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读懂信仰!一起聆听4件连队“传家宝”的故事

热点资讯2022-07-30 14:05:53未知

触摸历史,读懂信仰!一起聆听4件连队“传家宝”的故事

爱我人民爱我军

传承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特别策划

晒晒我们的连史馆

在许多基层连队,每逢新兵下连、老兵退伍或执行重大任务前,官兵们都会走进连队荣誉室或连史馆。

一面锦旗,一盏煤油灯,一张黑白照片,一把刺刀……战火硝烟浓缩在一件件展品中,静静陈列在连史馆里。它们从历史中走来,诉说着峥嵘岁月的荣光;它们穿越时空,照亮官兵前行的路。

连史馆,是一支连队彰显荣誉、赓续血脉的精神殿堂。新兵初入军营,在这里上“下连第一课”,在了解连史、感悟传统中激发荣誉感、争当新传人;老兵告别军旅,在这里上最后一堂教育课,坚定“解甲不失疆场志,归乡仍存报国心”的志向,喊出“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触摸历史,读懂信仰。走过硝烟,走过风雨,诞生在战火中的人民军队走过95年壮丽征程。95年来,浩瀚连史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细节”,串联起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见证着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铿锵足迹。

连史馆,连接着一支连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现着一支军队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4个基层连队的荣誉室和连史馆,聆听4件连队“传家宝”的故事,感悟一代代官兵对忠诚、荣誉、使命的理解与追求。

致敬,英雄的人民军队。致敬,人民军队的英雄。

——编 者

煤油灯

举旗铸魂

真理之光 照亮前路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警卫勤务连班长 罗茂文


连队战士细心擦拭煤油灯。付涛 摄

连史馆展柜里,摆放着一盏老煤油灯。我们经常会把它拿出来,悉心擦亮。

这盏煤油灯已经“燃烧”了近60载,至今仍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上世纪60年代,连队有位“羊倌”叫姜俊。白天为连队放羊,晚上守在茅草屋里学习《毛泽东选集》,伴着煤油灯的萤火之光,姜俊累计摘录20万字笔记。他不仅自己学党的理论,还在放羊之余给周围的老乡讲,为他们开办扫盲班。后来,姜俊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这盏煤油灯不再跳动火苗,却依旧“照亮”连队官兵求知学理、求真思进、求实有为的道路。一代代官兵在“煤油灯精神”照耀下,学理论、记日记,不断接受思想的淬火。

战友王令,入伍时是高中学历,军事素质十分过硬,特别是5公里武装越野,次次全连第一,被战友们称为“小跑车”。

“小跑车”也有“抛锚”的时候。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他,在一次理论竞赛中垫了底。“把不稳方向盘,开得再快也是危险驾驶。”指导员的批评,深深触动了王令的心。从那以后,他走进图书馆翻看理论书籍,在日记本记录学习心得……两个多月后的季度理论考核中,他的排名进入连队前5名。

学理论常学常新。连队组织“煤油灯大讲堂”,开展新闻时事“小讲评”、微信文章“小学习”等活动,为我们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

理论一旦深入心灵,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8年前刚入伍时,我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当一名普通战士需要学那么多理论吗?学理论和站岗、执勤有什么关系?

指导员发现我的思想疙瘩,带我来到连史馆,讲述了姜俊的故事。在指导员的指导下,我开始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我军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我们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我立志争当“煤油灯精神”的传人。2019年,我以中心第一名的成绩参加联勤保障部队首届“四会”教练员比武,被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

汲取精神滋养,凝聚奋进力量。近年来,我们连队圆满完成战备拉动、跨区机动演习等任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煤油灯精神”的指引下,连队战友们在强军路上步履铿锵、士气高昂。

(整理:孙文韬)

