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高考, 小伙冒险写1篇作文, 阅卷组长, 58分都给了, 索性满分

热点资讯2022-07-28 08:20:37未知

01年高考, 小伙冒险写1篇作文, 阅卷组长, 58分都给了, 索性满分

“写的时候就知道会火”!

这是蒋昕捷在高考考场上写作文时的内心想法。不出其料,他的那篇作文果真火爆了整个夏天,也正因为这篇神作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1年,一篇满分作文爆红网络,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篇作文的新奇之处是考生使用了文言文的形式,以三国人物和典故为基础,撰写了赤兔马为忠义诚信绝食而亡的故事,立意“人无信而不立”。

虽然是高考时的临时作文,但是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新奇的故事内容和高远的意境,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让阅卷老师都拍案叫绝。

直至今日,每年到了高考季,这篇作文都要被拿出来膜拜一番,不少考生也是争相效仿,它就是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经典代表《赤兔之死》。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南京十三中理科班的蒋昕捷,也正是因为这篇满分作文,使原本没有达到当地一本线的他被211名校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


蒋昕捷

蒋昕捷是一名理科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物理老师,受父亲的影响,他在班级里一直担任的是物理课代表。如果没有那篇作文,他可能会走上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监考老师多次驻足

2001年的那个夏天,炎热中又充满着激情,考生们自信洋溢地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中的第一个考验,一场决定命运的考验。

在第一天的语文考试中,蒋昕捷刚拿到考卷,就趁着空档习惯性地先看了一眼作文题目,作文是要求以“诚信”为题,但他只是轻轻扫过了一眼,毕竟高考的答题时间都是分秒必争的。

他按部就班地进行答题,在做到阅读理解的题目时,一张“赤兔马”的照片突然激发了他的灵感,在后面仔细阅读了作文的要求之后,他的思路就在电光火石之间形成,一个想法顿时生成,一个故事就在脑海里初见脉络。

但是用古白话写高考作文,历年来是绝无仅有的,也是非常冒险的,为此他踌躇不前,思考再三。

高考的时间一秒秒流逝...

最后他下定决心,奋笔疾书,行云流水般的在40分钟左右时间就完成这个作文。

当他正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巡视的监考老师突然站到他的身后,驻足了很久。

参加过考试的人都知道,有监考老师站在身后的时候,那种无形的压力会很大,这给蒋昕捷也造成了不适的感觉,但是监考老师来回几次站在他身后的行为,最后让他竟然是压力全无,反而是嘴角上扬起来,心中更是有一点自喜。

因为在他看来,身后的监考老师就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读者,他几次的驻足说明这篇文章很吸引他,这让蒋昕捷更有信心,在考场上就已经开始暗自窃喜,他认为自己这篇作文一定能得高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高考结束后,他就很自信地和他的母亲说,他写了一篇非常厉害的作文,让他的母亲这两天关注当地的报纸,因为按照高考之后传统的习惯,每年高分的作文都会在报纸刊登。

当时他的母亲并没有当做一回事,但是他对自己的预判极其的准确,而这篇作文能被爆出来,是因为一个大学的阅卷组在阅卷时看到了这篇文章,他们将文章登在报纸上想要寻找作者,他的母亲刚好看到了这篇作文。

回想起儿子对自己说的话,于是就跟儿子确认。

只不过当时的蒋昕捷并不在南京,高考结束后他就和同学相约去山东游玩了。

满分作文的背后

他的这篇作文被评为2001年的满分作文,作文题目叫做《赤兔之死》,是一篇古白话文体的作文,在高考那么短的时间内,他是怎么做到将故事一气呵成呢?而且选择的又是难度那么高的文言文?

对于写作文的方式,在他看来并没有必要特意的标新立异。这种作文方式只是服务于他的故事内容而已。

因为在他看来,他只是在原有典故的基础上编了一个古代的故事,用了一个能匹配的语言更好地将故事呈现出来,而他不仅能将故事很自然地就流淌了出来,典故和人物的承接更是轻手拈来,连文言文的语句运用的都是灵活准确,这都充分的说明了他的国学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深厚。

由于篇幅原因,笔者截取部分原文:


《赤兔之死》截图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引人入胜的文章,离不开长年累月的积累。

作为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那时候的电视机都还不算普及,大部分人都是拿着收音机听着广播节目,尤其是各时段的评书联播。小时候的蒋昕捷跟着外公一起住,到了时间外公就会打开广播收听评书播,因为外公是个老书迷了,期期不落地收听,而广播电视台里播放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四大名著。

