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很多地方都为被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而欢呼雀跃,但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台北。台湾媒体怎么说这事儿的呢?
“大陆又来吃台湾豆腐?”台湾《联合报》14日提出疑问。因为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12日联合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通知,其中福州至台北高速公路写入该规划,并计划于2035年前完成。同样写入规划的还有两条高速公路分别从厦门和泉州进入金门。
报道称,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含远景展望线约0.8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
“规划”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其中福州与台北的高速公路计划也列于其中,被划归为北京至台北的主线的一部分,路线编号为“G3”。
大陆与台湾最近的距离是68海里(约126公里),大陆端是福建福州的平潭岛,台湾端是新竹的南寮渔港。目前两地最快的海上船程约2个半小时。
大陆与台湾最近的距离约68海里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说,一度成为网红神曲《2035去台湾》因描绘大陆民众在2035年乘坐高铁赴台湾游玩,引发两岸媒体与网民的热议,近日大陆发展改革委员会与交通运输部再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通知,再将福州至台北高速公路纳入规划中,并计划于2035年前完成。
报道还说,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福州至台北的高速公路也被写入《规划》,并计划于2035年前完成。这条G3路线由北京出发,将经福州连接至台北。此外,《规划》还包括G1534、G1533这两条分别从厦门、泉州连接至金门的高速公路。
台湾“中时新闻网”的报道截屏
台湾“中时新闻网”的报道截屏
“大陆新版全国公路网计划,台北也纳进蓝图中‘被终点站’”,台湾TVBS电视台称,中国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12日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对外告示未来十年的公路建设蓝图,其中台北也被划为路线终点站之一。
报道说,大陆官方新版本的公路网规划中,高速公路网将以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等路线组成。从北京出发的放射线公路,目的地除上述的台北之外,也包含哈尔滨、上海、拉萨、乌鲁木齐、昆明和港澳。
根据大陆官方路线规划,北京-台北线编号预定为G3,从北京出发,途经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5省后进入福建,最后再从福州前往台北。
报道还说,事实上,这条高速公路除了福州台北段尚未通车,其余从北京至福建路段早就完工通车多年。福建平潭官方曾对外表示,他们经过十多年探勘,已经掌握台湾海峡相关地貌和构造,相关跨海隧道技术也已成熟,相信很快就能动工兴建。
岛内资深媒体人黄智贤14日晚在其《夜问》视频中说,“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振奋的事情!”她认为,以大陆现在的实力来看,无论是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桥,技术和资金方面都没有问题,但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政治问题,两岸什么时候统一的问题台湾当局目前对此并未回应。
黄智贤视频截图
不过,去年11月大陆网上也出现《2035去台湾》的一首歌,引发两岸热议,大陆国台办当时回应时提及兴建通往台湾的高铁一事;台陆委会则声称,此事涉及双方公权力事务,两岸从未针对此进行讨论,批评这是大陆一厢情愿的统战。
虽然岛内网民对于这个规划冷嘲热讽的居多,说什么为什么不修到白宫、不修到火星上去之类的,但这一话题占据最近两天岛内社交媒体的热评榜表明,民众对它的关注度非常高。
其实,台北出现在全国交通网构想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早在2004年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在北京7条放射线高速公路就有一条规划跨海接到台北,2008到2011年多次铁路规划案也把福州到台湾的铁路列为“规划研究路段”。
至于京台高速公路,早已成为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人们出行的选择路线。
但这样的消息每公布一次,都会引起热议。台湾“中时新闻网”曾评论称,这是因为其背后是“不可轻忽的政治宣示”。
“中时新闻网”评论说,跨海大桥能否实现,是技术与经济问题,但这项规划却是严肃的政治宣示,虽不见得会实现,却能向两岸民众展示大陆统一台湾的强烈企图心。
“真正触动两岸民众敏感神经的,倒不是这座跨海大桥是否要盖或是兴建的技术问题,而是它隐然暗示了两岸统一时间表”,该评论说。
资料图
“中时新闻网”配了一张图:从北京过来的京台高速公路,最末端到福建平潭后形成断头状态,大陆称此为通往跨越台湾海峡的通道预留开口。
延伸阅读:
补壹刀:这,“台湾的骄傲”?
