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走红视频中的二舅
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
“二舅”成为名人5天后,人们没再看见他坐在石屋门槛上抽烟。那个讲笑话能让人笑得肚疼的“歪子”,短暂搬走了,只留下门口一树火红的花椒。
正是花椒最好的采摘期。邻居们顶着太阳从地里回来,箩筐里是满满的红花椒,气味扑鼻。
赵翠是“二舅”的发小,就住在他家斜后方,中间隔着三户人家。5天前,她上门来吆喝了一声,“二舅”便带着工具去帮她装门锁。活干了一半,“人跑了”,电焊和切割钢板的工具还堆在地上。
“我侄儿说‘歪子’是名人,有一亿人知道他。”72岁的赵翠是在别人的手机上看见“歪子”的视频,里边还有好几个邻居。她原先准备了20块钱当酬劳,够“歪子”买两包烟,“他一天能抽两包烟”。
她还等着“歪子”回来把另一半锁装上,不知道是给20块钱还是30块。
视频里说,“歪子”顾着整个村子,村里人都爱“歪子”,都离不开“歪子”。为数不多还留在村里的人,提起“歪子”会说声“不赖”。但更多人谈论他时,又似乎说不清楚他哪里“不赖”。
更多时候,“歪子”在他们眼中还是个普通农民,还比他们“可怜”些。
门锁“烂尾了”
村子坐落在一条河的两岸,多数人姓赵。这是河北省边缘的一条河流,几十公里长,串起七八个村庄。说它是河,其实河里只有白花花的鹅卵石和半人高的杂草。
村民的房子砌在河岸两侧,错落相连。年份较近的房子,大门上,彩色油漆,龙飞凤舞,迎着村道的外墙上刷着大大的“福”字。一部分青石搭建的老房子,檐高墙厚,有村民从巷道走过时,脚步声回荡在石墙间,像轻叩在钢板上脆响。
村里有近两百户人家,户籍上的600多人只有三分之一还留在村里,他们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正值周末,两个年轻人从城里回来了,他们开了1个小时的车,后备厢放着一袋面粉。
赵翠的孩子也都在城里生活。一周之前,她买了一把不锈钢防盗锁,喊“歪子”来帮忙安装。
门板是钢制的,防盗锁没办法直接安装上去。“歪子”又回家拿来了切割和电焊装备,把切下来的钢条焊在门板上,再把带有锁芯的铁锁焊在钢条上。
锁扣还没装上去,“歪子”突然成了名人,被村里村外的年轻人在朋友圈里叫“二舅”。侄儿来串门儿跟她打听“歪子”,也几次把他叫成了“二舅” 。
“二舅”家门前
没接触过网络的赵翠,模模糊糊明白“歪子红了”。“歪子”把工具和锁扣留在她家铁门边上,她家的门锁就这样“烂尾”了。
走红之前,赵翠家的电磁炉被“二舅”维修过,墙上的电线、插板也是“二舅”安装的。赵翠说,“二舅”腿残疾之后自学了木匠,不知什么时候还学会了电工、焊工。村里很多人家的衣柜、桌椅都是他做的。后来学了画画,谁家修新房,就给人家的门头画成阁楼亭台样式。隔壁村修的观景台,上边雕龙画凤时,也是请的他。
“二舅”学会木工后,赵邦是第一批顾客。45年前,“二舅”给他打造了4把带靠背的小木凳,有一把至今还放在客厅。几次维修后舍不得扔,凳子腿被铁丝反复捆绑着。
当时,锯木头、劈木板、刨椅背,都是“二舅”一个人干,一瘸一拐花了3天时间。后来,“二舅”的技术越来越好,会做的东西越来越多,还到其他村去接活。
赵邦记不清,那4把凳子是付了3块还是5块钱。只有打家具、掏窗户这种大活才收钱,修收音机、修插线板这种小事,“歪子”都是免费帮忙,“给他钱他不要,也不接你一把青菜一个核桃,很倔强。喊他一声,他就来了。”
“想不起来他哪里不赖”
谈论起“二舅”,村民们用得最多的词是“精得很”,脑子好使。赵翠说他残疾之前就“精”。
赵翠比“二舅”年长6岁,同在一个村上学、长大。“二舅”学习成绩比她好,还带着她和其他年轻人上山挖药材卖钱,思路很活泛。
赵翠觉得他残疾之后性格没有多大改变,还是思路活泛,自学了很多手艺,没有因为腿残了就低人一等。他抽烟厉害,一天能抽两包,见到人也给人散烟。
“二舅”喜欢跟人开玩笑,不管熟络还是不熟络,他的俏皮话总能把人逗笑,“安装门锁的时候,把我们几个人笑得肚子疼”。
其实,村里不止“二舅”一个木匠,有时候人们需要打造物件时,仍习惯踩着“咚咚”的回声,到“二舅”家喊一声:“歪子,有个小活要麻烦你!”
