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除了寻找新的投资人和买家,现在的徐正还需要做的三件重要的事是:安抚公司原有的老投资人、被迫离职的众多员工和无处要债的供应商们。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炜祺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风雨飘摇的每日优鲜,让公司创始人徐正成为这场风暴的漩涡中心。
据《商业观察》报道,每日优鲜业务部负责人透露,徐正已经躲起来了。也有传闻说:徐正“已经跑路了”。
7月29日,《中国企业家》联系到了徐正。对于上述传闻,徐正回复称:“我一直在国内,这种谣言太恶毒了吧。”
当记者问徐正是否身在香港时,每日优鲜有关负责人帮他回答了这个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徐正在创业之初(2014年至2015年),就已经随父母申请移居到了香港。但他现在一直在北京。”不仅如此,他甚至加重语气强调,“现在公司所有的高管都在北京。”
徐正还需要做三件重要的事。摄影:邓攀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这几天徐正很忙,每天很多电话找他。他一直在跟投资人接触,找新的融资,也在试图寻找买家。甚至在过去一段时间,他表示内部谈过很多合作和融资,已经在很努力找出路了
未来的买家会是谁?有传闻称每日优鲜曾跟顺丰科技洽谈过。对此,每日优鲜一位不愿署名的高管表示,还在跟各方接触中,目前没有定论。
那么现在的每日优鲜还值多少钱?截至29日发稿前,每日优鲜在美股的股价为0.1353美元,总市值为3185.66万美元。对此,上述高管表示,“每日优鲜就算什么都没有了,至少这个品牌还是值点钱的,它的知名度及品牌都是有价值的。”
每日优鲜7月28日股价
除了寻找新的投资人和买家,现在的徐正还需要做的三件重要的事是:安抚公司原有的老投资人、被迫离职的众多员工和无处要债的供应商们。
然而,正是因为对这些人的处置欠妥,导致外界对公司的不满和怒火已逐渐蔓延开来。
一个月前,有消息称,每日优鲜的一些老投资人曾想办法撤资,但未能实现。对此,上述高管称,撤资是严肃的事,作为上市公司,投资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撤离,不是说跟公司打招呼,就能想撤就撤的。
面对众多一夜之间被裁掉的员工的不满,上述高管称,徐正等高管在想办法给予他们补偿,“都是工作多年老同事,我们也非常内疚,想办法帮助大家解决,我们会征求员工的意见,将员工问题列为最高优先级去处理。”
然而,当记者质疑为何不直接跟被裁员工去沟通这些问题时,他表示:“徐总没有出来,但是公司其他的合伙人出来了,在电话会上给大家解释了——目前情况比较艰难,跟大家道了歉,说了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有两位合伙人出来讲了,他们就代表了徐总。”
市场一度传言每日优鲜将要破产清算。上述高管称,破产清算是谣言,公司没有这个打算,“上市公司破产清算不是我们能发起的,这是法律常识,破产清算必须由债权人发起。”
至于公司是否已全体解散?上述高管称,公司并没有整体解散,各个部门都保留了一些人,除了极速达业务外,其他业务均正常运转,但剩余在职员工的具体人数并未透露。同时,极速达业务也并不是如外界所称的完全关闭,而是暂停运营,等未来渡过难关、融到资金后还会重启。
摄影:曾靖
1、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怀疑这是场有预谋的撤退。
这是因为早在7月18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每日优鲜多位高管如徐正、曾斌、李漾、孙原等相继退出,法定代表人由曾斌变更为孙玉英。新增一名监事是宋文井。根据法律规定,法定代表人要为公司破产负责。而另一家生鲜团购企业十荟团,在今年3月底宣布破产倒闭前,也曾在2021年12月,将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王鹏变更为王文敬,同时新增王文敬为执行董事。相同的操作让每日优鲜“破产清算”的传闻愈演愈烈。
对此,上述高管感叹道,谈不上什么预谋,就是公司经营中发现,人太多养不起了。他解释称:“公司高管变更则与公司员工流动性大有关系,在此期间,很多高管选择离职创业。”
高管相继离职后,公司就开始大规模裁人。
7月28日,有媒体发现,每日优鲜30分钟极速达业务全面关停。当天下午,有员工曝出,“一个20分钟的线上会议上,公司就地整体解散。”800多名员工被强制离职,工作账号全部禁用。这些员工没发工资、没有补偿、社保公积金也断了,唯一的沟通和申诉渠道只有一个邮箱地址。当日晚间,记者发现每日优鲜APP已经无法下订单,无客服在线。
