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大家好,我是乌鸦。
上个月25日,整个南亚、东南亚地区历史上建设难度最高的大桥,位于孟加拉国的帕德玛大桥经过8年建设,建成通车。
帕德玛大桥合龙
要知道近来南亚国家的总体形势糟到几乎可以用一片狼藉形容,疫情几年下来,大国不振,小国内乱,比如刚刚“再次”政局动乱的斯里兰卡,就是最典型例子。
在这一片阴霾之中,恰恰是这个中国人不甚熟悉的孟加拉国,展现出不少积极向上的面貌。就在帕德玛大桥建成以前,该国在疫情之下表现出的经济活力和政局稳定,都在南亚诸国中显得相当突出。
这个国家,到底哪里不同呢?
1
孟加拉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有多年轻呢?它的“国龄”到现在也就刚满50年。
而该国最著名的标签是“人口大国”,面积和山东省差不多,却有着两个亿的人口。
孟加拉这块地方,本质是恒河等三条大河汇入孟加拉湾淤积形成的三角洲地带。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这种疏松肥沃的土质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三河交汇更具备水路交通优势,但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向来如同更年期的脾气般阴晴不定,一旦发了疯,被洪水淹没的就不只是农田。
就使得整个孟加拉地区在古代难以发展出富庶的农业文明,更很难成为文明的中心,只能从属于来自印度河-恒河平原的政权。
随着伊斯兰教兴起,大批穆斯林商人来到南亚,孟加拉凭借交通和物产成了他们的重要落脚点,也因此受到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双重影响。
加上古印度王朝对孟加拉地区管控有限,等到英帝国到来,孟加拉就成为了殖民者的理想桥头堡和重要据点。
而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只使得孟加拉本就混乱的统治秩序雪上加霜,当地竟然是以频繁的“大饥荒”为世人熟知。
资料图
乌鸦之前介绍过,现代巴基斯坦,跟现代印度一样,最初是被“塑造”出来的“散装国家”。
因为大英以自己一贯的骚操作套路,以宗教为“界”创造了现代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原来的孟加拉地区也按照宗教信仰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分属印巴两国。
“巴基斯坦”之所以区分“印度”,几乎全凭宗教,当印巴分治时,大致可以说印度的穆斯林组成了巴基斯坦。
所以,1947年分治后的印巴版图,呈现出极其奇特的样貌:巴基斯坦,分为东、西两部,而且西巴和东巴并不接壤,中间隔了印度这个庞然大物。
而“东巴基斯坦”,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除了共同信奉伊斯兰教之外,其历史、民族、文化上都同西巴基斯坦(现在的巴基斯坦)不同。
西巴以旁遮普人为主,国语是乌尔都语;东巴则以孟加拉人为主,主要说孟加拉语。
孟加拉语
当时的东巴比西巴更富裕,但在文化上不占优势,在政治上缺乏代表性政党和政治人物,出口黄麻所得的外汇收入大部分被贴补西巴。
而那时以西巴为主导的巴基斯坦也一碗水端不平,经济中心、政治中心都在西巴,还让东巴也用乌尔都语为官方语言,这就更让后者心里不舒坦。
种种纷争,在东巴埋下了不满和分离主义的种子。
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了6点自治纲领,获得了当地的大力支持,以其为首的孟加拉人民联盟更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中获得了多数,在遭到西巴出尔反尔予以否认后,不仅举行了游行示威,还第一次喊出了“孟加拉独立”的口号。
穆吉布·拉赫曼
到了1971年,随着西巴派军队占领东巴,东巴爆发独立战争,印度果断插手支持并促成东巴独立,实现了对宿敌巴基斯坦的肢解。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成立。
面对独立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成为“开国元勋”的穆吉布·拉赫曼没有气馁,提出了“金色孟加拉”之梦,希望在国内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平等和民主。
网络图
建国之初的孟加拉,一度想要抱紧“恩人”印度的大腿。可面对印度在南亚地区一贯的霸主嘴脸,外交场合说再多的好话,面对利益分配上的不公甚至是胁迫,也会分道扬镳。
在印度那儿没能讨到好处的拉赫曼,反倒是1975年8月遭遇军事政变和军政府上台,不仅自己被杀,全家也几乎全部惨遭屠戮。
此后孟加拉长期由军政府掌权,直至1991年才恢复了选举,国内长期恶斗不断,人民联盟和民族主义党长期开展斗争,国内的大罢工和政治暴力活动频发。
而1991年以来,该国政权基本是两位女总理——谢赫·哈希娜和卡莉达·齐亚的“二人转”。
左为哈希娜,右为卡莉达
更戏剧性的是,两位都不是“普通人”,而且“渊源”颇深:哈希娜是国父穆吉布·拉赫曼的长女,而卡莉达则是发动政变的齐亚·拉赫曼的妻子,说是有“深仇大恨”也不为过。
因此,二人都指控对方是杀害自己父亲(丈夫)的凶手,除了携手成功推翻军政府统治外,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指控、入狱、流亡都是家常便饭。
网络漫画
直至哈希娜2008年第二次就任总理以来,孟政局才逐渐趋于稳定,方能制定有效的施政方针带领国家继续经济增长。
已在总理的位置上干了18年的哈希娜,更在2018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2
相信多数仅对孟加拉国有模糊认识的人来说,该国留下的印象恐怕只有“洪涝频发”和“人口爆炸”,似乎必然是一个经济上很困难的国家。
其实孟加拉国的开局确实是地狱模式。刚建国时,该国八成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人均GDP排名世界倒数第二,基辛格也曾直呼孟加拉是“毫无希望的”国家。
而如今的孟加拉国,八成人口摆脱贫困,成为世界第41大经济体,成就不可谓不显著。
网络图
条件摆在那里很难改变,看的就是怎么利用。就像咱们前面说到的孟加拉洪涝频发具有两面性一样,巨大的人口基数对于孟加拉国固然是负担,但换个角度,也是优势。
孟加拉国在经济上采取了较为因地制宜的策略,相比于一众好高骛远的国家,规划也是比较稳健扎实。
从产业上,孟加拉国的自我定位很清楚,吸纳了相当一部分中国转移出去的劳动密集型产能,在服装制造业和成衣制衣业具备优势。
