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会见沙特王储、与伊拉克、埃及、阿联酋领导人双边会谈、再拉着海湾合作委员会(GCC,下称海合会)成员国一同开会……美国总统拜登任内首次中东之行的最后一天行程,看似满满当当,但是否有所收获呢?
目睹了去年“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一些国家对于美国在中东的承诺感到担忧。为此,拜登在同9个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GCC+3峰会)时,赶紧承诺“美国不会离开中东”,将继续参与中东事务。此外,拜登还声称,绝不会让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美国所留下的“中东真空”。
《纽约时报》分析称,此话一出,让这些长期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国家反倒“再度担忧起来”,因为美国将所谓的“对抗中俄”作为优先事项,让他们感到了不安。美联社则称,在伊朗问题上,这些国家事实上也“帮派林立”,几乎没有同美国在外交政策上达成一致。
拜登此次中东之行的另一大目的,就是敦促沙特增产石油,稳定全球油价的同时,帮助降低国内已高企不下的通胀压力。然而,早前已放出的不会就增加石油产量发表任何公开声明的消息,已表明拜登在此议程上的不顺利。
更尴尬的是,这趟堪称“打脸之行”的沙特行,作为“老牌政客”的拜登竟遭到了“85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36岁)的“回击”。据路透社报道,谈及“卡舒吉遇害案”时,沙特王储不仅举例美国在伊拉克等地也曾犯下诸多错误,还告知美国,“用将某种价值观强加给别国恐会适得其反”。
拜登出席GCC+3峰会
美国的承诺提及中俄,让阿拉伯国家更不安
当地时间7月16日,正在沙特阿拉伯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与9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了GCC+3峰会,包括海合会的6个成员国(沙特、阿联酋、巴林、科威特、卡塔尔、阿曼)以及埃及、伊拉克和约旦这3国。
美联社和《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去年从阿富汗“仓皇撤军”,让这些国家对于美国在当地的承诺感到担忧,而在该地区正准备应对与伊朗可能发生的对抗时,拜登这次明确作出承诺,“美国不会离开中东地区”。
美联社报道截图
拜登说:“我们不会走开,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来填补的真空。我们将寻求在这一时刻发挥积极的、有原则的美国领导力。美国将继续是积极参与中东地区的伙伴。”峰会上,拜登概述了他对于该地区的战略原则,重点是区域合作,以对抗所谓的“威胁”。
不过,话虽如此,拜登还表示:“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该地区的陆战时代,由美军参与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对此,美联社解读称,虽然美军仍在中东地区打击恐怖分子并部署兵力,但在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美国也正在该地区翻开新的一页。
同时,拜登在峰会上还敦促其他与会国家的领导人确保“人权”,包括妇女权利,允许本国公民公开发言等。而在峰会前,拜登于当天上午分别同伊拉克总理卡迪米、埃及总统塞西以及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举行了双边会谈,他还邀请阿联酋总统今年访问美国。
GCC+3峰会现场图
《纽约时报》称,拜登此次与多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会谈的首要议程就是伊朗和石油,即讨论如何共同遏制伊朗,并为因俄乌冲突而陷入混乱的全球能源市场带来稳定力量。
然而,这些阿拉伯国家中,有许多人就美国对于该地区所作的长期承诺表示怀疑,并对拜登是否会兑现奉行“以人权为基础”的外交政策这一誓言感到担忧。
报道还分析指出,拜登宣称中国和俄罗斯试图取代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对抗中俄比继续引发中东战争和宗派冲突更为重要。对于长期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这些阿拉伯国家而言,美国将对抗中俄作为优先事项的这一转变,反而又令他们感到了不安。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美媒:这9个国家,几乎没有和美国达成一致
除了美联社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也指出,拜登与这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会谈的核心目标,就是对抗中国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召集它们一同对抗伊朗。据《华盛顿邮报》报道,7月14日,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拉皮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称,美国正在与中俄争夺国际影响力,疏远沙特将损害美国的利益,希望借此次访问重申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以防止形成“一个由俄罗斯和中国共同填补的真空”。
7月15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记者曾引述拜登的这一言论,向沙特外交国务大臣阿德尔·朱拜尔(Adel al-Jubeir)发问。朱拜尔则回应称,沙特的政策是与各国建立沟通桥梁并打交道,中国是沙特重要的贸易伙伴、能源市场以及投资者,美国在多个方面也是沙特的头号伙伴。他强调,在中美两国之间,沙特不认为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是相互排斥的。
沙特外交国务大臣阿德尔·朱拜尔 视频截图
美联社和《华尔街日报》还报道指出,就在16日开会前,白宫方面公布了卫星图像,称俄罗斯官员于今年6月和7月两度访问伊朗,伊朗正准备向俄罗斯提供用于俄乌冲突的无人机,并为俄军进行使用培训。
美联社称,然而,此次参加GCC+3峰会的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跟随美国的步调去制裁俄罗斯,如果非要说这些国家之间有何区别的话,那就是阿联酋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寡头及其百万美元游艇的“金融避风港”,而埃及仍然对俄罗斯游客开放。
