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现场
直新闻:外界普遍认为,访问沙特才是拜登这次中东三国行中的重头戏。你认为,舆论为何如此关注拜登的沙特之行?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很显然,这是美国总统拜登对待沙特的态度前后不一与言行不一所导致的,以致于这里面多少还有一些戏剧性的色彩。大家都想看一看拜登在访问沙特时的尴尬处境,看一看他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我们知道,这些年来,国际上有一种声音批评美国的意识形态与“人权”外交非常虚伪,经常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比如美国对待中东国家的不同态度。因为美国经常批评很多中东国家不民主喜欢搞独裁,甚至是一度出兵以武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和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但是,对于跟过去的伊拉克与利比亚有着相似政治制度的沙特阿拉伯,美国则不仅网开一面,甚至还跟其结成了某种特殊的同盟关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待沙特的态度,不仅引起了国际上反美力量的批评,甚至连一直高举意识形态与人权外交的美国民主党,也是非常看不惯。拜登在跟特朗普竞选总统时,就严厉抨击了共和党与特朗普所谓“见钱眼开不讲是非原则”的对沙外交政策,在沙特籍记者卡舒吉遇害案件发生后,拜登政府不仅停止了向沙特出售武器,甚至还非常无礼地称呼沙特为所谓的“贱民国家”。在这次访问沙特期间,为了避免外界的指责,拜登还刻意以防疫为名避开了跟沙特王储的握手。
然而,拜登虽然嘴巴上表现得仍然还很硬,说在访问沙特期间不会避开“人权”问题,但是他的行动却非常诚实,这次访问本身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向沙特低头与妥协的表现。
拜登访问沙特
直新闻: 那在你看来,拜登为什么会向沙特作出妥协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确实,拜登这次访问沙特,是“价值观、意识形态与人权外交”向“功利主义外交”作出妥协的表现。
而在我看来,拜登与民主党内心深处仍然是不会放弃其冷战思维放弃其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与“人权外交”理念的,否则的话,他们就不会仍然一意孤行在“印太”地区挑起一场新的意识形态冷战了。这是我们必须要有的一个清醒判断。
拜登与民主党这次之所以会向沙特低下高昂的头颅,完全是因为受到了两个重大事变的影响,其一是因为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美联储无节制的印钞放水行为,以及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引起的供应链中断现象,终于在今年上半年集中爆发,导致美国出现了四十多年不遇的通胀,并严重冲击到了民主党的中期选举与拜登的连任计划;其二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并没有听从美国的招呼增加石油产量让油价降下来,甚至是为了报复拜登政府与伊朗重启伊核谈判的行为,反而跟俄罗斯走得更加近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拉下老脸访问沙特,不仅仅是要亲自出马求着沙特增加石油产量,更为关键性的,还是要将沙特从俄罗斯手上抢回来。
资料图
直新闻: 那你认为,在拜登访问沙特之后,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能够满足美国的愿望吗?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很难。其中的主要症结,仍然是横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人权”问题上。这一方面是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拜登这次访问沙特的时候,在这些问题上放软了姿态,但是其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有色眼镜看问题的做法与思维方式是不会改变的,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对中东的民主化改造并不成功,以美国的标准来看,几乎中东的所有国家都存在着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问题,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人权”问题。这样一种现象,就导致了以沙特为首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对拜登与民主党深层次的互不信任。
其次,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逐步放弃中东,要实现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战略重心东移了。到了特朗普与拜登执政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又进一步从欧洲和中东转移到了“印太”地区,甚至连俄乌冲突的发生,都没有能够逆转这样一种大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中东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再受美国待见了,不太可能跟着美国后面跟伊朗与俄罗斯对着干。对于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国来说,跟俄罗斯达成攻守同盟共同将油价稳定在高位,而不是去执行美国的中东大战略,才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除此之外,拜登这次访问中东的时候,除了构想了一个宏大的中东大战略之外,并没有端出多少实实在在的“牛肉”,尤其是在解决以巴冲突问题上没有拿出具体的办法,也是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会对拜登敬而远之的原因。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曾子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