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莲
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竞赛已开启。作为新一代动力电池新技术,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加速布局固态电池。
作为国内鼎鼎大名的“千亿锂王”,赣锋锂业近日又有新动作。7月30日,重庆市两江新区集中开竣工一批项目,“赣锋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项目”正式开工,规划形成10GWh的电池产能以及10GWh的Pack项目。该项目拟建设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不断创出新高。目前,磷酸铁锂因为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装车量反超三元锂,不过这两种电池都存在自身的弊端。固态电池已经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动力电池。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技术最终还是需要向“固态”锂电池产业升级发展,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适合快充技术的全固态锂电池会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目标和未来发展的动力。
“锂王”加大固态电池投入
据介绍,赣锋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占地630亩,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包括固态电池技术研究院、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及电池Pack系统三个子项目。
目前,赣锋锂业子公司赣锋锂电在江西新余生产基地已具备2GWh固态电池产能、7GWh的磷酸铁锂电池产能。随着此次重庆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的开工,赣锋锂电将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为更多下游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电池供应。
实际上,赣锋锂业布局固态电池已久。
2016年,赣锋锂业设立固态电池研发中心,并建设全自动聚合物锂电池生产线,兼顾固态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2022年1月份,赣锋锂业与东风汽车合作的首批固态电池电动车正式完成交付;赣锋锂电旗下储能、消费类设备电池也多有搭载固态技术及产品,以提升安全性能及能量密度。
“作为锂电行业的次世代产品,固态电池承载着为新能源行业解决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兼容的重任。”赣锋锂业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固态电池板块的投入,加速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及商业化进程,助力广大车企完成固态动力迭代,迎接高能量、高安全的动力电池新时代。
真锂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固态电池的最大特性是安全,同时也有利于能量密度的提升,所以大家都很关注并致力于技术的应用开发。
布局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不仅仅是赣锋锂业,动力电池企业以及车企都在加速布局固态电池。
7月6日,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签约,成立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双方合作研发的固态动力电池续航将在千公里以上,电池将于明年在上汽自主品牌新款车型上实现落地应用。
7月19日,蜂巢能源全固态电池实验室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该系列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一旦量产应用,电动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
7月20日,当升科技推出6款自研新型电池材料新产品,包括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和固态电解质两款全新体系材料。
宁德时代曾毓群日前也对外表示,2022年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无钴电池、锂空电池、无稀有金属电池、钠电池产业链、凝聚态电池进行布局。
此外,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蔚来、长城、大众等车企也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初,蔚来在旗舰轿车ET7上市的时候,同时发布了一块150kwh的固态电池,引发业内强烈关注。蔚来近日表示,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计划交付150kwh固态电池。据悉,蔚来150kwh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预锂化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固态+液态)+隔膜,属于液态至固态电池的过渡性技术。
祁海珅认为,固态电池将会成为未来电池的主流,发展路径应该是先做到“固液混合”电池,再向全固态电池目标奋进,当然不排除有的电池厂商直接迈进全固态电池。
开启新一轮技术竞赛
从三元锂到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更新。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新技术,固态电池未来的市场空间被看好。
国海证券研报预计,2021-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高速增长,至2030年或将突破250GWh,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
“我国的动力电池厂家加速向全固态锂电池技术迈进,部分厂家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全固态动力电池很可能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电领域的主流产品。”祁海珅表示,全固态动力电池不仅能解决目前液态电解质引起的电池安全、容量低,还能解决大电流快充技术的瓶颈,相信动力电池行业在不久的将来或会迎来一场大的洗牌。
而随着众多企业竞相布局固态电池,能否在技术和商业化模式上有所突破仍是关键。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提到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时表示,未来10年电池体系还会经历3次技术变革,2035年前一定会规模生产能量密度为500Wh/kg的下一代电池。从技术角度来看,固态电池将是最值得重视的技术。关键技术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中国需要加大力度,通过全球的共同协作,解决全固态电池的材料问题、制备问题。
“过去10年,中国动力电池已经实现成本大幅下降,竞争力大幅提升,在结构创新方面异军突起,比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等等。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要从电池结构创新逐步发展到材料体系创新。”欧阳明高表示。
就目前固态电池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障碍,墨柯认为,一是要寻找合适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二是要寻找合适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