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受热议的“新基金紧急停售”事件又有新进展。
7月21日,华安品质甄选宣告成立,与基金成立公告同日发布的,还有一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增聘刘畅畅担任基金经理,和张亮共同管理华安品质甄选,任职日期为7月21日。
此前的7月15日,一则关于华安品质甄选被各大渠道紧急停止销售,拟任基金经理张亮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任职的消息引起广泛热议。同日晚间,华安基金也紧急发布了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但并未公告基金经理张亮职位变动相关信息。
增聘刘畅畅共同管理
7月21日,华安基金同步发布了华安品质甄选的两份公告。
一份是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该基金虽然在募集期间被爆出基金经理有变的传闻,且匆匆提前结束募集,但仍然取得了12.36亿元的首募成绩,在当下尚未完全回暖的基金发行市场上,这一首募结果还算可以。
另一份则是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公司宣布,增聘刘畅畅担任基金经理,和张亮共同管理华安品质甄选,任职日期为7月21日。这和此前市场传言,华安将会寻找一位口碑较好的基金经理来管理的传言较为吻合。
但对于后续是否还会有进一步变动,以及本次事件的真实原由,华安基金仍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张亮旗下基金的二季报也正在披露。从季报来看,张亮的管理规模从一季度末的57.74亿元增长至二季度末的75.18亿元,如果再加上新基金的12.36亿元,张亮的管理规模已经增长至87.54亿元。
持仓方面,以其代表作华安国企改革为例,该基金在二季度加仓了中国中免、中国国航(601111)、南方航空(600029)等多只航空股、旅游股。他在季报中写道,自己在市场相对底部加仓了部分服务业和可选消费,以及能源相关价值标的,获取了一定的收益,综合来看取得了相对好的结果。
他还在季报中表示自己看好四大方向,一是社会服务业,包括消费、医疗服务业,平台经济,养殖;二是风电,电力设备,汽车相关细分子行业;三是能源、电力等高股息率的价值股;四是家电,家居等。
二季度高仓位运作,增持新能源和医药
与张亮共同管理华安品质甄选的刘畅畅,是2021年以来炙手可热的“画线派”基金经理之一,公开履历显示,她在2010年7月应届毕业加入华安基金,曾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 2020年1月起担任华安文体健康主题灵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经理,后陆续接管了华安安华、华安产业精选等基金。
所谓“画线派”,是指在震荡行情中管理能力突出、回撤控制的比较好、产品净值持续走高的管理风格。以华安文体健康为例,该基金在2021年获得了69.78%的收益,最大回撤仅有8.78%。
但随着名气逐渐增大,刘畅畅的管理规模也迅速增多,在此次管理华安品质甄选后,刘畅畅一共管理了4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约145.87亿元,相比一年前的41.89亿元增长了约2.5倍。这也对其管理能力的边界形成一定挑战,华安文体健康在今年一度发生了超30%回撤。
面对市场调整和基金的大幅回撤,近日,刘畅畅在旗下基金的最新二季报中表示,“我们在下跌中持续加仓,并在期末维持较高仓位。板块方面,本基金在新能源、医药等调整较大的成长板块有所增配。”
以华安文体健康为例,该基金在二季度加仓了格林美(002340)、星源材质(300568)、富瀚微(300613),此外,三星医疗(601567)、药明康德(603259)、国际医学(000516)、三七互娱(002555)等四只个股新进前十大重仓股,蔚蓝锂芯、浙江医药(600216)、华电国际(600027)、中兵红箭(000519)则退出前十大。
“我们认为市场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在过去一个季度快速反弹后,尽管未来收益率有可能降低,但我们仍然能够分享部分行业的业绩成长。”刘畅畅表示,她会继续选择突出成长性的股票,寻找市场在这方面的预期差。
展望2022年下半年,刘畅畅认为,大宗商品涨价趋势有可能趋缓,部分缓解通胀压力。国内经济上,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地产链条将从底部缓慢回升;另一方面,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助力消费、出行的回暖。
其中,新能源发展带来的从能源产生到使用的巨大变革,使得这一产业链将继续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线。并且在过去半年高通胀的环境下,在国内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倚仗下,这一趋势变得愈发明显。她表示自己会在这一领域始终保持比较高的配置水平。同时,制造业中仍然诞生出了不少新的成长性机会,不停的有公司在打开另一个细分市场或者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另外,除了成长性机会外,在2022年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地产行业将从底部逐步修复,电力行业的盈利将在政策保供和煤价见顶的环境下逐步改善,出行、消费、线下服务在疫情后不断修复,刘畅畅表示,这些也将成为她投资选股的一个重要方向。
“整体上,我们的配置有可能因为板块机会的增多而均衡化。”她表示,个股选择上,将恪守估值纪律,控制相关风险,继续寻找具备较好性价比的个股进行投资;风险偏好方面,现阶段风险偏好较上季度末得到显著修复,未来随着全球政治局势稳定,通胀预期缓解,国内疫情改善,风险偏好有望维持在对市场比较有利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