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夏日工地里的母子团聚

热点资讯2022-07-17 18:30:29佚名

新华全媒+丨夏日工地里的母子团聚

新华社南昌7月17日电(记者姚子云 胡晨欢)相约下周去北京,一等就是两年;计划全家吃薯条,结果只有酸辣土豆丝;说好考试分数不重要,屁股还是遭了殃……在彭子文和弟弟彭子敬眼里,妈妈说话有点不算数。


休息时间,谢赛文在工地生活区的房间内和孩子一起玩耍。 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手掌嵌着老茧、脸颊晒得通红……在江西省赣江新区科创城建投项目工地上,35岁的谢赛文是一名钢筋工作负责人,从18岁至今,谢赛文早已是一名工地老手。


谢赛文在工地搬运钢筋。 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谢赛文的丈夫在其他工地工作,一家人聚少离多,两个孩子平日由爷爷代为照看。这个夏天,为了更好陪伴孩子们,和家人商量后,谢赛文决定将孩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工地晨来早,天空刚泛鱼肚白,林立的塔吊已经开始装卸货物,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夜色笼罩,塔吊上大灯亮起,工地上依旧一派火热景象,此起彼伏响起“叮叮当当”声。


谢赛文在工地休息。 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烈日、高温、尘土,汗珠从额头沁出,顺着脸颊不停滑向衣角。“现在天气已经开启‘烧烤模式’,往上盖楼,基本都是露天工作,一早一晚是难得的凉爽时刻。”谢赛文说,因此干活需要“起早贪黑”。


谢赛文在工地擦拭脸上的汗水。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不过,儿子的到来,让她倍感清凉。

住宿区206号是谢赛文的房间,她将孩子们的照片挂在墙上,同时搬来书桌,方便孩子们做作业。为了让孩子们睡得舒服,谢赛文挂上了窗帘,还特意买了全新的被单……


谢赛文在工地生活区的房间内督促孩子写作业。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相比从前,工地上有了更为完善的保障,也为她消解了几分酷暑。“当时念书时,和父母在工地上扎过几个月钢丝,支个蚊帐、铺个凉席就是床,用水用电都不大方便。”谢赛文说,现在工地上有休息室,提供绿豆粥、降温贴、防暑药等,住宿区搭建了专门的板房,并且空调、热水器、洗浴室、餐厅等一应俱全,空余时间还会组织看电影等文娱活动。


谢赛文(左)和其他工友在工作间隙喝绿豆粥。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在谢赛文房间门上,贴着一幅简笔画,一位母亲牵着两个孩子,开心地走向远方。这是谢赛文小儿子彭子敬为了不走错房门特意做下的“记号”。


谢赛文儿子把创作的简笔画张贴在房间门上。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我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让爸妈能少流点汗。”大儿子彭子文说。

本文标签: 板房  胡晨欢  谢赛文  新华社  塔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