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孟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80-100美元左右,中级管理人员的月工资一般在400-500美元,高级管理人员每月工资水平在1000-2500美元。这就使得孟加拉国具备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在2018年,凭借已经拥有的2000多家纺织厂和6000多家成衣加工厂,孟加拉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
纺织厂
该国还有近千家鞋厂,主要生产各式真皮皮鞋。
孟加拉国接近一半的纺织品服装鞋类都出口至欧洲,其成衣与鞋子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和美国。
除了疫情压力外,尽管仍面临技术工人短缺、劳资纠纷频发、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天然气和电力供应紧缺等诸多挑战,孟加拉国的成衣出口在2021年前三个月仍同比增长11.48%。
不过,如同绝大多数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一样,建立在工人血汗之上。孟加拉国迅速腾飞的成衣制造产业确实是用制衣工人的血汗浇灌起来的,历经反抗过后,工人的月工资到了2018年也不过刚刚达到8千塔卡,折合人民币600元,但还算是让数百万女性有了工作、一定程度提高了社会地位。
反映孟加拉国女工状况的电影
更大的挑战不只是“血汗工厂”的指责,也是产业升级的需求。成衣制造产业门槛低、易替代,在2021年,刚刚成为“世界第二”不久的孟加拉国,又被越南反超,退居第三纺织品服装出口国。
孟政府对此并非毫无准备,而是在积极谋求产业迁转,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需求。主要的路径两条,一是积极招商引资,二就是着力于基建。
2010年起,除了继续原有的五年计划之外,孟政府实施了经济区发展战略,通过设立经济区,来推动潜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产能和出口。
经济区可采取公私合营、私人投资、政府投资、特别经济区四种模式。
从《孟加拉国经济区法案》、《孟加拉国经济区法规》到《孟加拉国私人经济区政策》,孟政府都试图通过出台专门法规,为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为可能出现的纠纷提供了法律保障。
而特别设立的孟加拉经济区管理局,由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办公室各司其职、各展其能,具体依据相关法案规定为园区开发者和入驻企业提供各项优惠政策。
孟加拉国经济区管理局
值得一提的是,孟加拉国在对待外资外债方面还是相当谨慎。
该国不仅债务规模有限,且大部分都是长期和优惠性的,从未逾期偿还贷款,不超过20%的债务比率远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0%的陷债门槛。
除了中印两国的借款,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英国国际开发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伊斯兰开发银行等主要发展伙伴,也都以发展基础设施和贫困为目标,为孟加拉国提供了一定的国际援助。
而孟加拉国,也一直尝试着在各个捐助国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避免因得到援助而受制于其他国家。
自己淋过雨的人,更懂得为别人打伞,这句话用到孟加拉国身上,倒是十分贴切。
源自孟加拉国的“小额贷款”,更专注为无法获得传统信贷的穷人提供贷款,帮助后者脱贫,这一模式不仅在孟加拉国国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已经被推广至全球多国。
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咱们开始讲到的中资承建的帕德玛大桥,就显示了孟加拉国相当宏大的战略规划。
孟加拉地处多河入海三角洲的环境,在现代更大的困难是造成区域间的陆路交通不便乃至相互阻隔,无论是对政治上的央地关系,还是经济上的互联互通都相当不利。
从地图上都能直观感受到宽阔的河流下游对孟加拉各区域的阻隔
而帕德玛大桥就起到了跨河沟通孟加拉国东西部的作用,可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帕德玛大桥示意图
孟加拉国较为长远的目光不仅体现在这座大桥上。比如普遍困扰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电力问题,孟政府早早就开始着力解决。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孟加拉国的人均耗电量持续增长,过去十年间平均增速为9.18%,其电力供应不足成为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了打破这一束缚,哈希娜政府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签署协议,由俄方建设孟加拉国首个核电站。哈希娜更表示,核电站建成后,孟政府计划在2041年实现6万兆瓦的发电能力。
网络图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最大电站项目“帕亚拉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电站”已于3月底落成,依托中企提供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每年可为该国提供约85.8亿度电,孟加拉国由此将成为第一个全国通电的南亚国家,进入了电力全覆盖的新时代。
该电站所在的博杜阿卡利县将因此成为该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并且在未来5—10年内成为该国的“能源中心”。
哈希娜政府更以此电站为契机,计划在首都达卡和其他地区之间建立直接联通的公路和铁路,从而与不丹、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相连,从而让帕亚拉港发展成孟加拉国的主要经济走廊之一,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3
咱们说中孟合作这么愉快,这孟加拉国是“亲中”的小伙伴吗?