“之前放出来的消息都是迷惑市场的,28日下午开大会的时候通知了,公司正在成立破产清算小组。”一位每日优鲜员工对《中国企业家》透露,公司所有部门包括人力、财务、零售云、菜场等部门均被裁撤,无一幸免。
对此,上述高管澄清称,极速达业务是暂停运营,“这块业务烧钱比较厉害,停止后公司现金流会好一些。我们先聚焦做好不赔钱的业务,先盈利,规模是次要的。”至于APP无法正常下单,则是技术性问题,极速达和次日达业务是两个系统进行切换,目前团队正在进行技术排查。
如今,资金紧张是摆在每日优鲜面前最大的难题。7月14日,每日优鲜曾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获得其2亿元的股权投资。但随后一段网络上流传的会议录音透露,该融资至今没有交付,投资款也没有如期到账。
对此,上述高管称,此前山西东辉集团2亿元融资仍未到账,目前已过最终截止的打款期限,“也不是说这融资就不行了,但未来会不会到账,现在也不好说,还在沟通中。”同时他表示,徐正仍在积极地跟其他投资人洽谈,寻求融资。
融资没有及时到账,或许是压垮“每日优鲜”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述消息传出后,每日优鲜在美股盘前跳水,一度跌超40%。作为一家曾被资本热捧的明星企业,根据天眼查数据,从2014年成立一直到上市前,每日优鲜一共获得12轮融资,共155.8亿元。其中不乏腾讯、老虎基金等知名机构,甚至还有青岛市政府等国资入股。
烧光百亿资金后,曾经的资本宠儿,如今濒临退市倒闭边缘,不免令人唏嘘。
2、要债无门的供应商
上市之后,每日优鲜每况愈下。
“前年下半年,就开始延长账期。当时给我的说辞是,为了上市积累更多现金流。”一位供应商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上市之后,每日优鲜现金流并没有得到改善,亏损反而持续扩大。截至发稿,公司的2021年四季度财报及年报还未发布。
据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0年,每日优鲜亏损分别为22.98亿元、30.96亿元、16.5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达到9.74亿元,预计2021年全年净亏损在37.37亿元至37.67亿元左右。四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上述供应商表示,从去年八九月份起,每日优鲜就开始拖欠他们货款。这期间他不断催欠款,但每一个员工的说辞都不一样,“没有答复,各种欺骗。”
直到今年3月份,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聚集到每日优鲜总部,拉横幅催账,他们才发觉事情的严重性。一位每日优鲜供应商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每日优鲜欠了很多供应商货款,今年上半年就有很多供应商在每日优鲜总部拉横幅,还有很多供应商直接去顺义大仓搬东西,“但每日优鲜基本没有固定资产,听说电脑都是租的”。
今年5月,每日优鲜关闭供应商后台,有员工对催账的供应商表示:“没钱了,去起诉吧。”上述供应商表示,自己的货款很有可能打了水漂,“今天我打电话联系一位总监级别的员工,他说自己还在找每日优鲜要工资呢。”
网上流传的一份每日优鲜部分欠款供应商名单及金额,统计的共有35家,金额从3万元到259万元不等,主要为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供应商。
据《晚点》报道,人数接近300人的供应商群中,群接龙的供应商已经接近100人,其中被欠款最多的是一家蔬菜供应商北京伊翔商贸,欠款超过1500万元;第二名是蔬菜供应商北京绿泽源商贸有限公司,欠款1100万元,欠款超过500万元也有2~3名,这些仅仅是北京周边的供应商。
据每日优鲜2021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元,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亿元增加了51.8%,这些应付账款里包括三大类供应商货款。
同时,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下21.72亿元,但其流动负债却高达32.23亿元。
除了拖欠供应商货款,去年下半年,每日优鲜也开始逐渐收缩业务和裁员。
