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今天就来聊聊,最近美军取得成功的两种高超音速导弹到底是什么来头。
为高超音速导弹领域落后与中俄而焦虑不已的五角大楼,最近终于迎来好消息。美军13日接连披露,两种高超音速导弹接连试射成功。
这一消息立即让某些人士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吹嘘“美军的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反超中俄”,之前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美国认真,中俄就输了”。
老司机今天就来聊聊,最近美军取得成功的两种高超音速导弹到底是什么来头。
资料图
先说AGM-183A导弹。
根据美国空军的声明,1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成功试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从B-52H轰炸机发射高超音速导弹达到了主要和次要目标。”
AGM-183A属于美军的“空射快速反应武器”(ARRW)项目,是基于"战术助推滑翔“(TBG)项目发展的而来的乘波体构型空射高超音速导弹,该项目从2014年开始,由美国国防部先进技术研究局(DARPA)支持开展。ARRW由B-52轰炸机等空基平台挂载发射,在和载机脱离以后,它将使用固体助推火箭飞到高空,随后释放无动力的乘波体构形战斗部,它一边下降高度一边以8马赫的高超音速机动飞向目标。
由此可见,AGM-183A测试的最大难点集中在其战斗部。但事实上呢,目前该项目所有的测试跟战斗部都没啥关系……
AGM-183A导弹
去年4月5日、7月28日和12月17日,AGM-183A先后三次试射失败。其中,4月15日是因轰炸机本身的问题导致了导弹未能成功发射;7月28日,AGM-183A脱离B-52后助推器未能点火,导致试验失败;在12月18日的第三次试射中,导弹因未脱离挂架而失败。
由此可见,在这3次试射失败中,两次与导弹本身无关,白白浪费了时间。今年5月14日,AGM-183A终于试射成功,助推器点火后燃烧时间等关键指标达到了预期。然后就是7月12日的这次试射,“测试展示了该导弹达到和承受高超音速的能力,并将帮助该项目收集数据,为未来的测试提供信息。此次测试还证实了该武器能够安全地与飞机分离,并在防区距离外击中目标。”
根据美国空军的说法,随着ARRW项目助推器测试阶段的结束,美军将推进到第二阶段,也就是乘波体滑翔试验当中。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ARRW项目根本就没涉及到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高超音速战斗部领域!
当前让美国操心的高超音速导弹,关键指标并不只有“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传统洲际导弹的飞行速度早就可以达到20倍音速甚至更快,但它并不能算作高超音速武器。这是因为高超音速武器还有一个典型特征,也就是能够在大气层内快速机动,轨迹难以预测,从而规避反导系统的拦截。无论是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使用的双锥体弹头,还是中国“东风-17”更进一步的乘波体滑翔弹头,这些复杂气动外形设计的目的都在于此。
AGM-183A主要由B-52轰炸机携带
总之,就是要让战斗部的速度提升到5倍音速以上并不算难事,关键在于如何能实现它在大气层内的高机动性,这才是美军在高超音速领域迟迟未能打开局面的关键所在——至少到目前为止,AGM-183A还没有显示已经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迹象。
从数据来看,AGM-183A助推器三次有效试射中仅成功两次,成功率并不高,但美国空军已经实在等不及了——目前ARRW项目进度已经严重滞后,原计划今年年底开始批量生产,但现在都7月了,连完整的导弹试射都没有进行,还谈什么导弹定型和批量生产。如果继续在助推器反复测试,恐怕等待该项目的就只有中途下马这一个结局了。
AGM-183A的“试射成功”背后是如此的尴尬,那么美军同时进行的另一种高超音速导弹呢?
“作战火力(OpFires)”项目打击示意图
DARPA表示,“作战火力(OpFires)”项目在美国陆军的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进行导弹试射,“结果满足其所有预先设定的测试目标”。相对而言,外界对“作战火力”项目的了解甚少,只知道它是一种地面发射的两级导弹,最突出的地方是使用了可变推力固体发动机,同样属于助推-滑翔飞行器,可以用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役的10轮重型卡车作为发射平台,“在穿透现代敌方防空系统的同时,快速准确地打击关键、时间敏感目标”。DARPA还声称,最近的测试展示了包括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导弹筒等关键部件的集成技术成熟度。
资料图
资料图
注意了,对于关键的战斗部测试,DARPA在声明中也是一个字都没提,主要都在描述如何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和发射平台为“未来的全面飞行测试做好准备”。
美国“动力”网站称,相比美国陆军力推的另一个高超音速导弹项目——“暗鹰”中远程导弹,“作战火力”在技术先进性上要差一个档次。预计它的射程在1500公里左右,大量采用成熟技术,很可能是作为“暗鹰”项目的备胎……
所以呢,这次五角大楼虽然成功试射了两种高超音速导弹,但它们距离实战化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反超中俄”的说法更是不值一驳——俄罗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都已经投入实战了。老司机倒不是想否认美国在高超音速领域依然有雄厚的技术积累,但从现在的情况看,五角大楼急于追赶差距,各军种同时上马了多个高超音速导弹项目,反而分散了研发实力,如此持续下去,恐怕美军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窘境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