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猎人杨可欣,5年捡400多公斤陨石,拒绝天价收购之后生活如何

热点资讯2022-07-26 13:40:25佚名

陨石猎人杨可欣,5年捡400多公斤陨石,拒绝天价收购之后生活如何

【前言】

《星球坠落》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摘下星星给你,摘下月亮给你,你想要我都给你”。

虽然这几句词常常用于恋人之间的表白,但是你曾经想过,你真的可以触碰到“星星”吗?

有一种浪漫的说法,陨石就是从天空坠落的星星。所以只要拥有陨石,你也就拥有了星星。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女孩杨可欣,执着于找寻各种各样的“星星”。从2012年到2017年,五年间,她一共收集到了600多块陨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陨石猎人”。


资料图

并且,她为了给更多的人科普陨石知识,将收集到的陨石集中起来,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一家陨石文化科普馆。

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杨可欣还在坚持寻找“星星”呢?

【第一次见到“星星”】

1990年,杨可欣在贵州印江自治县出生。杨可欣自小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因为爷爷喜欢在夜间抬头看星星,日子久了,杨可欣也爱上了看星星。

夜晚的天空静谧无声,像黑色的幕布笼罩着整个世界。只有星星点点的几闪光亮挂在天空上。

爷爷面带微笑地给杨可欣解释道,“这是星星,它们会发光,光能穿过太空来到我们这里。”

从这个时候开始,每到夜晚,杨可欣就会看看天空的星星,有时,她也会看到流星划过天际。

看着流星,杨可欣默默许下心愿:我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星星。


网络图片

时间一晃而过,杨可欣顺利参加了工作。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她被单位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做煤矿电器设备代表。

就是这次来到新疆的经历,正式开启了她的猎陨生涯。

哈密市的南部是著名的罗布泊景点,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到这里来旅游,观赏美景。

而罗布泊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石头,来这里旅游的游客都会捡几块作为纪念品带回去。

杨可欣也不例外,看着奇形怪状又各具特色的石头,她也忍不住一块块捡起来认真赏玩。


资料图

正是因为杨可欣常常在罗布泊捡石头,也帮助她结交到一批热爱石头的朋友们。

一次,有个石友在微信群里激动的说:“我捡到了陨石!是真的陨石,已经找专家鉴定过了!”

陨石?看到这个词的一瞬间,杨可欣的心情像是坐了过山车一样久久无法平复。陨石不就是天上掉下的星星吗?

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杨可欣联系了这位石友,想近距离看看陨石到底长什么样子。

当杨可欣把真正的陨石捧在手里的时候,心中突然涌上无限的感慨。这是天空赐给我们的礼物,是从遥远的地方向我们飞奔而来的朋友!


资料图

自此,杨可欣像是打开了开关,一心想找到更多的“星星”。就这样,杨可欣踏上了艰难的猎陨之途。

【追“星星”的女孩】

陨石,就是“太空岩石”。陨石坠落的时候,以超快的速度从天空落下。因为速度极快,陨石表面温度会随之升高,发生爆炸或是直接燃烧,所以有许多陨石还没到达地面就已经燃烧掉了。

而能坠落到地面的陨石,都是经过了高温历练的。而陨石从天空坠落的过程,即是我们看到流星划过天空的美景。

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到达地面的陨石,可谓是少之又少。因为稀少,它不论是收藏价值,还是研究价值都是极高的。

因此,名叫猎陨的职业也就应运而生。而所谓的猎陨,就是想尽办法寻找散落各地的陨石。


资料图

要知道,陨石从外太空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后,在高速滑行中与大气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摩擦,所以坠落之时,自然会选择大气稀薄摩擦力较小的漏斗处坠落。