此外,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能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能源问题也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程。然而,就在峰会前的7月15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拜登离开中东时不会就增加石油产量发表任何公开声明,路透社则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美国也预计沙特不会立即增产石油,降低了人们的这一预期。
美联社总结认为,总的来说,这9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外交政策上几乎没有同美国达成一致。例如,沙特、巴林和阿联酋正试图孤立和挤压伊朗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而阿曼和卡塔尔则与伊朗有着牢固的外交关系,并充当了美伊之间谈判的中间人角色。
出席GCC+3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合影 视频截图
拜登沙特行谈“卡舒吉案”,遭沙特王储回击
就在16日举行GCC+3峰会前,美国总统拜登还会见了沙特国王萨勒曼,并在随后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了会谈。
近年来,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因沙特籍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急转直下。拜登曾在2020年总统竞选期间称,要将沙特变为“事实上的贱民”。但在能源危机引发的急剧通胀之下,拜登政府不得不一改“强硬”姿态,重建与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沙特的关系。
为避免尴尬,美方出发前就对外放风“拜登不会握手”。不过15日会谈前,拜登主动对前来迎接的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伸出了拳头——两人轻轻碰拳示好,不出意外还是引发外界强烈争议。
7月15日,拜登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碰拳。图自澎湃影像
《华盛顿邮报》指出,这一姿态预示着两人之间的“接受甚至亲密”,与拜登此前“贱民”的承诺明显背道而驰。卡舒吉未婚妻坚吉兹在推特发文,以卡舒吉口吻讽刺拜登称,“这就是你承诺向杀害我(卡舒吉)的人问责的方法吗?你双手沾满了下一个被王储杀害者的鲜血。”
由于卡舒吉曾是《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多次为该报撰文批判沙特王储。此次拜登与沙特王储碰拳后,《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莱恩(Fred Ryan)也在声明中痛批其“可耻”。
尽管在公开场合对卡舒吉遇害一事只字未提,但拜登在会后为自己辩解说,他在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举行闭门会议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记者卡舒吉的谋杀案。
“他基本上说他个人不对这件事负责,”拜登在会面后告诉记者,“我说我认为他是”。
7月15日,拜登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会谈。图自澎湃影像
据《纽约时报》7月15日报道,对于拜登的说法,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予以了反驳。朱拜尔告诉记者,他本人没有听到拜登对王储说“他对此负责”这句话,两人的交流只是涉及一段简短而不那么具有争议性的描述,聚焦于人权问题,但并未详细讨论卡舒吉遇害事件。
朱拜尔还表示,卡舒吉遇害事件是一个“可怕的错误”,但沙美两国都已经向前看了,并没有兴趣回顾过去。他补充称,该案件中被定罪的下属人员受到了审判,一些人正为此付出代价。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7月16日报道,一名沙特官员透露,针对拜登提及卡舒吉一案,沙特王储予以了反击,称该国已经采取行动,防止卡舒吉遇害等错误事件重演;而美国也在包括伊拉克等地犯下了诸如虐囚等许多错误,以色列军队今年还曾枪杀半岛电视台知名女记者。
沙特官员援引沙特王储的话称,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沙特,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然而,试图用武力强加这些价值观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就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生的那样,美国在那里没有成功。”
路透社报道截图
7月9日,拜登出访前在《华盛顿邮报》上曾发表文章,解释自己访问沙特是为了稳定石油供给及稳定中东,而沙特对于实现这两个目标都是至关重要。
7月15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则援引专家观点指出,考虑到美沙关系的冷谈以及对闲置产能的怀疑,专家预计沙特不会大幅增产石油。资产管理公司SPI的管理合伙人斯蒂芬·英尼斯(Stephen Innes)说:“我认为沙特王储不会刻意支持拜登,总统竞选期间发表的都是一些持久性的言论,我不知道你听到这些言论后该如何调整心态。”
“来自沙特的信息是你不能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会在适合我们的范围内帮助你,但我们不会违背我们自己的利益,”非政府组织“危机组织”的埃斯凡迪里(Dina Esfandiary)告诉英国《卫报》。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比安科(Cinzia Bianco)同样指出:“沙特领导层已经学会不寻求美国的认可,尤其是沙特王储,他学会了如何在该地区,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在国际上生存甚至实现繁荣,而不需要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