“那咋不行,啥时候要?”“歪子”回答一声,然后按期上门。
赵邦觉得“二舅”是“可怜人”,把这些活儿交给他,能让他挣几块几毛钱。但村子太小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只把活儿交给这一个木匠。
“二舅”年轻的时候,还曾到周边村庄帮人盖房子挣钱,他的腿脚不方便,不能登高踩低,他就修大门、掏窗户,干一天挣3块钱,最多5块钱。
61岁的王强主动参与了话题。但他想了老半天,也没记起请“二舅”修过什么物件,他和其他村民一样觉得“二舅”“人不赖”。
他“不赖”在哪里?王强举起香烟思索一阵,终究又没想起什么例子。
不少老人都是这样,甚至有人只是听说过这个人,也不知道“二舅”已经离开了村子。对他们来说,要想起一件跟“歪子”打交道的事,似乎无从着手。要不是村里突然来了很多访客,他们觉得“歪子”还是那个每天能遇到的普通人,昨天或者前天才看到他拄着拐在村里溜达。
老赵是“二舅”的隔壁邻居,他也是视频中那位当兵的堂弟。老赵说,“二舅”打针腿残了之后,到北京去找他,让帮忙找找大医院,希望还能治治。因为兜里没钱,他在北京玩了一段时间回村了。
老赵退伍回村时,“二舅”已经是到处给人打家具的木匠,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聊得也不多了。他也想不起这位堂哥的一两件往事。
“二舅”锻炼身体的小道
“不知道谁还会电焊”
走红视频中提到的“大姨”,是“二舅”的大妹,嫁到了隔壁村。她还记得,“二舅”拖着残疾的腿学木匠时,一个人搬不动木头,就用肩扛手推的方式搬弄,过程很苦,但他乐此不彼。
“二舅”30多岁的时候,突然抱着一个女婴到大姨家,说是外边捡的,怕自己不会养,让大姨帮忙养。大姨把孩子一直养到上学、出嫁,“二舅”拿出积蓄帮孩子在城里买了房。
“她最初还喊我妈妈,我让她喊我姑姑,因为她是二哥的孩子。”大姨说,孩子回娘家的时候,每次回村都会买两份礼物,一份给她一份给二哥。
村里人把视频转给她,她一边看一边心疼得哭。大姨觉得“二舅”太苦了。但大姨觉得“二舅”不认为自己过得苦,“他很开心,从来没抱怨过什么。照顾老娘从不偷懒,还总是讲俏皮话逗她。”
赵邦经常看到,“二舅”一大早拄着拐在村里“咚咚咚”地走二三里路作锻炼,还时常把老母亲牵着一起。赵邦觉得,“二舅”的老娘脑子迟钝了,他想把身体锻炼好,怕自己垮了老娘受罪。“农村嘛就是这个情况,孝顺确实是孝顺,但事情摊到你头上了,你不做咋搞?”
几年前,赵邦家添置了新凳子, 请的是村里另外一个木匠。
赵翠不知道要不要把20块钱酬劳涨到30块,她还等着“歪子”回来给她继续装锁。他那些电焊和切割工具,其他人不会使用。她只知道“歪子”在“躲清净”,还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