那就可是想太多了。但孟加拉国好就好在,总体上它是“本国利益驱动”的,而不把自己捆绑在谁的战车上。
乌鸦之前讲过斯里兰卡也是“谁都不亲”,却把国家搞崩了。孟、斯两国的最大不同,恰在于斯方对本国的长远利益根本没有任何坚持,把跟各国的关系当牌打,“民意”稍有风吹草动,立马转变对华或对印政策取悦选民,并直接殃及相应国家在本国的投资项目。
斯里兰卡民众冲进总统府
咱们再看看孟加拉国的表现。
比如说孟加拉国跟美国的关系就还是不错的。但是孟方发展对美关系确实不是无条件抱大腿,对美国“不服就给点颜色”的霸道处事方式,孟方也不怎么惯它臭毛病。
网络图
美国是孟加拉国的主要援助国,援助额累计近60亿美元,是孟成衣出口的最大市场和油气开发的最大投资国。
建国之后,孟加拉政府为寻求外援,积极谋求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双方于2012年5月建立“伙伴关系对话”机制。
其后,美国一度想通过“印太战略”拉拢孟加拉国,对外宣称是为了更好地建立自由、开放、包容、和平、安全的印太地区。
2020年9月11日,美国防部长马克·斯珀致电孟总理哈希娜,双方讨论了继续建立更紧密的双边防务关系。
当月15日,美国国务院举行了一次虚拟简报会,南亚和中亚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劳拉·斯通和美驻孟使馆副馆长乔安妮·瓦格纳参与其中,美在会上夸赞“孟加拉具有巨大潜力”,表示将孟视为在印太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希望美孟关系向好发展。
同年10月,美副国务卿斯蒂芬·比根访问南亚时,曾向孟加拉推销“印太战略”,希望以此为跳板、来“推进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
对此表态,哈希娜政府选择不做回应。
帝国主义者从来缺乏耐心。恼羞成怒的美国,立即转而以人权和反恐问题来对孟施压。
2021年1月上旬,蓬佩奥指责孟加拉国是基地组织发动袭击的地方,该言论就受到了孟外交部的谴责,孟方坚称此说法毫无证据,更重申了孟加拉国对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的零容忍态度。
面对美国2021年12月以“违反人权”为理由、制裁孟加拉国精锐准军事部队“快速行动营”,孟方表态希望能够解除制裁、恢复孟美双边关系、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合作,但就是压根不提美国关注的防务协议、“印太战略”和“人权问题”云云。
2022年2月15日,孟外交部向国民议会提交了一份孟美关系报告,更是指责美国在劳工法、数字安全法和人权等问题上向孟施压,讨论了美国制裁给双边关系带来的巨大挑战。
3月20日举行的孟美第八次伙伴关系对话结束后,孟美双方一反常态地选择分开发表声明。
4月13日,美国发布《2021年国别人权报告》,更直接否认了哈希娜政府的正当性,称“孟2018年的选举并非自由公正”。
对此孟政府除了言语反对,表现得就跟没事人一样,该咋样还咋样。被美方直接点名的总理哈希娜,在与首次访问的美孟商业委员会执行商业代表团会面时,还在讲孟加拉国有南亚最自由的投资政策、人口红利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商业合作不断拓展将有利两国关系向好发展。
说白了,就是,想要我孟加拉跟美国走近点儿,就要出出血、撒撒钱,光动嘴皮子那可不行。
而对印度,显然是孟加拉国更紧要的一组关系,其态度则是由最初的紧密合作转向务实。
孟加拉国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其实都并没有把这个国家放在眼里,而是自顾自的,用霸主态度来对待两国在水资源和领土等问题上存在的争议,这就慢慢侵蚀了孟加拉国内的亲印基础。
随着孟方选择修复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孟印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后即使趋于正常也仍然错综复杂。
特别是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上台后,主打印度教民族主义牌,更出台了一些被视为反对穆斯林的政策,这对于孟加拉国这个穆斯林国家就更是如芒在背。
而随着印度追求自己的“大国梦”,也不得不注重发展跟孟加拉国这个邻居的关系,在很多地方开始“委屈”自己,表现得不那么“印度”。
在领土问题上,印度一改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嚣张态度,对孟做出了罕见让步,于2015年6月与哈希娜政府签署了《飞地交换协议》,基本解决了两国陆上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两国最高领导人还举行共同掌舵仪式,比喻共同开启未来。
网络图