那时候的蒋昕捷只有4、5岁,被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吸引得如痴如醉,因为每天播出的时间很短,一听到“下回分解”就让他直挠头,嚷着让外公讲给他听,后来有一次在听“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章节时,因为太精彩了,以至于他在上小学后特意将这一段背诵下来。

面对晦涩的古文,他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在他身上诠释了什么是因为热爱而全情投入。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他的孩童年代里就埋下了探求国学文化的种子,也让他更加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上学后的他更是抱着这些名著废寝忘食,虽然有时候他不太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他读得多了,甚至每一个章节都能背诵出来的时候,那些枯燥晦涩的语言就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他的心中谱写了一道伶俐的国学之光,而他就像文化海中的一个弄潮儿,自由激荡。

在古典的四大名著中,他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不仅读过很多遍,而且就连玩游戏都离不开“三国”题材。并且在读《三国》的时候他就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被马忠领走的赤兔马最后怎么样了?

当父母发现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时,就会有意识地给他买一些这一类的古典文学的书籍。网络刚刚兴起时,他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谈笑间”的网名。

虽然从小就醉心文学,但是在中学文理分班时还是选择了理科班。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流传一种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他的父亲刚好还是一名物理老师,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多一条出路,就让他选择了理科。

但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理化的繁杂公式下,他常常想着自己就像孤军奋战的赵云一样,七进七出只为保护幼主平安,但是这个幼主着实不太给力。

当他要被验算的题目折磨得心灵疲惫时,他就会躲到那片只属于他的文学净土上,本来那里只是他心灵休憩之所,但没想到却成就了他成功的逆袭之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初中时,他就开始熟读《论语》、《庄子》等书籍,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深入地吸取着国学营养,在这个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正是有了前期的积累,才有后面厚积薄发的无限可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你读那些文章的时候,没有人会告诉你,你会在10年之后参加高考,以这样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可以破格录取,那就是一种兴趣。”

他因为他的兴趣,仅以一张“赤兔马”的图片就成了一个灵感的迸发点。


资料图

他将三国的典故串联起来一个天马行空的故事,以赤兔马的口吻立意诚信与忠诚,同时在这个故事里,也给了赤兔马一个感人的结局。

当一位老师在评阅时不禁感慨“语言老练、词汇丰富,很难想象是在高考考场这样高压的环境下临时构思创作的”。虽然文言文不算标准,还存在2个史实错误,但是这些小瑕疵都抵挡这篇文章给阅卷老师带来的惊喜。

其一:

原文中“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实际时间是错误的!关羽殁于建安二十四年,实为公元219年。

其二:

原文中“吕布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也存在人名错误,实为结袁绍,非袁术。

因此本来老师只打的分数是58分,但是阅卷组长何永康想了一下,文章没有什么大的毛病,58分都给了,也不差那2分了,于是就索性给了一个满分。

一战成名之后的命运转折

满分作文被曝出来之后,全国都引起不小的轰动,就连人民日报在转载这篇作文,配的文称这是“创新的力量”,同时也是对国学文化的一种宣传。

之后也有很多出版社找到了他,希望可以将他之前的作文整理出书,但是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并不想消费自己的过往。

蒋昕捷的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南师大的计算机系,但是成绩出来后,他的总成绩只考了527分,这个分数距离当年江苏省的一本线还有一段距离。

正当他感受着冰火两重天的时候,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育人精神,他被南师大破格录取了。

但是考虑到他的特长,学校并没有让他就读之前报考的专业,而是让他选择了新闻专业。刚进校门的他,顶着“满分作文”的头衔让大家对他有很多的期待,尤其那个时候还有韩寒之类的同龄人为榜样,他们都认为蒋昕捷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成为一名青年作家。


资料图

对于大家的期许,他曾经笑称自己是“失败中的失败”,没有成为大家期待的青年作家或者青年才俊。反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从自我发现到自主选择的经历让他更加真实地认识了自己。

但是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这样的机会重塑自己的,这也让他很感激学校和老师,因为学校没有给予他“你应该怎么样”的压力,而是让他可以自然生长,接受上天给予的才华馈赠。

