会赞美的人物,心里也非常渴望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但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最终离不开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啊!

参考信源

1.湖南党史月刊《桥写春秋——记公路桥梁专家吴琦瑛》

2.国家工艺美术平台《中国有座怪桥,刚建成以为设计师是庸才,30年后才知其良苦用心》

3.吴琦瑛《石砌无助单波双曲拱桥方案》

本文标签: 桥墩  拱桥  洞口县  渡口  公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