孟加拉则清楚地知道,印度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希望借此示好稳定与孟的双边关系,至少避免孟加拉成为印度东北部分离势力的庇护者和大后方。
在互联互通方面,两国签署了多项协议,规范了两国在经济、海洋、港口方面的战略合作,更提出了“亚非增长走廊”构想,就是为了和中国的“孟中印缅”走廊展开对抗。
更有甚者,印度2017年高调宣布给予孟加拉国50亿美元优惠贷款,更为增加军事影响力额外提供5亿美元贷款,专门用于采购印制武器。
未料到,开启第四任总理任期的哈希娜,在2019年1月接受采访时,竟邀请印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认为印度是个体量巨大的经济体,没必要担心“一带一路”,能够通过双边和多边讨论来解决担忧。
至于莫迪政府当初听到这番言论有何心情,乌鸦也不敢揣测,不爽是肯定有的。
孟加拉国的对华关系,也实在称不上什么“亲华”,但也很少因为他国的掣肘而排斥对华合作。
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孟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中国自2006年起一直是孟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6年,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充分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签署了双边投资贸易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等政府间协议,建立了双边经贸联委会等合作交流机制。
2016-2020中孟两国货物贸易情况
孟加拉国更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南亚国家。哈希娜直言,孟方视“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强国家地区间互联互通的媒介,这一倡议会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2019年7月初,哈希娜访问中国,中孟双方发表《中孟联合声明》,再次明确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
从电站、建材、钢铁、金融服务再到交通、房建、电力、石化和通信,中国投资所处不在、逐渐升温。
网络图
沙迦拉化肥厂、邦戈班杜国际会议中心、帕亚拉燃煤电站、帕德玛大桥和沙阿阿马纳大桥都是中国援孟项目中的经典案例。
2021年,孟加拉国不仅公开表示中国是“可靠的伙伴”,还计划扩大人民币外汇储备,并开始频繁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就更加深了两国的经济联系。
令人玩味的是,面对中印两国公司对希莱特机场建造新航站楼合同的竞争,孟选择将项目交给中国,给出的理由却是中国专家技术水平高、方案成本低,借此避免给印度上眼药,毕竟项目施工地与印度东北地区接壤,容易卷入边境争端。
孟外交部长穆门今年访美期间,说出了极其大白话的道理:孟印关系坚如磐石,但面对孟加拉国在发展问题上的资源需求,印度显然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分享,中国则有着资金和可行的建议,切实帮助孟加拉发展经济。
只要不被他国利益“捆绑”,能真心为本国利益服务,这样的国家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而作为孟加拉国这样的小国,能做到这些也算是难能可贵了。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美印借南亚乱局“做局”,中国何为?》
观察者网:《孟加拉总理:印度,你是大国,不要担心"一带一路"》
观察者网:《欧洲媒体:中国一出手,孟加拉国实现全国通电》
观察者网:《王娇杨、施兰茶:一座大桥为何成为孟加拉国空前的地缘战略壮举?》
《美国是否正在向孟加拉国施压?》
《政经危机席卷南亚,孟加拉国为何独善其身?》
《孟加拉国,美国印太战略的最新抓手!?》
《一带一路 · 观察 | 中资企业在孟加拉国投资的挑战》
地缘谷:《同是领土争端,为何印度选择对孟加拉国让步?》
地球知识局:《什么是孟加拉国?》
知乎文章:《印度-太平洋战略:美国渴望让孟加拉国加入》
知乎文章:《孟加拉国:一个依赖中国的国家》
《15万人涌入,9000家纺织服装厂,孟加拉火了(附相关政策)》
《海外丨从经济“小透明”成功翻身,孟加拉国做对了什么?》
《孟外交部长及专家阐述孟加拉与中国、印度、美国关系》
《企业对外投资国别(地区)营商环境指南—孟加拉国(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