刺刀

敢打必胜

向战淬火 永不卷刃

■第73集团军某旅“红色尖刀连”连长 林荣灿


“红色尖刀连”连史馆里,连长林荣灿手持刺刀向新兵们讲述连队光荣战史。蒋健云 摄

在我们连史馆的醒目位置,陈列着一把刺刀,黢黑的刀面上满是斑斑点点的锈迹。

刀身弯折,因为经历过残酷激烈的拼杀。凝望着它,就好像被带回当年腥风血雨的战场。

1946年秋,在粉子山阻击战象山阵地,我连前身部队坚守了3天4夜。弹尽粮绝之际,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官兵高喊着“人在象山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捅;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打;枪托打碎了,就用石头砸……官兵们先后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150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剩7人。

一把拼弯的刺刀从幸存的勇士们手中传下来,成为连队的“传家宝”。“刺刀拼弯气不短”,这把刺刀已成为连队官兵心中的精神图腾,激发大家时刻保持冲锋向前的姿态。

2018年,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请缨来到一线部队。没想到,我在“红色尖刀连”第一次参加体能普考就遭受挫败,满腔豪情顿时消退不少。

时任连长何志远把我带进连史馆,指着拼弯的刺刀对我说:“这把刺刀,象征着连队一代代官兵逢敌亮剑的英雄气概、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唯有顽强拼搏、勇敢冲锋,方能不负尖刀之名。”

回到排房,我一遍遍回想连长的话,反复体味刺刀背后的精神力量。那晚,我在衣领内侧写下一句话:“红色尖刀,永不卷刃”。

武装越野脚底磨出血泡、据枪瞄准双眼布满血丝……每当我坚持不下去时,想起那8个字,浑身便充满力量。

短短两个月,我体重降了10余斤,一双作战靴从崭新穿到破烂,军事训练成绩从“吊车尾”跻身“龙虎榜”,成功留任连队排长。

2021年年初,我被任命为“红色尖刀连”连长。再次踏进连史馆,站在这把刺刀前,我在感慨之余陷入沉思:改革转型的浪潮中,必须紧跟时代变化砥砺打赢本领,锻造新时代克敌制胜的尖刀!

精练巧练“人机协同”,引导新质作战力量实施精准打击……去年年底,连队赴某地开展红蓝对抗演练,以零伤亡歼俘“敌”20余人,缴获装甲车2辆。

“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尖刀利刃!”演练结束后,连队受到导演组高度评价。

“让尖刀精神代代发扬,打得赢,不变质……”正如连歌《永不卷刃的尖刀》中唱的那样,我们将继续发扬“当尖刀、打头阵”的精神,在转型突破中奋勇攻坚,争当永不卷刃的红色尖刀。

(整理:牛伟萌、杨烨鋆)

照片

学习英雄

追寻航迹 搏击长空

■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李世英中队”飞行员 毛 展


中队新飞行员在荣誉室宣誓。王军 摄

“1952年底,我任志愿军空军第15师45团一大队副大队长兼二中队队长。1953年4月12日,美国空军先后出动百余架战机轰炸朝鲜清川江以北熙川、龟城地区。我率队对飞蝗般的敌机群进行猛烈攻击……”

“八一”前夕,为中队官兵进行“云端”授课的不是别人,正是率队创造14∶0空战奇迹的首任中队长李世英。

“后来得知,我们打下了美国空军为之骄傲的‘三料王牌’飞行员约瑟夫·麦克康奈尔!”屏幕上,老英雄一脸自豪。

鹰击长空凯歌还。中队荣誉室里,一张张黑白照片展示着老英雄们在抗美援朝战场雏鹰展翅的英姿。从1952年底到1953年7月,平均年龄22岁的二中队4名飞行员,以零伤亡击落敌机10架、击伤4架的辉煌战绩,荣立集体一等功。1964年,空军党委授予二中队“李世英中队”荣誉称号。

虽然不是第一次听老英雄讲课,中队长方国语依然难抑激动:“第一次听老中队长讲战史,我还是一名新飞行员,当时觉得特别震撼。今天,英雄的战旗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向英雄学习,以‘空中神炮手’的姿态,坚决歼灭一切来犯之敌!”

