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江苏南通如皋女孩肖一帆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愿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去年,肖一帆曾以高考621分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考虑到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且无法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就读,她做出了一个周围人不太支持的决定——去复读,“用一年时间去兑换理想未来”。
经过一年的努力,今年高考肖一帆取得了681分的好成绩,圆梦北大,将进入光华管理学院学她心仪的经济学类专业。
肖一帆成长于如皋市,在这座长三角北翼的小城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肖一帆表示,与生长于大城市的学生相比,她感到自己在阅历、眼界方面有些差距。肖一帆告诉澎湃新闻,她希望自己进入大学后能更加坦然地接受自己,在和别人相处时抛开标签,真诚交往;她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勇敢、更自信。
肖一帆。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在挣扎中决定复读
去年高考,肖一帆考了621分,并收到了东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看起来是很不错的一个结果,但肖一帆有点开心不起来。
一则因为这个分数对身为“学霸”的肖一帆来说,考得并不太理想。二则由于是压线被东南大学录取,肖一帆未能被自己理想中的经济学类专业录取。
事实上,东南大学原本有二次选拔政策,在正式进入大学前,肖一帆有机会借助这次选拔考试机会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可不巧的是,因为疫情原因,这项选拔考试时间被推迟了,一直到9月份也没有确切的消息。这意味着:如果二次选拔考试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且肖一帆在二次选拔考试中成绩仍不理想的话,她就既无法进入自己理想中的专业,还可能因时间上已错过次年高考报名时间,而会失去通过复读“翻盘”的机会。
究竟是抱憾踏入大学,还是顶住压力直接选择复读一年?
当她向外界咨询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建议她不要复读。被问及是否能接受复读后的结果比现在更差时,肖一帆更是感到纠结。因为成绩一直十分出众的肖一帆,在她下一届同学中也颇有名气,回到学校复读,她会面临学习外的社交压力。
2021年的暑假,这样的艰难抉择让肖一帆一次又一次失眠。最终,她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和努力来兑换理想的大学与专业,甚至接下来很多年比较理想的生活。
“风险与收益并存,但是风险的概率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这样想过之后,肖一帆又回到了母校如皋中学,开始复读。
回头再看这一年,肖一帆说,“要在自己有能力、有机会的时候去改变,不要等以后无法改变的时候再后悔。”
梦圆北大光华
从小到大,肖一帆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她也有因学习而心情不好的时候。
“做了很多题,但有时还没上一年考得好,会怀疑自己。”回顾过去一年,肖一帆说,复读阶段的焦虑主要来自于成绩,分数的波动牵扯着她的情绪心态。
“但是,频繁的波动后,我也对自己的实力有了了解,加上老师的疏导,我在调整中不断接受自己。”肖一帆说。
在对自我认知反复打破与重建后,肖一帆不再过度忧虑。真正开始复读后,她逐渐想通了很多事,不再追求超常发挥了,觉得能展现自己的实力就好。
谈及学习动力时,肖一帆表示,自己有名校梦想,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一直是她前行的目标。她认为,北京这座大城市可以为她扩宽视野提供平台。
肖一帆的妈妈对她的学习一直十分上心。从小学起,肖一帆便在妈妈的陪伴下学习英语、阅读绘本、接触数学竞赛的相关内容。进入初中后,肖一帆的自我意识逐渐萌芽,开始自己安排学习任务。
肖一帆的爸爸对她的教育较为严格,比较注重对她性格与人品的培养。对于这种严格要求,肖一帆解读为是一种爱护。“因为本质上是希望我能够跳出现在的圈子,追求自己的生活。”肖一帆说,这和她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
对于学习,肖一帆并不认为自己是天赋型选手,但她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学习中,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同时,可以有自己的节奏。不需要因为别人在刷题就打乱了自己的进度,可以花时间去整理错题,在一道题上舍得花时间去看懂。”她说。
此外,肖一帆认为,也可以在放松时经常浏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知识。她的个人经验是,一些看起来与学习无关的知识,有时候会对解题带来灵感和启发。
在高三,很少有除学习之外的事情影响到肖一帆的心情,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分配给其他事情了”。当学习累了,她会选择听音乐或是弹琴来放松自己,半天过后,又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