而荒漠地区大气稀薄,正是大部分陨石坠落之地。而在我国,陨石最多的地方就是新疆阿勒泰、罗布泊和哈密地区。

由于陨石坠落之地环境恶劣,气候干燥,难以生存,对猎陨人士的体力和耐力要求都极高。

所以在我国,猎陨人几乎都是男性。而杨可欣作为女性陨石猎人,自然是冒着更大的风险。


资料图

为了完成自己的猎陨愿望,杨可欣坚持每天早起跑步,去健身房锻炼,学习与陨石有关的知识。

时间长了,杨可欣已经能够做到自己鉴别陨石了。

2012年10月,杨可欣和随行的3人一起,开始了他们的猎陨之路。凌晨4点开始出发,直奔400公里外的阿拉塔格山陨石散落带。

早晨九点多到达目的地之后,四人开始寻找陨石。戈壁滩宽阔且无标志物,极易迷失方向。为了安全,四个人沿着陨石坠落带的同一方向,并排平行向前寻找。


资料图

然而出师不利,一直到傍晚,他们都一无所获。仅靠徒步行走,一天下来,杨可欣已经没有力气继续寻找,再加上天色开始变暗,无法继续寻找陨石,所以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一大早,四个人换了个地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猎陨。经过一个多小时之后,三位队友都已经找到了陨石,只有她一无所获。

正当杨可欣失望之时,她发现了一块小石头,外貌特征都和陨石极其相似。经过仔细辨认后,她惊喜地发现,这真的是陨石!

这个小陨石重约20g,但是再小也是陨石啊,这可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的第一颗“星星”。


资料图

从找到第一个陨石之后,杨可欣便再也没有停下猎陨的脚步。一个多月之后,她和队友们又踏上了去青海戈壁滩的猎陨之路。

这次出行,大家打算在天黑前回来。但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

在返回的时候,杨可欣一行人走向两辆车子。在半路上,杨可欣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块小石头,非常像陨石,于是她便只身前往。


资料图

但没想到,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杨可欣的行踪。当杨可欣寻找车子的时候,却发现队友已经开着两辆车准备离开了。

她拼命地向车子奔跑,高声呼喊着,但是没有一个人听见。就这样,杨可欣眼睁睁地看着车子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这可如何是好,只身在戈壁滩之中,怕是九死一生。杨可欣开始心生恐惧,但是她知道,她必须坚持顺着车辙一直往前走,这样才有一线生机。

走着走着,天色开始变暗,四周阴郁的气氛笼罩着她,车辙也开始渐渐看不清了。在戈壁滩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


资料图

在这种地方,有多少人迷路找不到归途,有多少人脱离了集体从此再也没见过,戈壁滩的恶劣天气更是数不胜数,沙尘暴是毫无征兆的说来就来。

杨可欣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努力分辨车辙,满怀恐惧地向前走着。

走了一个多小时,本以为自己要死在这里的时候,没想到沿着车辙,杨可欣看见了自己队伍的车灯。她拼命跑向前,队友也下车把杨可欣搀扶上车。

队友表示,前一辆车的队友以为杨可欣在后一辆车上,而后一辆车则以为她在前一辆车上,就这样,过了许久大家才发现她并没有上车。


资料图

不过杨可欣并没有抱怨队友,反而为自己的死里逃生感到庆幸。幸亏自己事先掌握了许多在无人区的安全知识,不然在没有队友的情况下,她一个人在慌乱之中不知道能撑多久。

意识到行动的危险性,杨可欣在这次事件之后就为队友们配备了定位系统,对讲机等各种设备。毕竟,生命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就这样,杨可欣的猎陨技术越来越成熟,经验也越来越多,她和队友们开始跑到甘肃、青海和新疆的各个有可能出现陨石的地方。


资料图

不知不觉,5年过去了。2017年年底,杨可欣的单位撤销了哈密市的办事处,所以杨可欣也要离开新疆了。

或许她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五年间累计捡到了600多块陨石,加起来的重量达400多公斤,成了所有人公认的“陨石小猎手”。

【让“星星”在贵阳安家】

物以稀为贵,要知道,陨石降落到地面实属不易。陨石坠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会燃烧掉很大一部分。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陨石,即使是很小一块,但在大气层外的时候也是西瓜一般大的。


资料图

再加上,陨石来自外太空,对于我们研究外太空有很大帮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而陨石多出现在戈壁、沙漠等无人区之中,地理条件恶劣。所以许多猎陨之人很有可能在途中遭遇突然袭击的沙尘暴,或是脱水、体力透支、晒伤、陷入沙坑等等,更是有许多人因为猎陨而丢掉了性命。

因此,陨石本身极高的研究价值加上猎陨的难度,使得陨石变得越来越珍贵,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一度飙高。

