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外,每日优鲜最近几年在策略制定、管理制度上的善变,也使公司混乱。一位前员工告诉市界,公司频频调整组织架构,“总部一天一个主意,总是在学别人,盒马、叮咚买菜做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很没有主心骨。”
一则“每日优鲜就地解散”的消息,让曾经的资本宠儿走到了风口浪尖。
尽管每日优鲜还在据理力争,称公司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导致部分员工离职,且公司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但更多迹象表明,每日优鲜的门店已经关闭,并早就出现拖欠工资情况,有受访者还称“公司以工资威胁,勒令员工统一口径”。
不过,被欠薪员工无奈的是,“总部早就搬了”。一位签了第三方的配送员也不知道钱去哪里讨要,他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自己“接单量赚了8000块钱”。
每日优鲜曾一度是资本宠儿,先后融资12轮,金额超百亿。它开创了前置仓模式,并于2021年6月在美股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但至今不见踪影的2021年财报,以及较发行价跌超98%的股价,证明每日优鲜的光环早就不在。
01、一觉醒来,公司散了
一切发生的太突然。7月28日下午,每日优鲜员工爆料,当天公司线上宣布解散。一段网传录音中,每日优鲜人力表示,大部分人从7月28日开始结束工作。
据36氪报道,每日优鲜原本有2000多名员工,经过数次裁员,7月28号之后仅剩不到400名。
据市界了解,每日优鲜店长级以上员工才能跟公司签约,门店人员是跟第三方劳动派遣公司签约。加上这些门店人员,上千名员工,一夜之间失去工作,还可能要不回来工资。
吴白是每日优鲜店长,7月28日,他发现所有门店毫无征兆地被通知关闭。对此“战区经理、店长都不知道,员工就更不知情”。关店后不久,吴白发现自己的内部系统登不上去了。
像吴白这样的店长,每月工资是次月10号发放,6月工资应该7月10号发,但公司一直拖到28号也没发。
李静是每日优鲜分拣员,7月28日晚上8点半下班还一切如常。直到晚上10点半,上夜班的同事准备上货时才发现,工作手机不能用了,货品无法上架。半夜,她接到店长通知,称“公司系统故障,明天不用来上班”。
直到这时,李静和同事才意识到公司解散了,并且之前的拣货记录也全部被清空。门店分拣员和仓管员的工资结构是“底薪+提成”,分拣量决定提成。分拣纪录被清空意味着即便以后维权成功,可能也只能拿到基本工资。
每日优鲜配送员张希,也是突然得知公司要解散的,7月27日早上,他甚至还睡在店里。“前两天搞促销单多,就我一个人送,为了节省时间就睡在店里了。”
7月29号一早,张希开始想办法讨要7月的工资,劳动仲裁部门告诉他,他是跟第三方公司签的合同,要找第三方要钱,这让他很是为难。“我没文化,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该找谁要钱,就知道我上个月跑了1441单,赚了8000块钱。”
7月29日,市界探访了每日优鲜北京雅宝城国际大厦店和大望路店,发现已经人去楼空。在大望路店,门口保安说6月份这家店还在正常运转,但近半个月几乎没人上班了。“这几天很多人来找,工商部门都找来了。”
一名每日优鲜的供应商看到昨天的消息后,一大早来到大望路店,准备看看自己的欠款还有没有希望,结果无功而返。
(图注:市界拍摄,每日优鲜大望路店)
虽然外界人心惶惶,但据每日优鲜回应,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市界通过知情人士得知,目前每日优鲜确实还有人办公。
7月29日,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回复媒体称,目前他和所有高管都在北京。公司高管也表示,公司没有整体解散,各个部门都保留了一些人。
02、崩溃早已开始
每日优鲜或许是从2022年春节前后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的。
马力是每日优鲜一名仓管,他所在门店每天的订单量从五六百单到一千多单不等,春节前后就变成了两三百单,多的时候也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马力看来,价格不具备明显优势,会员附加值越来越低、货越来越少是每日优鲜被消费者“抛弃”的原因。“最早开会员一周免费配送三次,后来两次,再后来没有了,谁还开呢?”