高考结束后,肖一帆发了一条“说说”,“说说”里只有一个大拇指的表情符号。她说,她当时心里想的是“世界在门外闪光”。
6月24日下午,肖一帆知晓了今年的高考成绩:语文128分、数学136分、英语144分、物理92分、化学93分、生物88分,总分681分,在江苏省前100名。
看到分数时,肖一帆感觉这一年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十分惊喜。
肖一帆的北大录取通知书。
一个月后的7月24日,肖一帆收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曾经,肖一帆一度认为高考的那三天是人生重要的高光时刻。经过一年的浮沉后,肖一帆对澎湃新闻说,“这其实还是人生中很平淡的时刻”。
但回顾这一年去拼、去行动并有所回报的复读经历,肖一帆觉得自己更加自信了。
抛开标签,坦然接受自己
聊到近段时间的网络热门话题时,从小生长于小城如皋的肖一帆表示,她能感受到,小城镇长大的孩子与大城市的孩子确实会有一些差异。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常住人口120万余人,与常住人口达1200万余人的近邻苏州相比,是一个小城。
在肖一帆记忆中,初中时,她曾和来自苏州的同学一起参加英语口语比赛,对方的谈吐、仪态与实力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感到自己与大城市同学的差距,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对自己产生了一些影响。
肖一帆认为,小城市提供的各类资源和设施都不及大城市,其中硬性的实力差距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但是由环境等外界条件塑造的性格、眼界等却很难轻易改变,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放大。
针对这样的差距,肖一帆一直在尝试与更广阔的外界世界接触,努力摆脱局域带给自己的局限。
“但是这种尝试只能算是补充,不能逆转。”相较于大城市丰富的学校生活,肖一帆的高中生活主要是由刷题构成的。肖一帆认为,资源和阅历是小城镇孩子最缺乏的。在高考这条赛道上,她和她的同学为做题花费了几乎全部的时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高考外的世界。而当高考结束,面对专业选择和未来方向时,他们便容易陷入犹豫与忧虑。
当被问到进大学后如何处理当下常见的各种身份标签时,肖一帆回答道,“希望能更加坦然地接受自己,在和别人相处时抛开标签,真诚交往。”
今年8月底,肖一帆便要奔赴燕园,开启大学生活。
“高考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后的人生道路更加重要。”肖一帆对于大学有着很多期待,她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勇敢,在大学的历练中,少一点自卑,少一点负担。同时,她也希望在大学里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想体验不同的生活,见识大千世界。
现在,肖一帆正在家乡享受难得的暑假生活。如果可能,她想早日到北京转一转,提前体验一下北京的生活。
延伸阅读:
儿子考上北大,邮递员父亲亲手投递录取通知书
7月24日,广西玉林,玉林邮政的邮递员谢进良投递了一封特殊的邮件,他亲手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儿子手上。
邮递员父亲亲手投递录取通知书
1999年,谢进良就进入了玉林邮政工作。做邮递员的23年里,每年夏天,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玉林,其中许多封都经过谢进良的手,投递到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学生手中。
“以前是替别人高兴,这次是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谢进良说。今年,他的儿子小谢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录取,得知这一好消息,谢进良决定亲手为儿子投递录取通知书。尽管当天并不是谢进良值班,他仍穿好工作服,戴好工牌,敲开家门,把鲜花和通知书交到儿子手上。
邮递员父亲亲手投递录取通知书
谢进良的儿子小谢在签收人一栏端正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父子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谢进良和儿子一起拆开了他亲手送来的邮件,共同分享这喜悦的一刻。
去年,海口的邮政投递员卢志强同样经历了这样特殊的一天。2021年7月25日,卢志强一路小跑着上楼,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给儿子儿子卢海山签收。
资料图
“每年到七八月,我都要投递录取通知书。每当看到考生拿到自己心仪大学的通知书时全家人开心的样子,真是既高兴又羡慕。”卢志强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没想到,我也有机会体会这样的心情,而且是亲手将录取通知书送到自己孩子手中。”
卢志强的妻子同样从事投递工作,两人都要早出晚归。孩子高一暑假时,班级里邀请学生家长参加集体拓展活动,而当时正值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高峰期,夫妻俩都无法参加。卢海山对父母的工作也曾有过不理解,但他十分体谅父母,几乎从不让父母操心。
目前,全国各地的录取通知书投递工作都在陆续展开。据了解,本月底至8月中旬将迎来投递高峰期,接下来将有更多学子收到他们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