无冕之王揭发地沟油

大学毕业后,蒋昕捷就开始从事记者工作。先后做过教育记者,特稿,还有环境科技之类的报道,后来他成为了《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但是他在职业生涯中,反响最大的那几篇都是和食品安全相关的题材。

在他看来,这个领域不是他主动选择的,而是慢慢地被它选中的,让他也更加专注在了这个领域里,2010年的一篇关于地沟油的报道让他再次成立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0年3月17日,他发表了一则《围剿地沟油》的新闻报道,以犀利的视角揭开城市暗夜里的勾当,更将一个惊人的内幕暴露在大众面前,黑心商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竟然利用城市下水的污垢提炼出地沟油,然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

看到那些令人作呕的图片和详尽的解说内容,一时间舆论哗然,举国震惊。“食品安全”再次冲击到了大众的视野中,民以食为天的普罗大众更是愤怒至极!


漫画图

中央电视台也开设了专题节目,来揭露这一个黑色产业链,同时也让很多人从此改变了自己的餐饮习惯。

他以一己之力,撕裂了一个隐藏的暗黑真相,使全国各地开启突击围剿“地沟油”的专项整治行动,老百姓也都纷纷化身成为“朝阳群众”,在上下齐心的围剿之后,也为政府更好地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但是当他动了别人的奶酪之后,自然也就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威胁恐吓的陌生电话他也接到不少,也曾经被网传遭人报复致死,但是这些并没有让他退缩。

对于他来说,他既是一个记者,也是一名普通群众,身为记者他有责任用笔去代替摄像机为大家还原现场,将最真实的故事和声音带给观众。

身为一名普通群众,他更加觉得自己就是当年笔下的那匹赤兔宝马,纵使面对各种威胁利诱,也要有守护内心诚信与忠诚的勇气。

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曝光这个真相,就毅然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所以于公于私,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像他作文里曾经写道的“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

他作为无冕之王,不仅尊重专业更展现了一个出色的记者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这种“赤兔”精神的延续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新鲜事充斥的网络,而“地沟油”事件也渐渐失去了它被关注的热度,蒋昕捷也再次的淡出了人民的视野。

他虽然淡出公众的视线,但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而且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时代即将到来,传统的纸质媒体必然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此时的他认为自己也许可以换一种人生。

再次回归 再创辉煌

2016年,他离开了传统媒体,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优秀的个人简历被阿里集团所看中,在这个互联网巨头打造的时代舞台上,他又找到了自己全新的归属感。

2018年底,人们才又在电视上看到了他的身影,彼时的他西装革履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相比较过往更加成熟与沉稳,但是眼神还是那么的坚毅和清澈,他的出现也总给人带来了满满的信任感。

而此时的他也从一个曾经的访问者变成如今的受访者。作为天猫双十一活动的发言人,他以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总监的身份,出现在了新闻发布会里。


蒋昕捷

面对同行们的犀利提问,他应付自如。更使得大家感叹,虽然是几年不见,但是真的印着了“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亘古真理,像他这样有才华和品德的人,站在任何舞台上,都是熠熠生辉。

在2018年的天猫双十一活动中,他首次带领着团队,创造了一个小时销售15万小龙虾的优秀业绩,2019年他更是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已经晋升为阿里集团的高管。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着抉择,在不断地挑战中攀登高峰,不断地突破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如今的蒋昕捷已经在阿里稳定了下来,朝着他新的目标努力进发,也许阿里也只是他人生的一个中转站,但是我们始终相信,不论在什么行业,他都发光发热,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永不消逝的奋斗气息

回顾他的过往,有些人质疑他会不会成为现代的应试教育下的“伤仲永”,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成绩回应了质疑者的无理指控,并且按照自己的轨迹和步伐,最终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有些学子效仿他,在高考作文中偷懒耍滑,故意沿用文言写作文,希望通过标新立异复制他的成功之路。但是效果多半都是东施效颦,因为没有立意和内容为支撑,只靠形式的文章只能是苍白无力。

所以,与其羡慕他人的今天的成就,不如当下就开始努力付出。付出了多少的汗水,自然就会有多少的回报,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永不轻言放弃,始终以平常心待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转机。

用今天的积累,成就明日的辉煌。我们无法成为蒋昕捷,或者复制他的人生,但是却可以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养分,成就明天更好的自己。

本文标签: 高考  蒋昕捷  文言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