平台上货变少的直接原因则是公司欠供应商钱,导致供货出现困难。一名每日优鲜供应商告诉市界,2022年春节前后,每日优鲜的回款开始出现问题,前后欠了她100多万,之后她就不再给平台供货了。
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每日优鲜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约为71天和91天,越来越长。不久前,每日优鲜还传出因欠供应商钱被强制执行的消息。
马力所在的门店,一些畅销矿泉水和新鲜肉制品,已断货约半年。由于供应商断供,店里的包材一度非常紧张,找一个印有“每日优鲜”logo的袋子都很困难。为此,员工甚至从家里拿回了之前从店里拿走的袋子。
“我还往店里拿过别的品牌的包装袋,你想客户收货后,看到的是其他牌子的包装袋,是什么感受。”马力说道。
店长吴白也表示,过完2022年春节后,每日优鲜的供应商换了一批,供应的货也没之前全了。
而导致供应商断供的根本原因就是缺钱。
2019年和2020年,每日优鲜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30%、142%,2021年第三季度虽降至86%,但资金状况仍不宽松。
2021年Q3财报显示,每日优鲜账面上可用的现金及等价物约20亿元,公司欠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和票据有16.5亿元,短期债务和长期负债(当期部分)约7.6亿元,两者合计约24亿元。
财务吃紧叠加2021年资本对生鲜电商失去兴趣,每日优鲜的资金压力暴露无遗。前不久,据媒体报道,每日优鲜的负债规模在15-18亿元,公司正在寻找投资人。
7月14日,每日优鲜公告称,山西东辉集团将对公司进行2亿元股权投资。据7月28日流出的录音,这笔2亿元投资似乎没有交割成功,这也是每日优鲜突然闭店、裁员的导火索。
开源不成,每日优鲜只能把“节流”当成重中之重,这导致不少员工“寒了心”。
很多每日优鲜的店长都要给店里“垫钱”。吴白告诉市界,之前用户退的货,门店可直接报损。从2022年6月开始,哪怕是商品损坏变质,或者晚上到货数量对不上,一旦店长报损,公司都会让店长买单。“很多店长每个月都得赔一两千,少的也要几百块。”
马力所在的门店,疫情期间十几个人住店里,晚上在货架中间打地铺。公司没有补贴,也很少慰问,只给送了点大米和榨菜,隔壁叮咚买菜的员工有肉有菜有饭,每人至少每天能拿到一桶方便面或肉肠。这让门店一线员工觉得很“伤心”。
员工伤了心便会影响工作积极性。据马力说,后期员工基本处在“摆烂”状态。
对零售业而言,漫长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把控。生鲜电商所看重的“最后一公里”,就掌握在一线人员手上。当一线员工因待遇等问题开始“摆烂”,公司很难不陷入恶性循环。
03、徐正没成为“齐天大圣”
每日优鲜走到这一步,要从创始人徐正身上找答案。
徐正是少年天才,15岁时因获奥数冠军,被保送至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联想。28岁时他供职于联想最大的事业部笔记本事业部,并将其年均营收做到300亿,成了联想中国区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
做每日优鲜之前,徐正在联想孵化的农业项目佳沃做了3年,直到觉得在这里“成长慢了”,便跟当时的搭档曾斌一起离职,于2014年创立了每日优鲜。
佳沃的经历让徐正认为,中国缺的不是好农产品,而是好流通渠道,他要做一个打通流通壁垒,连接农产品和消费者的平台,并且配送要足够快。于是他创造了生鲜电商的前置仓模式。
(数据来源:《前置仓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分析》邱天)
前置仓通常建立在城市内部,服务半径约为3公里,可缩短运输距离,提高履约能力。这也是每日优鲜打出“30分钟到家”的底气。
前置仓的另一面便是高履约费、高营销成本、订单不确定、损耗不确定。有钱烧的时候还好,一旦没钱可烧,各种问题便会全部暴露出来。
创业之初,徐正赶上了好年代。2015年后随着互联网普及,O2O成热词,每日优鲜被看好。根据IT桔子数据,2014年-2018年,每日优鲜获7轮融资,金额合计超57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联想、高盛、老虎基金等。
有钱的每日优鲜,自如地活了几年,直到2019年后。
业内人士王闻远告诉市界,这几年和五六年前完全不一样,现在钱越来越少且越来越谨慎。而生鲜电商创业公司,需10年左右的孵化期,但一个投资人顶多陪着走5年。且大环境是,很多资方已经不投创业公司了。
这对于一个常年亏损,不能自己造血,又需长期烧钱的公司影响巨大。没有钱的2019年,每日优鲜开始大规模裁员。
2020年疫情让生鲜电商“回春”,每日优鲜也再次受到资本垂青,拿下三轮融资,并在2021年上市。至今,每日优鲜累计融资超100亿元,但仍无济于事。
除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之外,每日优鲜在策略制定、管理制度上的善变,也使公司混乱。
一位前员工告诉市界,公司基本过一个半月就要进行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总部一天一个主意,总是在学别人,盒马、叮咚买菜做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很没有主心骨。”
大到项目上马,小到给员工的人工费,每日优鲜都要跟别人学。
在项目上,每日优鲜曾觉得盒马店仓一体模式不错,就尝试做大型商超;看到美团在做社交拼团,便上线拼团产品“每日拼拼”;无人货架火了,每日优鲜又做了便利购。
在小事上,马力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春节公司说要给留守员工1000元奖金,却迟迟没正式通知,“公司想等等看同行给多少,直到盒马、叮咚发通知说给1200,才在小年夜贴出奖励通知,但很多员工因等不及回家了”,这自然影响到每日优鲜新年前后的运力。
在王闻远看来,这或许跟徐正更喜欢用精英有关。他认为聪明人能做所有事,比如一个投行的人,在学习之后也可以管物流,管商品。但其实可能一个干了20年物流的人才是更适合的人。
每日优鲜号召员工要有创业精神,既要奋斗,又要节省。出圈的一次是2019年10月16日,每日优鲜一位高管因在早上9点半、中午12点半和晚上10点半,没看到该部门员工,便把这天定为“创业精神耻辱日”。一位离职员工称,徐正跟他们说过可以去星巴克拿免费的白糖。
创业真正的“省”,是能从每个环节出效率,要想出效率,得让员工心甘情愿。从联想出来之后,徐正说感觉像回到了花果山,可惜他终究没做成生鲜电商的“齐天大圣”。
(注:文中出现的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作者丨 齐敏倩 华宇 那木, 编辑丨 刘肖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