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覃毅 编辑/ 鄢子为
广州天河区街头,一款黑绿撞色的小鹏G3时常出没。经记者求证,这是小鹏网约车定制车型。
“这一点都不意外,小鹏汽车需要做大业务生态。”汽车行业分析师郑谊向《21CBR》记者表示。
当下正是小鹏打入网约车市场的关键期。
2个月前,小鹏宣布,在广州试运营“有鹏出行”平台,投入数百辆小鹏G3。该公司预计,7月运营服务覆盖整座城市,年底前投入超过2000辆车。
同一时间,7月中旬,小鹏与一嗨租车合作,进入汽车租赁市场。
小鹏渴望在出行市场,分得一杯羹。
接力运作
何小鹏打网约车市场的主意很久了。
2019年,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成立“有鹏出行”平台,试水网约车出行业务。
当年5月,何小鹏拿到网约车牌照,广州成为首个运营城市。当时投入运营的车辆是2018年上市的小鹏G3。
网约车生意带动新车销量。在2019年前6个月,小鹏G3销量突破1万。
这样的运作下,两个问题出现。
“一是首款车型投入网约车市场,对公司的品牌形象有影响,二是作为一家新创企业,在无比烧钱的造车业务外,再开辟一个网约车业务,加重运营负担。”网约车行业观察人士刘政分析道。
小鹏汽车或许也意识到,用自家产品赚出行市场的钱,并不容易。最近三年,有鹏出行鲜被提及。
在小鹏公司内部,很少有人知道这块业务。
“从来没听说过。”一名小鹏员工向《21CBR》表示,自己不知道公司内部架构中存在相关部门。
短暂试水后,小鹏汽车没有放弃这一块蛋糕。
有鹏出行的官网、App持续运作,不曾关闭或下线。从运营现状来看,小鹏没有投入过多维护成本。
在广州天河核心商圈,《21CBR》记者尝试使用有鹏出行打车。
同样的距离,有鹏出行的收费明显高于高德地图等聚合型平台。
1.5公里路程,高德等聚合平台显示的车费是9元,有鹏出行要15元,足足多出6块。有的聚合型平台甚至显示,有鹏出行应用处于下架状态。
在有鹏出行平台,记者等待了20分钟,没打到车。
“有鹏出行市场份额小,估计因为车型价格偏高。”有汽车行业人士向《21CBR》评价道,小鹏网约车业务相较三年前仍停留在原处。
数据收集
小鹏为何不放弃网约车市场?
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中,何小鹏表示,将在2022年探索Robotaxi(智能驾驶出租车)业务。
一时间,小鹏网约车业务有了新方向。
“我们进军这个领域,不是跟其它有Robotaxi业务的企业竞争,而是跑通智能驾驶体系。此前推出有鹏出行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智能泊车、辅助驾驶系统。”小鹏汽车副总裁李鹏程在随后的采访里解释道。
“如果只为了销量,为何接下来大半年时间里只投放2000多台?这有待观察。”熟悉小鹏人士向《21CBR》分析道,这样的布局要比依靠B端带销量更立足长远。
郑谊表示,小鹏进入网约车市场,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扩大业务生态,做大做强之后,独立拆分上市;二是可以收集数据,有助于早日实现自动驾驶。
有观点认为,赚钱也是小鹏做网约车生意的动力之一。
刘政向《21CBR》记者算了一笔账:大多数刚起步的平台通常接入高德、百度等聚合平台。一笔网约车订单,聚合平台抽佣30%,剩下大概20%是平台赚的钱。
“像小鹏这样,车和平台都自己运营,除了能够订单抽成,还可以卖车或者租车,利润更多。”刘政分析,网约车生意对于小鹏而言,也是一个创收机会。
分兵租赁
小鹏的另一发力点是,汽车租赁市场。
7月19日,小鹏与汽车租赁公司一嗨租车达成合作。根据双方协议,一嗨租车将在未来三年加强对小鹏汽车的采购和运营。
小鹏首批交付的车辆为P7,此后将推动P5、G3等车型陆续交付。小鹏车辆将进入一嗨租车的上万网点。
业界认为,小鹏汽车B2C生意,没有选择和网约车公司合作,而是选择租赁公司,可能是考虑到了品牌价值。
主攻C端的新造车企业,大多不做B端生意。“肯定不会进入到运营市场”“从未考虑过2B市场”,蔚来CEO李斌和理想CEO李想曾这样说。
和他们不同,何小鹏对于B端市场的态度,是找机会加入。
对于B端生意,何小鹏一直紧密关注。
“同样造车,2C和2B的分化更加明显。”今年4月上险数据公布后,何小鹏分享道。
何小鹏话里有话,早期依靠2B市场起量的新能源品牌,不仅没有完成从B到C的转型,反而更依靠B端市场了。
代表车企有威马汽车,早在2019年就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广“即客行”出行服务,发力网约车等业务。
根据今年4月上险量数据,威马的个人用户比例仅37.9%,2019年尚有54%。威马销量最高的轿车E.5上险数超过8000辆,但个人用户占比仅有21%。
何小鹏不敢放慢节奏。按照他的说法,小鹏汽车第二个五年,要把“1-10”做好。
做好出行生意,也是变大变强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