大部分人寻找陨石是为了售卖赚钱,一克陨石的价钱最高可达到两万元,所以捡到了一块稍微大一点或重一点的陨石,很有可能抵得上一栋房子的价格。


资料图

但是在杨可欣看来,收集陨石只是她单纯而美好的愿望,和那些喜欢收集其他物件的人们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陨石在杨可欣这里,只是上天赐予人类美好的礼物,是人类和外太空交流的方式和途径,是自己小时候看到的万千颗星星们。

有许多商人听说了杨可欣收集了600多块陨石的事情,前来询问,希望能够购买一两块。甚至也有人开出天价来购买,但是杨可欣一个也没答应。

她说:“每一块陨石都是自己辛苦寻找到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无论什么价格,你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卖出去吧?”

除此之外,杨可欣另外一个不售卖的原因是,她知道陨石中蕴藏着巨大的科研价值,她也想要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杨可欣联系了中科院地化局的专家李世杰,将自己的藏品交于中科院进行科学研究,力求将自己收集到的每一块陨石发挥它们最大的功用。


资料图

除此之外,杨可欣还有一个朴素又伟大的愿望,那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近距离地看到“星星”。

于是,杨可欣在回到贵州后,打算建立一个陨石博物馆,将自己收集的陨石放在里面展览,并且免费开放。

抱着让更多人了解陨石文化的初衷,博物馆建成了。博物馆名字叫做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而馆长就是杨可欣本人。

一开始,一切都像杨可欣所预料的那样,有许多人来观赏,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也有学校组织学生一起来学习。


资料图

但是时间一长,博物馆的运作就出现了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运营资金缺乏。

由于杨可欣坚持做公益事业,博物馆一直是免费开放的。

但是那么大的一个藏馆,需要定时修葺完善,设计改造,还需要支付馆内人员的工资。为了让这个博物馆运作下去,杨可欣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幸好,在杨可欣的坚持下,许多好心人受到她的感染,前来捐献自己的陨石藏品,希望自己的陨石也能够放在博物馆里展览,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陨石,热爱陨石。

而当地的政府在得知杨可欣为陨石文化所做的一切努力之后,也为陨石博物馆发放了补贴资金。


资料图

就这样,陨石博物馆的名声也打出去了,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杨可欣也请了许多讲解员在一旁为人们讲解陨石的形成、坠落,陨石的特征等等各种知识。

中科院在得知杨可欣建立了陨石博物馆之后,也对此举表示了大力支持。并且将这个陨石博物馆作为了中科院地化所研究生原始标本的实习基地。

而杨可欣本人,由于全面的陨石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猎陨经验,被中科院聘请为了研究生的户外指导员。


资料图

在2021年的《开讲了》节目中,杨可欣和节目现场进行了连线,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收藏的陨石和猎陨的经历,并且与航天专家李海涛进行了一番交流。

李海涛也高度肯定了杨可欣的公益善举,他说:“举办一场科普活动,能让其中一个人从此改变他的理想,投身到航天事业,那都是值得的。”

在那么多陨石中,杨可欣专门挑了那个20克的小陨石给大家展示,因为那是自己找到的第一块陨石,对她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资料图

杨可欣在节目中也表示,在陨石科普馆的后续规划上,打算扩大建设规模,提高馆藏数量,完善陨石的科普体系。

除此之外,杨可欣也打算通过媒体的宣传,让大众对陨石不再陌生,并且自己也会走进校园,进行有关于陨石文化的科普演讲,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陨石。

她的初衷始终如一,就是为中国的陨石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

杨可欣从22岁一直到27岁,五年之中去了上百次戈壁和沙漠,累计总里程约为13万公里,共找寻到600多块陨石,总重量可达400多公斤。

这些看似惊人的数字,都是她凭借着强大的热爱而创造的。我们看到的是一块块形色各异的陨石,而在每一块陨石背后,都有着猎陨者们在烈日下,俯身捡起一颗颗陨石之时绽开的笑颜。


资料图

一个人的青春应当怎样度过?为了自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那就去勇敢的追逐自己的热爱,去奋力追寻属于自己的星星!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单位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

本文标签: 杨可欣  陨石  猎人  外太空  小陨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