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舅治好了精神内耗?你就扯吧……)
昨晚到今天,一条《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朋友圈也刷屏了。
UP主@衣戈猜想 通过剪辑恰当的画面,冷峻而不乏幽默的旁白,讲述了二舅苦难却饱满的一生。
视频截图
视频让很多人共鸣,旁白尤其富有感染力。有人说,这是视频版《活着》。有人说,这是今年看过最牛逼的视频,最牛逼的文学,二舅像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主人公,重叠了无数平凡人的身影。
更多人感动落泪,说视频“治愈了自己的都市心理病”,“精神内耗”没有了,“二舅身体力行教我们如何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消散了我所有的矫情和空虚。”
……
这些留言都很真诚,真诚到让人差一点就信了。
速成式治愈
这条11分钟的视频,无论画面还是旁白,从技术上来说,都堪称满分。
二舅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天才少年,成绩优异,因为发烧被村医误诊而落下残疾,学业也放弃了。按照一般人的正常剧本,这人基本废了,将度过落魄潦倒甚至遭人嫌弃的余生。但是,我们的二舅不仅自学木工谋生,给两个妹妹打制全套家具,还能维修除了手机、汽车、电脑之外的几乎所有物品,是个“维修多面手”。
就像视频说的,“二舅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但他其实顾住了整个村子。村里人爱这个歪子, 离不开这个歪子。”
视频截图
许多网友说自己被治愈了。正如up主自述一样,“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或许,这也是作者认为自己“精神内耗”被治愈了的原因?
这个原因,也契合大部分被治愈的人的心理,“连二舅这样一手烂牌的人都活得这么好,我还有什么理由活不好?”
UP主“回村三天”就被治愈,网友们则十分钟就被治愈。
想象还是现实?
诚然,这个视频能火,确实说明了现代都市人群精神世界的一些问题。焦虑、急功近利、浮躁、空虚……
视频截图
治愈这些精神内耗,就像受到追捧的速成秘籍,我们倾向于一种投喂式的高浓度鸡汤。
鸡汤的成本和代价很低,只需要打开手机,看完一条视频或一篇文章,我们的情绪就有了出口,信仰就有了寄托,好像他人的生活自动切换为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智慧,一下子就充满了能量,一下子就泪流满面、有力前行。
特别是在围观了他人的“惨而不哀”“哀而不伤”之后,心灵和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抚慰,“这个世界上比我惨的人还很多,我应该知足”。
UP主真的三天就被治好了精神内耗吗?需要打一个疑问号。有一种情况不能完全排除:他之后再回到城市,面对和农村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面对完全不同的人生问题,他需要寻找具体的办法。二舅的乐观豁达或许是一种启示,但不会是全部。
用他人酒浇自己的块垒,恐怕只是暂时的舒爽。如果鸡汤有用,别人的励志故事可以成为治愈的良药,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痛苦的人了,甚至没有哲学、文学、心理学等等学说了。
因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孤胆英雄,戏剧性、励志程度恐怕不输二舅。那我们安全快乐地度过人生,对付各种各样的心理困境,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只需要几本人物传记、历史书籍或者心理书籍就可以了。
永远不要高估一种你不会去过的、停留在想象中的生活。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但我们真正经历的,恰恰是骨感的现实。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世界上不缺励志的精神力量,缺的是,从虚幻的精神高塔中落到地面上来,正视自己的处境,解决自己的问题,走自己的道路。
哲学家陈嘉映在《走出唯一真理观》中,讲到了这个道理。
互联网让世界平了,我们的感受大多是互联网式的,朋友圈看到美景,相当于自己也看到了,他人遭受了苦难,好像自己也经过了洗礼。看得多,说得多,却没有行动。“行之于途而应于心”,这里的“行”,是行走,是行动,是扎下身子去做,形成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感受别人的感受。
人类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项飙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也侧面阐述了这个观点。浙江温州人的修身齐家,发财暴富,从做好一只打火机开始。千言万语,落在一个“做”字。红尘滚滚,生命不息,需要你踏进这条河流。
在行、做的过程中,痛苦和快乐是相伴相生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一味抹去痛苦,或者试图消解痛苦,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芸芸众生贪新鹜奇,刚看过一样新奇的东西,马上又去寻找另一样代表新潮的东西;人们似乎对什么都关心,却并不专注于任何事情……耽于闲扯,却并不投入坚定的行动之中。”
尼采说,“我就是那必须一再克服我自己的东西”。陈嘉映说,找到你自己,靠的是承担自己独特的命运,然后有所作为。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感动很容易。容易得到的东西,多半廉价,真实的力量也值得怀疑。
视频旁白说,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任的人,第二快乐的人,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视频截图
第一快乐的人,主编没理解错的话,视频里的“树先生”有精神方面的残障?(这个称呼应该来自电影《HELLO,树先生》)那他对于普通人的参照意义就不成立。
好吧,单从字面理解,你说这样的人最快乐,米兰·昆德拉恐怕不会同意,或许他会丢给你一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从不回头看的人最快乐,这句貌似有点道理。去掉形式上的概念,其实就是说,人在这个世界上,要一往无前,不要瞻前顾后,尤其不要回忆往事徒增悲伤与遗憾。
但主编今天同样看到一句话:生活,是你记忆中的样子。我们频频回头,记住了一些人,无序的时空才结绳记事成为故事,“我”才成为我。
就像这条视频,不回头看,哪里会知道二舅饱满的一生?
作者还说,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更是无稽之谈。且不说电影来源于生活,主角光环同样可以加在普通人头上,单说人生没有遗憾值不值得过,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回答。
人生不能完全排除遗憾。遗憾正说明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说明了人在对一切美好事物上的心灵追求。遗憾有时让我们清醒,有时修复我们的灵魂,完全没有遗憾的人,要么圣人般完美,要么蛇蝎一样冷血。普通人应该做不到。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遗憾的人生也不值得过。
当然,二舅的人格与精神,他对生活的态度,确实让人钦佩和感动。
为他鼓掌,因他感动,但之后,我们拾起行装上路。我自己的“道”,我自己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