一位负责每日优鲜自配送业务的中层负责人对《中国企业家》透露,从去年9月份起,整个团队就开始裁员,一直维持着三个月一次,每次200~300人的频率在进行。现在他们团队的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劳动仲裁,上一批强迫离职的200人,法院的处理结果已经出来了,从他提供的截图中显示:“法院给出的结论是没有可被执行的资产”。
来源:受访者
上市仅一年,每日优鲜在加速衰落。
“上市后,订单一路下滑。应该是多种原因的结果吧。没有目标,没有深耕业务,成本高,GMV(成交总额)几乎是历史最差的。”上述中层负责人表示,每日优鲜最大的败笔:一是模式;二是人员架构不合理。多位员工曾表示,每日优鲜管理层冗余,比如技术部门一个团队就有四五个领导。
但在此之前,每日优鲜曾是资本眼中的明星项目。然而短短八年,每日优鲜烧了百亿元,讲了无数故事,也没能做成生鲜前置仓这门生意。
3、前置仓模式大溃败
抢先在叮咚买菜之前上市的每日优鲜,看起来也要抢先退市了。
6月,由于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美股最低合规股价1美元,纳斯达克已向其发出退市通知。如果180天内股价不能回到1美元以上,每日优鲜将面临退市风险。
对此,上述高管称,当前公司内部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他认为从纳斯达克的规定来看,退市的风险不太大,“从公司的经营角度考虑,退不退那是另一回事,我目前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信息。”
摄影:邓攀
作为前置仓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面临着不同的危机。在今年3月中旬,盒马CEO侯毅曾在朋友圈炮轰叮咚买菜创始人:“老梁看来真是急了,他的投资方也是急了。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
没想到4个月后,最先爆仓的是每日优鲜。28日,每日优鲜宣布,关闭前置仓极速达业务。据《财经十一人》报道,每日优鲜曾三天内接连关闭杭州、青岛、深圳等9城业务,其站点仅剩北京、上海、廊坊、天津四城,其中廊坊仅剩下一个前置仓点位。
一同收缩的还有叮咚买菜,有媒体发现近期叮咚买菜相继退出多所城市。自6月15日起,叮咚买菜在天津区域所在门店停止服务;从5月底至今,叮咚买菜已陆续裁撤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等地服务。
前置仓模式到了要崩盘的地步。
2015年5月,每日优鲜开始推行前置仓模式,上线推出了2小时极速达业务。所谓前置仓模式,是指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为周边地区提供商品配送的模式。而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主要在社区附近3公里建设仓库。通过不断建仓,每日优鲜极速达从2小时逐渐提升至30分钟。
因为前置仓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生鲜高损耗的问题,所以最初备受资本青睐,每日优鲜因此获得多轮融资。
但前置仓的重资产、重运营、成本高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此前,侯毅就曾直言前置仓是伪命题,而他否定前置仓的理由有三点,分别是客单价上不去、损耗率下不来、毛利率难保证。
同时,在侯毅看来,前置仓模式并不合理,除非大规模的物流收费,把物流成本收回来,才有可能会实现盈利。所以当年盒马做了100家前置仓门店盒马小站,发现模式走不通后,就关闭了所有前置仓门店。
一位零售企业高管也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他们没有大规模投入前置仓的原因在于,前置仓完全面向线上用户,运营成本很高。同时,从订单量来看,波峰波谷比较明显,仓内运营人员在空闲时间到底怎么安排,这些都对他们造成了一定压力。同时线上获客成本也很高,所以综合考虑下来,最终他们选择做店仓一体化。
前置仓是否是伪命题?对此,侯毅曾公开表态称:前置仓模式并不成立,是做给VC看的模式。从生意模式本身来讲,前置仓是个伪命题,不可能盈利。但它的流量是有价值的,前置仓最好的出路是卖给渴望流量的公司。
摄影:邓攀
但现在,谁会来当每日优鲜的白马骑士呢?
众所周知,今时不同以往。“每日优鲜每年都很难,一直都很累。外界可能不知道,以前每年或每两年公司都要经历一次生死考验。这也是因为公司一直没能实现盈利。”上述高管称,“但往年,面临资金困难时,融资难度会小一点。今年整个经济环境摆在这,只能说尽力把这个难关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