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热点资讯2022-07-29 00:42:25佚名

政治局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每年7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历来是决定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关键会议,备受市场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并要求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关于经济增长目标,会议提出,“经济要稳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预计将在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指引下,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动用1.5万亿存量专项债额度?

二季度中国经济受到新一轮疫情的严重冲击,但依然顶住压力实现了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GDP增长5.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上半年经济增长2.5%,这意味着,实现全年目标还需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业内分析,随着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但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将取决于疫情和相关防疫政策、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情况以及外部增长动能等因素。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包括居民消费低迷、制造业投资回落、房地产投资还在回调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在当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政策能够扩大基建投资,进而稳定投资和总需求。此次会议首提“用好用足专项债限额”,主要是解决今年基建靠前发力可能引发的四季度财政资金不足问题,可以不用追加额度而在既定限额管理的框架内使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解释称,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采取限额管理,余额不得突破限额。2022年底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约21.8万亿元,但新增专项债额度会基本用完。而截至去年底还有1万多亿元专项债限额未使用,此次会议明确支持地方用足用好这笔专项债限额,意味着地方下半年可以动用这笔存量额度,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从而稳经济。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约为16.7万亿元,当年限额是18.2万亿元。这意味着截至去年底各地还有约1.5万亿元存量专项债额度。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当前广义财政收支缺口在加大,需要专项债“加量”。相较于提前动用明年专项债额度,各地使用上年末专项债未使用的限额,需要走的制度流程或相对简单,地方人大审议通过即可。2018年财政部鼓励地方积极利用剩余限额,部分地区就已使用过部分额度。

“需要看到的是,各地专项债的限额与当前余额之差的地域分布不太均衡,发达地区空间大、欠发达地区空间相对小。今年发达地区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土地出让收入也受到冲击,总体财政压力大于往年,用好限额能够适当缓解部分地区财政压力以及推动基建的能力。”罗志恒说。

上述会议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稳地产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在货币政策方面,郑后成表示,预计还将“稳中偏松”,“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中短期之内M2(广义货币)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还将位于较高位置。

政策性金融工具频频加码,成为此轮政策的一大重点。在6月1日国常会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后,6月29日国常会又出招,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7月22日,国常会再部署政策举措:依法合规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不搞地方切块,成熟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当前政府更加重视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主要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企业和居民贷款意愿不足,进而抑制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等有关。”与其他工具不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融资主体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领域,这有利于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基建项目融资来源不足的问题,还有利于实现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和助力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次会议同时对房地产市场风险、村镇银行问题等热点问题逐一回应,释放了正面积极的信号。

河南4家村镇银行事件“分批垫付”工作目前正稳步推进。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要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近一段时间以来,“烂尾楼”现象频发、业主强制停贷,这些都可能对社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产生巨大影响。

对此,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认为,下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各部委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剖析各地成因,加强沟通,厘清责任,及时发现和有效预警房地产金融风险。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房地产市场是重要影响因素。”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用足用好”意味着下一步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的空间还比较大。

马泓建议,下一阶段需要弥补预售资金存在的监管漏洞,确保房企预售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保障工程款按期支付;加大住房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开发贷和个人按揭贷款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支持,满足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地合理放宽限制性住房需求管理措施,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推出“绿灯”投资案例,稳定市场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多名受访专家认为,这是对“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语义和内涵的进一步充实和明确。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随后,在今年召开的多个重要会议上,均释放了激发平台经济活力、支持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比如,4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平台及企业作为新的生产力组织方式和商业组织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动能,但在发展过程中,强制“二选一”、封锁屏蔽、自我优待等问题也一度频发。

2020年以来,监管部门在资本领域已多次亮“红灯”,包括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等。

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特聘研究员方燕表示,对于平台经济的治理思路,此次政治局会议基本延续今年以来的常态化监管思路,并对之前确定的方向进行了具体落实和再次强调,有利于稳定市场和企业家预期。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事实上常态化监管是一直以来强调的重点,包括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化。未来将以“三化”为原则,构建平台经济的治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

“在全球数字竞争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疫情冲击的当口,平台经济需要在稳经济大盘、鼓励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川大学法学院创新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袁嘉称。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表示,此次中央提出“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后,下半年或会进一步出台政策明确如“绿灯案例有哪些”“包括哪些领域”“具体的营商模式是什么”等内容,为平台企业提供更良好的治理环境,让其明确可为和不可为的合规边界,进而以更积极地姿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本文标签: 中央政治局  财政  政治局  政府  专项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