执笔/刀剑笑&叨叨姐
来自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最新报道,让台湾岛内绿营颇为兴奋。
报道煞有其事地“聚焦”进入乌克兰参战的“台籍志愿军”,既强行把乌克兰危机与台湾问题挂钩、渲染了一波“中国威胁”,又帮“抗中谋独”的岛内“台独”势力博了一波“同情和支持”。
但事实呢?
这支所谓“台籍志愿军”据说一共也就10个人左右。他们在台湾时有的是做导游的,有的是送外卖的,但进了乌克兰,立刻就被华邮这样的美国大媒体和岛内一众绿媒大加吹捧,说他们体现了台湾“助人助己精神”,收获了“宝贵战场经验”,甚至还争取到了“多国士兵自告奋勇的支持”。
岛内绿营和外部“挺独”势力能把这么奇葩的几块料捧为“台湾的骄傲”,本身就够奇葩的了。
1
华盛顿邮报3日专门为乌克兰战场上的所谓“台籍志愿军”做了一篇“大文章”。
“警惕中国威胁,台湾人加入乌克兰对俄作战”。短短一个标题就暴露了目的,显然是想把乌克兰局势与台湾问题挂钩,顺便强化台湾以及外部势力对大陆“武统”的“担忧”。
光看标题,还以为这支台籍志愿军规模有多大呢。实际上,连华邮两名记者也没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加入了乌克兰国际志愿军。但据受访者说,满打满算也就10人左右。
哪怕就这几个人,也足够华邮“深入挖掘”了。
报道精准锁定了用以“展示台湾人赴乌参战意义重大”的几个典型。其中一个是来自桃园的庄育玮(Chuang Yu-wei)。
这个人现在51岁,之前在台湾做导游,1990年代曾在台湾当兵。3月进入乌克兰后,他在哈尔科夫前线附近参与巡逻,还干帮厨、搬运补给和挖战壕等其他一些事。
报道着实给了庄姓男子一个自我阐述“高尚情操”的机会。他说,“台湾不能只当巨婴,哭喊要别人帮忙,自己却不愿帮别人”“你若想要别人帮你,必须先伸出援手”。
他还自我感动了一把,说基辅挡住俄军围攻,让他顿时“对台湾燃起希望”,并称“帮助乌克兰就等于替台湾争取时间”。
展示台湾人“助人助己精神”后,第二个例子来了:曾接受过台湾“蛙人”训练的27岁男子陈廷伟(Chen Ting-wei)。
这个人在报道中出场,是为了证明来乌克兰前线既让台湾人“积累了宝贵的战场经验”,还“争取了他国人民对台的支持”。
什么“宝贵战场经验”呢?陈廷伟讲述了他和同队士兵怎样提前“不到一分钟”逃离了被俄军轰炸的壕沟,保住了命,由此他“在战场上得到的最重要经验就是敏捷性”。
敏捷性……说白了,就是尽快开溜?
