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丨国新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
7月22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
要点汇总如下:
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年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834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我国外汇收支状况呈现5个主要特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第一,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延续顺差格局。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呈现了800多亿美元顺差,主要是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基础性顺差保持了较高规模。
第二,售汇率小幅上升,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今年上半年,衡量购汇意愿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支出比例是66%,比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从外资融资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贷款余额3510亿美元,这个数据和2021年末基本持平。进口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跨境贸易融资余额1164亿美元,这个余额比2021年末有小幅下降,第二个特点就是售汇率小幅上升,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
第三,结汇率稳中有升,企业外汇存款余额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我们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7%,这个比例比2021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存款余额是6951亿美元,和2021年末基本持平。
第四,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保持增长,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稳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长比例显著高于同期结售汇增速,推动了企业套保比例提升到26%,比去年全年水平提高了4.1个百分点。这显示出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意识在增强,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在提高。
第五,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0713亿美元。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显著上涨,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折算成美元以后金额就会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共同作用,是导致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外汇管理局: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王春英介绍,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冲击和挑战,无论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价格指标看,还是从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等数量指标来看,都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的特征。具体来看:
首先,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稳健。今年以来,受到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的主线是美元走强,主要非美货币走弱。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贬值,但是与国际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比较强。从美元指数的涨幅和其他主要货币的跌幅来看,截止到昨天,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在10%~17%,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从多边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0.1%,说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从汇率预期来看,外汇远期和期权相关指标显示,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的升值和贬值预期,市场主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7月以来多边汇率稳中有升。
其次,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是稳定的,表现出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银行结售汇都呈现一定规模顺差,近期个别渠道出现了短期的波动和季节性变化,但是没有改变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稳健性。
第三,经常账户顺差以及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一方面,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889亿美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长25%,和GDP的比值是2.1%,在合理区间。二季度货物贸易顺差比较高,跨境旅行等服务贸易的逆差在低位运行,初步判断经常账户仍会延续合理顺差的格局。另一方面,资本项下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型资金仍在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不断改善市场环境,继续吸引了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金流入。今年1—5月份,实际使用外资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3%;境外央行以及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型资金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表现是相对稳定的,具有平衡跨境资本短期波动的作用。
总的来看,我国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更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主要有几个支撑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企稳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将继续发挥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性作用。
第二,中国的外贸和外资发展韧性较强,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层面的资金仍会是流入的基本盘,有助于外汇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三,市场主体汇率预期基本稳定,保持“逢低购汇、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
此外,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居全球首位,仍然发挥着稳定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当然,人民币的走势会受外汇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波动,可能有上升、有下降,人民币汇率还会保持弹性和双向浮动,总体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我国债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王春英介绍,我国债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稳步开放,跨境交易更加便利,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了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国内债券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2021年末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规模接近8200亿美元,这个规模占新兴经济体整个吸收外部债券投资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这里包括境外投资者来境内购买我们的债券,也包括境内主体到境外发债,这两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或者保持活跃。这是从存量上来看。从流量来看,2017年我们加大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2017年—2021年,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资金规模仅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居全球第四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总的来看,中国债券既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也有实际资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撑。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21万亿美元,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在3%左右,所以我国债券市场吸收外资是有提升空间的。长期来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我们对此是有信心的。
国家外汇管理局:我国外债安全性指标保持稳健
王春英介绍,第一,外债增幅相对稳定。近几年,我国全口径外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14%-16%,外债增幅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积累。在本轮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没有出现持续的、集中的跨境融资情况,也就是说我国外债没有过度加杠杆,所以去杠杆风险应该说是可控的。近期,外部环境发生调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格局,汇率预期也相对稳定,所以外债过度去杠杆风险并不高。
第二,我国外债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外债增长主要来自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需求。传统融资型外债增幅比较小,中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同时,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对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一季度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的对外净债权是2万亿美元。一季度末,银行和企业、民间部门的外债余额2.1万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余额的比例是79%;民间部门对外债权类资产是3万亿美元,高于民间部门承担的外债规模。债权类的资产主要是债券、存贷款等流动性比较高的资产。我们认为在外汇市场有效调节下,银行、企业等民间部门有条件和能力满足债务偿还义务,实现对外资产和负债的自主匹配。
第三,中国外债安全性指标保持稳健。我国是净储蓄国,经常账户持续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从衡量偿付能力的几个具体指标看,2021年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都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从短期流动性来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是45%,这也远低于国际警戒线100%的要求。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
王春英答记者问时表示,服务贸易包含的项目比较多,包括运输、旅行、知识产权使用、加工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各种不同类型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也不同,走势也存在着差异。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跨境旅行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较快恢复。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国际收支数据显示,2021年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已经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今年一季度收支规模比2021年同期继续增长了26%。近期,在海外留学等需求的支撑下,旅行收支规模有所回升;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总体稳步增长,收支规模在2020年就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2021年比2020年增长41%,今年一季度继续增长。
第二,服务贸易逆差明显收窄。今年一季度,旅行逆差294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低谷水平扩大了53%,但是仍然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76亿美元。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合计顺差128亿美元,连续第二个季度为顺差,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整体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第三,近年来服务贸易收入增加,体现了相关领域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收入增长。其中,运输收入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较快增长,一方面原因是国际运输价格高位运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运输服务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的成果。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收入、支出都呈现了增长态势,其中收入增长更快,推动了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将会继续升级和演变,随着服务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收入将会保持增长,也会逐步对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网)
(编辑:毕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