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没有人看书,这书屋越要办!等到村民们都爱看书那天,就不需要我了。”
回忆19年送书历程,刘作全说:“农民渴望知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铮 张逸飞
刘作全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并为此努力了19年。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八家子村,是一个距离县城35公里的普通村庄。在这里,68岁的农民刘作全从2003年开始办书屋,为村民收书、藏书、送书。
这个倔强的老爷子说:“我就是想让书香离农民近一些。”
边磨菜刀边唠书
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开车向西北大约40分钟车程,八家子镇八家子村里,一个整洁的农家小院临街而建。二楼两间屋的20个书柜上,按农技、医卫、法律、少儿、生活十几个类别,整齐地摆放着15000册图书。这是刘作全的家,也是八家子镇的“农家书屋”。
如今,每天都有十几位读者来看书、借书,书屋的月借阅量达到200本。
让农民与书亲近,是刘作全19年来孜孜以求的。
1954年出生的刘作全只有初中文化,靠着一手出色的木匠手艺,把日子过得殷实。“能有手艺和眼界,读书看报功不可没。”刘作全说。
2003年,爱看书的刘作全有了办书屋的念头。
他笑说:“最开始,是想和酒桌、麻将桌抢人。我合计着拉过来几个人看书,总比让他们喝得醉醺醺强。”说干就干,刘作全腾出一间房子办书屋,让八家子镇的人共享1000多册藏书。
在农村,张罗人们看书谈何容易?开始,刘作全家里人都纳闷儿:“这年头没人看书,你建书屋谁来看呢?”甚至有外人冷嘲热讽:“放着好好的木匠活不干,非得办书屋,看你自己怎么吃喝。”
“没人看书,我着急。”无论别人怎么说,刘作全有自己的想法,“越没人看书,这书屋越要办!等到村民们都爱看书那天,就不需要我了。”
刘作全办书屋,不只是坐等读者上门。他说:“藏书多不是目的,读者多才是关键。要主动走出去,把书报送到田间地头。”
十几年来,八家子镇18个村屯的乡间小路上,一个农用四轮车改造的“流动书屋”成了一道别致风景。“送书上门”是刘作全办书屋的最大特色。
“流动书屋”走到人多的地方,刘作全把车一停,从车上取出磨刀石,跟大家吆喝说把家里需要磨的菜刀交给自己。“我磨菜刀的时候,就让他们边等边从车上拿书看。拉拉感情,一边磨菜刀一边和他们唠书。”
各村的集体活动也被他看作传递书香的良机。村民们跳广场舞、搞联欢会,刘作全主动去录像、刻碟。“村民们需要我,慢慢就需要我的书了。”
“憨厚淳朴一老农,自建书屋为群众。每年搭钱五六千,无怨无悔作奉献”,退休教师张子福的顺口溜是刘作全19年倡导乡村阅读的真实写照。
2021年10月,由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在成都举行,义务送书十几年的刘作全获评“乡村阅读榜样”。他说:“读一本书,脑袋里就多了一点东西。它可能让人找到一条致富路,或者想明白一件事,都是有好处的。”
2021年8月24日,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的乡亲们在书屋读书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八家子村村委会供图
不学习就种不好地、养不好猪
获评“乡村阅读榜样”让刘作全的朋友圈更广了,也让他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了。
从成都领奖回来后,刘作全邀请在阜新市书友会认识的育儿老师来八家子镇做交流活动。他原本以为,农民养娃散养惯了,活动会冷场。结果活动办起来后,家长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坐在专家身边。
看着火爆的活动现场,回忆19年送书历程,刘作全说:“农民渴望知识。”
读书需要静心。刘作全深知,对农民来说,读书远没有喝酒、打麻将有吸引力。“所以农民缺什么,我的书就补什么。脱贫致富,每户人家都关心,我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乡亲们,书中真有‘黄金屋’。”他说。
刘作全常年走村入户,他得知郭立刚养牛,就送去《如何养好肉牛》;王立军家的猪病了,他急忙拿去《畜牧兽医》;许艳春家的孩子上学了,《小学数学》练习册就又多了一个孩子看。
村民孙国龙已是书屋的常客,他说:“现在新知识、新科技太多,不学习就种不好地、养不好猪,致不了富。我经常来作全大哥这看养猪方面的技术书籍。”
50岁的卢云阁在书屋受益更多,他说:“原来凭经验种地,本儿没少下,产量就是上不去。后来在书屋里看了农业科技的书,我才学到科学种田的本事。农田缺啥补啥,让土地吃上了营养餐,这两年我们家的30亩玉米平均亩产600多公斤呢。”
看书的人多了,刘作全的书屋就显得小了。有的乡亲们来找书,书屋里却没有。刘作全说:“看着那失望的神情,我特别不是滋味。去买吧,又没那么大经济实力。”为了淘书,老刘四处张罗,到处求援。有一次,他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一批“宝贝”,“按斤称买回来一百多斤书,都是非常实用的,可把我乐坏了。”刘作全说。
不少退休干部、教师被刘作全感动,主动捐献自家存书。2009年,八家子镇干脆把镇上书屋正式建在了刘作全家。镇政府送书、送书柜、送桌椅,改善书屋阅读环境。目前,刘作全“农家书屋”的藏书已有15000册。
19年来,刘作全最欣慰的是看着八家子镇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张琳浩辽宁师范大学硕士都毕业了,正准备考博士。王斯莹是现在这批中学生里学习最好的,我既鼓励她又时不时帮她卸卸思想包袱。”说起八家子镇爱书的孩子,刘作全如数家珍。
已在辽宁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张曼对刘作全十分感激,她说:“有时候学习急需某本书,书屋又没有,作全爷爷会立刻去县邮局买。”
“从麻将桌抢人”成真
如今,村民茶余饭后都愿意到刘作全的书屋聚聚。大家或在二楼静静看书,或在小院聊天。孩子们放学后也愿意聚在这儿看书、写作业。刘作全说:“十几年前我开玩笑,说要让书屋和酒桌、麻将桌抢人,现在成真了。”
乡亲们交流知识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刘作全七八年前开始组织读书交流会,每月三四次,村民们自愿参加。在读书会上,大家聚在一起,唠唠读书的心得、致富的门道,或者心里的疙瘩。
村民胡德全在读书会上说:“以前遇到事爱钻牛角尖、认死理,总觉得自己遇到的坎儿多。在老刘这儿看了几本名人传记明白了,谁还不遇到点难事?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比发牢骚有用。”
如今,身板硬实的刘作全依然时常开着他的“流动书屋”车送书。不用磨菜刀,也有很多村民愿意和他唠唠看书的事。
“现在口袋富了,更要富脑袋。古人都讲‘仓廪实而知礼节’,有点精神追求,活得更有意思。”在陪伴村民富脑袋的过程中,刘作全威信越来越高,小小书屋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八家子镇党委书记杨树勇说:“老刘是传统农村的‘乡贤’,老爷子和书屋已成为八家子镇化解矛盾的重要载体。他始终带着大伙做正能量的事,村民们都信他的话。”
如今,一拨孩子每天泡在老刘的书屋里,做作业、看书。刘作全最爱陪着孩子们聊书里的故事,偶尔看到哪个孩子鞋坏了,他三下两下帮着修好。
“最愿意过守着孩子们看书的下午,这里有希望。”刘作全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