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加油 为改革加力——央企考核“指挥棒”指向高质量发展

热点资讯2022-07-19 20:10:28未知

为创新加油 为改革加力——央企考核“指挥棒”指向高质量发展

日前,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出炉”:48家央企2021年度考核结果为A级,46家企业获得2019-2021年任期考核A级。为什么要对央企实施经营业绩考核?从最新考核成绩单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挂牌成立,当年就着手制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并与央企负责人签订了经营业绩责任书,希望通过建立业绩考核体系,使企业有效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004年,考核工作全面启动,次年8月首份结果出炉。此后的18年间,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国资委多次对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指标。


2022年4月,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代表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2022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图片来源:国资委)

201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出台,突出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突出与世界一流对标,突出正向激励考核,着力引导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考核办法,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等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业内专家指出,经营业绩考核是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一项制度保证。

经过连续18年的实践,经营业绩考核已从往日的“新鲜事”,转变为央企经营活动的“指挥棒”,而考核指标之变更折射出发展理念之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国资委着力构建“两利四率”指标体系(即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继续目标分档管理,实行“赛跑机制”。中央企业以更加积极、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引领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2021年,央企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净利润1.8万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42.4%、49.3%,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2.5%、14.3%;全员劳动生产率69.4万元/人,较2018年增长近30%;实际上缴税费2.4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与此同时,经营业绩考核在激励创新、深化改革、服务发展大局等方面的导向越发鲜明。

——更加突出创新激励保障。对于科技创新这个“头号任务”,国资委实施了年度考核加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并推动企业用好用足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包”“工具箱”。

2019-2021年任期,央企研发经费投入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其中2021年投入超过9400亿元,较上年增长18%以上。


这是2021年11月17日拍摄的国家能源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采煤现场。新华社记者贾立君 摄

——更加突出深化改革。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吹响了新一轮国企改革“冲锋号”。监管部门以考核评估为有力抓手和重要牵引,确保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央企所属行业不同,规模大小各异,改革任务差别不小。“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较重的企业,我们加强重大改革任务阶段性成果的考核,对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处理低效无效资产和消化历史遗留问题等支出的改革成本,也在考核中给予实事求是的考虑。”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今年5月底,央企改革三年行动举措完成率达94.7%,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

——更加突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2021年下半年,国内煤炭和电力供应偏紧。为确保能源供应特别是民生用能,能源保供成为当年企业考核的主要指标。

这并不是个案。通过设置服务国家战略考核指标,国资委不断推动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能源供应保障,到减免房租服务小微市场主体,再到抗疫物资保障运输……中央企业大国重器“顶梁柱”的责任担当有力彰显。

有激励,也有约束。“严控风险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在考核中不断强化资产负债率红线约束,2019-2021年任期,央企总体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任期末较任期初下降1个百分点。(记者王希)

本文标签: 央企  国资委  中央企业  指挥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