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二舅”视频创作者:精神内耗没有“根治”

热点资讯2022-07-27 16:05:39未知

对话“二舅”视频创作者:精神内耗没有“根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楚楚 “我感觉自己有一点点酷。”

7月26日下午,在长达90分钟的问题连环轰炸下,UP主衣戈猜想多次提到“酷”字。这个字眼形容的是,他做了一个让他认可自己的视频。

当天早上开始,一个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以下简称“二舅”视频)在朋友圈走红。故事大概讲述了一位命运弄人、身体残缺的老人,靠自学的木工手艺,在物质贫瘠的农村,制造、维修出了一个丰盈人生。

视频创作者是B站UP主衣戈猜想。在“二舅”视频之前,他常常出现在镜头面前,30岁左右,戴着眼镜,一本正经地吐露着幽默而冷峻的话语,做科普视频。半年前,他还是教培行业的一名历史老师。

UP主衣戈猜想和1700万观看量背后的人们有一种共振的情感:“我未来绝对不会摆烂,我要认真生活,饱满的生活”。这是他做上述视频悟出的道理。当有人赞许视频为现实版《活着》时,他没忍住自嘲,“简直要笑死。”当下他只希望息事宁人,热度以最快速度下去,不要有人找到二舅。

他也预见了走势,“二舅这种打动人心的选题,我做得很少,爆火一两天后,然后归于沉寂”。

这种可预见的互联网短暂热闹之外,“二舅”视频带给外界的,有对B站平台价值的估量,也有文艺创作者的感概和思考。

历史老师

短短一天,成了B站顶流,他却觉得没有当老师好。

半年前,UP主衣戈猜想从知名教培公司离职。除了把由浅入深的讲解本领带入视频内容之外,高中历史授课老师的近十年时间里,他身边永远围绕着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他熟知这些年轻人的心,并将心得与经验注入了创作中。这也是他只在B站发视频的原因:用户群体平均年龄比较低。

还有,社群文化好、粉丝粘度高,“弹幕文化真的很能打动我们创作者”,他还会反反复复看夸赞自己的弹幕,“这可能比挣钱更有成就感。”但也有拧巴的时候,现在挣得不比教培行业多,而且还要承受自媒体环境下的负面声音,在数据流量和保持自我之间保持平衡,更是视频创作者普遍头疼的问题。

不过,他在“二舅”视频找到了短暂的力量,“一开始判断播放量会非常低,但还是执意要做,然后呢,你就站住了,你没有跪下,结果没想到播放量还比较高。你看,站着还把钱挣了。”

“二舅”视频延续了他幽默冷峻的风格,一些更具传奇色彩的内容被他删了。他把其中那份克制和平静,归功于初高中常读汪曾祺,尽可能说人话,少用堆砌、浮华的词藻。幽默之处,则是受王小波和王朔的影响。

“这个时代,做事情没有必要那么绝,榨那么干净,花未全开月未圆”,在视频逐渐发酵之后,他回应过网友的直播建议。他希望二舅能安安静静陪姥姥生活在小山村。这就是故事该有的结尾。

当然,他现在目标很明确:把视频内容转化成收入。但也希望视频的呈现形式和内容有所克制。

“苦难有什么可升华的?苦难就是又苦又难啊,我就怕一个劲儿去唠叨如何调侃、解构这个视频,用各种破梗,最后大家心情悲痛、哭泪连连。这是我非常不想做的一件事。”

乡愁,焦虑,精神内耗

为什么火了?

他能想通的是,“乡愁”这波人是被击中的主力军。

目前很多80后、90后都是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工作,部分人可能从小在农村长大,有着中国式的乡土情结和特殊印记。例如,家乡永远是冬天,因为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而家乡的时间有一种魔力:农村越来越新,老人越来越老。

但没想到的是,焦虑的年轻一代被触动了。

在他印象里,那些看完视频发朋友圈感叹的十七八岁学生,多数是在城市长大。除了旅游去个农家乐之外,几乎和农村生活没有半点关系。他们思考的不是城市化,不是国家大事,也不是乡愁,而是把二舅身上的东西投射到高考复读、考研失败、容貌焦虑等等,“这个我还没和二舅说,估计说了,他应该能挺开心。”

这辈子他只见过二舅哭过一次。喝了一次大酒后,二舅想起自己这辈子好像确实过得有点苦,然后嚎啕大哭,最后五个兄妹抱在一块哭。但情绪过后,又是笑咪咪、乐呵呵,照常把对家庭的责任,甚至社会的责任,扛在肩上。他佩服这种庄严、平静。

依照他对二舅的了解,二舅绝不会收下视频带来的收入。于是他想了一个歪主意。他告诉二舅,市面上有些媒体每年都会发一些“见义勇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奖,“结果人家发现你了,整个评选,奖励你3000块钱,人家不能给我们,怕我们独吞了,你必须得把银行卡号发过来。”二舅一听,接受了。但二舅没有银行卡,只给了一个存折。

但二舅并没有根治他的精神内耗,该有的前瞻后顾、人为什么活着、遗憾,这些心理上的顽疾,说来说去,最后还是得靠自己。

拍电影吗?

与视频热度赛跑的,还有影视编剧、导演。在视频刷屏上午和下午,他婉拒了几个编剧和一个导演。理由是:二舅的故事可能撑不起一个90分钟时长的电影。

由于有了孩子的原因,他已经两年没有走进电影院。闲下来的时间,他多会看一些老电影。

他喜欢贾樟柯,《小武》已经看了不知多少遍,“贾樟柯这人,拍一部赔一部,既不哗众取宠,还老让我哭得稀里哗啦。我做不到他这么酷,他实在是太酷了。”

传统影视行业的也人不可避免地被吸引。

一位影视专业学者早上刚痛批完一部正在热映的商业电影,“影片实在显露了中国电影发展之中一个必须改变的重要的问题:凭空设想,缺乏真诚,没有根底,概念先行。电影岂能靠挖掘而存在?必须回到真情感和真生活中去重新开始了!”两个小时后,他转发“二舅”视频说道,“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和精神世界的真切,无需电影,自成感动。”

另一位影视编剧也发出了相似的担忧:“一个较为规整的言之有物的视频被如此几何量甚至是报复性传播,反过来多么悲哀地说明了当下文艺创作是如何空乏和悬浮。人民的心灵无处安放。二舅刷屏,文艺工作者三思。”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谢楚楚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文娱行业、文娱消费,聚焦市场动态和事件背后的人和故事。新闻线索可联系xiechuchu@eeo.com.cn。

本文标签: 贾樟柯  b站  影视  内耗  电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