另外争取到了什么“他国人民支持”呢?陈说当他告诉别国士兵自己来自台湾时,那几个士兵承诺,如果中国“武力收复”台湾就“台湾见”。
这个陈廷伟一转头就把几个外国士兵当成他们国家的“全权代表”。他对华邮记者描述说,“来自波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乌克兰的人们”都向他表达了这个意思。
资料图
华盛顿邮报这篇报道一出来,岛内一些媒体如获至宝,并在转载引介过程中进行了更多的夸张美化。
有台媒就称,“多国士兵受台籍志愿兵奋不顾身援乌感召”,“自告奋勇直喊”如果大陆“武统”台湾就“台湾见”。那架势,就好像到时候如果不“台湾见”,“多国士兵”就得悔恨得抹脖子自杀一样。
其实,华邮报道中还提到一个26岁的潘(Pan)姓新竹男子。他挑了台军的一些毛病,比如跟在乌克兰军队中所见所闻相比,台军对有特殊技能的士兵不够重视,“在台湾,我们的电子战专家跟传统部队相比低人一等,台军现在仍在鼓励使用刺刀”。
当然,这个人和他说的话没出现在台媒的翻译转述当中。
实际上,配合美国等西方国家借着俄乌冲突渲染台海局势紧张,尤其是炒作大陆“军事威胁”,这样的动作美欧媒体可没少做。光是为了“支持民主自由”跑去乌克兰当“志愿军”的这几个台湾人,甚至同一个人,就不止一次出现西方大媒体上了。
在华邮这篇报道之前,6月20日,BBC中文网已经对一个名叫李成零(Lee Cheng-ling)的台籍“志愿兵”进行了专访报道。“很巧”,这个李成零,也出现在了华邮3日的报道中。
2
把台湾与乌克兰做联系加以炒作,不光是美国媒体所热衷的,也是华盛顿的高官们时不时就会主动提及的。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就中国是否会武力攻打台湾先是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可能会、应该会、或许会,这些是描述此事的关键词”。
马克·米利 资料图
“可能”“应该”“或许”……接下来,米利就这些关键词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在能力方面,我认为中国显然正在发展一种能力。”
二是“他们是否会攻击,这是一个政治选择,是一个政策选择。那将基于中国如何评估届时的成本风险收益。”
三是“目前没有任何迫在眉睫的迹象或者警示”,美国正在“非常、非常密切地观察局势”。
美国最高情报官员近日也公开表达了类似判断。
海恩斯,这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6月29日表示,虽然中国领导人将统一台湾视为一个目标,但她认为中国大陆“仍更倾向于以和平的方式,而非使用武力”,“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大陆现在有意武力攻台。
海恩斯 资料图
看看,他们不是挺明白的吗?
这也正是中国大陆一直的态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与此同时,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其他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再往前倒一下,就会发现,同样是米利,曾公开臆测解放军的“攻台能力”。
5月3日,米利和国防部长奥斯汀一起出席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小组听证会,就2023财政年度拜登政府提出的7730亿美元的五角大楼预算接受议员质询。
米利当时声称:“大国间爆发严重国际冲突的可能性正不断增加。”
至于是什么“严重国际冲突”,米利称,“台湾一直是中国的军事目标,中国当局要求解放军在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要具备占领台湾的能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中国是否真的能实现这项军事计划还有待观察。但无论他们是否能具备那样的能力,那都是一个目标,2027年,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
满打满算不过两个月时间,米利就从暗戳戳为我们设定所谓“武统”时间表,到了“武力攻台”是“可能”“应该”“或许”的事情……
其实,美方关于中国大陆“2027年具备攻台能力”的论调并不新鲜。
美国国防部2021年11月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迅速推动军事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027年时,具有在印太地区对抗美军的能力,并迫使台湾领导层依北京条件进行谈判”。
美国方面之前也曾传出“解放军2025年具备全面攻台能力”的说法。
3
从媒体到政界、军方,美国各界在涉台问题上频出似是而非的说法,或者试图在台湾复制“乌克兰经验”,有学者道破了其中玄机。
一是通过渲染所谓“中国威胁”的紧迫感,为庞大的国防预算寻求正当性。
这就很好理解米利给出“2027”这个具体时间的场合是在五角大楼预算听证会上;而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又说的是一套含糊不清的说辞。
二是美国遏华势力已经形成“以台制华”的路径依赖,既可威慑中国大陆,又能为继续对台兜售军火做铺垫。
在这中间,华盛顿把台湾当做棋子的用意如此明显,民进党当局却是恨不得借着俄乌冲突实现“台湾问题国际化”。
“外交部长”吴钊燮,这半年很忙,忙于接受国际媒体采访,在国际社会发声,渲染俄乌冲突对台影响,以及所谓“中国威胁”。
吴钊燮 资料图
吴钊燮自认为,与中国大陆“有一海之隔”,“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扮演关键角色”是台湾的两大优势,妄图以所谓“全球民主阵营必须团结”赢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
这个套路,和之前华盛顿邮报提到的寥寥几个台湾人“帮助”了乌克兰,以后台湾就会获得民主国家“援助”一样的逻辑,过于自作多情了。
乌克兰问题,归根结底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外交和安全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内政问题,两者当然不能被混为一谈。
“台独”势力极力想要趁俄乌冲突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并借此“正名”为“国家”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