每当新飞行员入列或重大任务出征,我们中队都会邀请英雄前辈作“战前动员”。传承英雄血脉、砥砺血性担当,已成为中队一代代官兵的自觉行动。

去年7月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这个荣誉中队。随着训练推进,难度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基础薄弱的我有些“力不从心”。“我有能力扛起这面光荣的战旗吗?”迷茫之际,我来到荣誉室,重温前辈们的战斗故事。

“当年,老英雄们只飞行了十几个小时,就敢飞上天和美国空军作战,靠的就是敢打敢拼的精神。作为英雄传人,我不能退缩。”

“满血复活”的我迎难而上,发起冲锋。在各阶段考核中,我的名次稳步上升。

“向英雄学习!”从两次入朝搏击长空,到新时代满载荣誉,70年来,写满荣光的英雄战旗始终高高飘扬。

2016年,空军组织“金飞镖-2016”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虽然中队飞行员没有驾驶新式战机,但丝毫不气馁:“前辈们用马拉飞机在简易跑道上就敢升空作战,我们面前的困难算什么!”考核中,中队首战出征,突破层层防线,精准打击目标,取得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

完成新机改装后,我部首次整建制进驻某区域。前不久,在改装新员参加的首次实弹打靶考核中,中队勇夺第一。

时序更迭,斗转星移。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荣誉室内的一张张黑白照片,留下前辈的战斗身影,也见证不朽的战斗精神,指引着一代代官兵循着英雄的航迹,向胜战奋飞,捍卫祖国万里空疆!

(整理:刘天军、尹晓勇)

锦旗

赤诚为民

井冈山下 初心如磐

■武警江西总队吉安支队井冈山中队指导员 李 杰


井冈山中队官兵在荣誉室重温中队光荣历史。张达 摄

“有困难找武警!”在巍巍井冈山,当地群众遇到困难,首先会想起这句话。这句话被刻在许多小木牌上,竖立在景区的花坛里,提醒着来来往往的各地游客。

这是对我们中队的信任和褒奖,也是一代代官兵传承井冈山精神、真情服务人民的最好见证。

根植井冈山这片红土地,组建63年来,中队始终坚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矢志铁心向党、赤诚一心为民,努力擦亮飘扬在革命摇篮的旗帜。

中队荣誉室里,悬挂着一面鲜红的锦旗,旗面上“井冈山爱民模范中队”9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这是200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中队的荣誉称号。

翻阅中队队史资料,中队官兵赤诚为民的足迹历历在目——

2001年9月18日晚,一名司机发生交通事故,急需输血。求救电话打到中队,官兵争着去献血,挽救了司机生命。

2002年7月,井冈山连降暴雨,一栋房屋垮塌,一家3口被埋进废墟。中队官兵闻讯赶到,全力营救。3名群众被救出来了,官兵们的双手被碎石划得血肉模糊。

2003年7月27日,大雁岩森林因雷击引发山火。接到扑火任务后,中队官兵身背水箱攀爬到山顶,苦战37个小时,配合消防人员将山火扑灭。

哪里有危险,“橄榄绿”就会出现在哪里;哪里群众有需要,中队官兵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我们始终与驻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被誉为“井冈山平安的守护神”。

中队荣誉室里,还陈列着一叠清单,泛黄的纸页上写着一串串名字和捐款数字。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元、2元,到如今的100元、200元……这些年,中队积极开展爱民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农忙时节,井冈山长路村、口前山村的百亩良田,总能看到点点迷彩在田间忙碌,帮助农户插秧、收割、晒谷。中队还主动与井冈山黄坳村9户村民结对帮扶,帮他们过上脱贫致富的好日子。

红米饭养育革命军队,红军传人回报老区人民。在井冈山朱砂冲林场行洲村一栋老宅的屋檐下,一幅写有“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的红色标语,历经风雨,清晰可见。

穿越时光,这条标语见证了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作为红军传人,建设老区、服务群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整理:曹先训)


本文刊于7月30日解放军报06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柴华 裴贤 霍雨佳

编审:任旭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标签: 空军  连史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