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心中流淌的歌——山区留守儿童的千首童诗

热点资讯2022-07-20 21:50:56佚名

新华全媒+丨心中流淌的歌——山区留守儿童的千首童诗

新华社南昌7月20日电(记者贾伊宁万象余贤红)“我有许多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短。他们躺在铅笔上仰望天空。一打开,他们就在纸上欢快地蹦跳。”

这首清新别致的小诗,生动刻画了梦想的形状。然而,谁能想到,它的作者却是一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留守儿童。

在江西省武宁县,当地志愿者深入偏远山村寻访留守儿童,带孩子们走进诗歌的世界,近3年累计采集到上千首儿童诗。眼下正值暑假,让我们走进这个偏远山区,看看这些孩子过得怎么样?他们的笔下都写了什么?


孩子们正在展示自己写的童诗(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莲子》

看着荷塘里的莲子

就像一个个绿酒杯

里面装着许多宝石

这是莲子妈妈在忙着孕育她的孩子

我多想做那一枚枚莲子

也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进入甜美的梦乡


在江西省武宁县鲁溪镇梅颜村,留守儿童毕梓萱正在家中创作童诗。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常年与父母分别,“思念父母”是很多留守儿童笔下共同流淌的感情。家住鲁溪镇梅颜村的毕梓萱今年12岁,爸妈在福建务工,从小和奶奶共同生活。她和奶奶一起散步,看到荷塘里的荷花和荷叶时,就想起了妈妈。毕梓萱说:“莲子躲在荷叶的下面,就像我依偎在妈妈的怀中。”


在江西省武宁县鲁溪镇梅颜村,留守儿童毕梓萱一个人在家中院子里“跳房子”。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尽管在和父母视频通话时,梓萱会因思念而落泪,但当诗歌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她还是很开心。


在江西省武宁县鲁溪镇梅颜村,留守儿童毕梓萱(右)和奶奶一起看爸爸妈妈的合影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留守儿童大多在偏远山村,接近大自然,只要稍加引导,一草一木、花开花落都会引来诗意的告白。对人生、对世界、对未来,其实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武宁县第四小学的郭安哲写道——

《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

母亲说,我是一颗星

虽在星河中微不足道

但足以照亮她的人生

父亲说我是一棵树

虽在茂密的树林里谁也看不见

但我会一直挺立着

奶奶说我是一朵云

虽在蓝蓝的天上不那么耀眼

但也做出了一份贡献

我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

我的家人会一直爱我


在武宁县第四小学,郭安哲正在阅读一本古诗图书(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这首诗主要想表达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郭安哲说,他的爸爸妈妈很少在家带他,但他能通过日常的一点一滴感受亲情的温暖。他知道,家人的期待并不在于他变得多么伟大,而在于他能过上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孩子们在江西省武宁县澧溪镇澧溪村的一处荷塘采风写诗。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武宁县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董琳的妈妈董华英告诉记者,第一次读到孩子写的诗确实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平日里寡言少语的她是怎么写出来这首诗的?一开始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老师帮忙修改了?

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感受。但在心理咨询师陈燕燕看来,童心和诗心本身就很近。“儿童的想象是最丰富的,要尊重他们的每一次表达,当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随口就能念出美丽的诗篇。”


在江西省武宁县澧溪镇中心小学,志愿者陈燕燕(左二)正在给孩子们讲解诗歌的创作技巧。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陈燕燕也是最早开始在武宁县给留守儿童上诗歌课的志愿者。有人问她,从事这项活动三年了,不累吗?她说一点也不累,因为并不是她为这些孩子付出了什么,而是这些孩子一直滋养着她。这一路,邂逅了太多的故事,也收获了太多的感动。

陈燕燕说,过去一提到留守儿童,大家更多地会关注到吃穿用度方面,其实现在的孩子们更需要心理上的关爱。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走入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一起去呵护他们的童真,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协助视频摄制:李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