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回应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上市地位

热点资讯2022-08-01 08:35:35佚名

阿里巴巴回应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上市地位

阿里巴巴公告回应被美国证交会列入预摘牌名单:阿里巴巴的美国存托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阿里巴巴近期宣布其拟透过向香港联交所寻求主要上市而成为一家双重主要上市发行人。阿里巴巴将继续留意市场动态,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地位。

阿里巴巴回应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努力保持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上市地位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港交所公告


又来?阿里巴巴等4股被列入“预摘牌”风险名单…

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更新一批“预摘牌名单”,阿里巴巴、蘑菇街、猎豹移动、波奇宠物等4家中概股企业被加入名单。

截至当日收盘,4家公司股价表现不一。阿里巴巴股价大跌超过11%,本月累计跌幅超过20%。蘑菇街收盘上涨3.45%,猎豹移动上涨0.54%,波奇宠物下跌8.45%。

据悉,如果公司有异议,将有15个工作日的时间与SEC联系,因此上述公司提交有争议证据的时间为当地时间8月19日之前。

SEC已经将159家公司列入预摘牌名单

3月11日,SEC发布公告,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将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以及和黄医药5家公司列入预摘牌名单。随后,该机构已先后将包括百度、京东、哔哩哔哩、拼多多在内的159家中概股企业列入“预摘牌名单”。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在美上市外国发行人聘请美国以外司法辖区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审计报告,无法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要求的,则相关上市公司将被纳入“预摘牌名单”。登上预摘牌名单后,相关公司可在15天限期内向SEC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否则会转入确定名单。如果连续三年进入名单,理论上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不能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交易并强制退市。

进入预摘牌名单的中概股,已有153家因无法在限期内证明不具备摘牌条件已被转入确定名单。

中概股各找出路 回流香港成首选

7月26日上午,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授权公司管理层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改变上市地位为主要上市。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这个决定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

阿里巴巴不是首家选择香港双重上市的公司。根据证券时报此前的统计,5月11日,贝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首家以“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形式返港的中概股。而百济神州、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知乎等中概股均通过双重上市的形式返港。5月20日,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之一,蔚来汽车登陆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为全球首家在美国、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

根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有27只中概股以不同形式回归港股,其中,5只为私有化退市后上市,包括中国飞鹤、药明康德、易居中国、三生制药和乐逗游戏;6只为双重上市,16只为二次上市。近期,哔哩哔哩发布公告宣布向港交所申请将其香港第二上市地位转换为主要上市,该申请已收到港交所发出的确认。

对于中概股再上市地的选择,华兴证表示券(香港)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港交所是中概股的首选。相比A股市场,出于境外融资需要、投资者基础、行业受监管情况、红筹与VIE结构上市便利度、港股市场持续创新和改革等各方面考虑,预计拟上市企业和考虑回归的中概股现阶段仍将优先选择赴港上市。对符合港股上市资格的中概股来说,未来两年将会是回归的高峰期。

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2至2023年度财政预算案时就曾提到,香港为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备,包括允许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属非创新产业的公司在港第二上市,并给予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更大灵活性。

事实上,今年港交所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以吸引更多公司回港上市,同时为二次上市公司提供对冲海外风险的“安全垫”。在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方面,取消同股不同权大中华发行人第二上市必须是创新产业公司的规定,同时降低二次上市的市值要求;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方面,对于同股不同权和VIE结构公司,可以选择直接申请双重主要上市,无须为了完全符合港交所的上市规则及指引而改变该等架构;此外,港交所还为已二次上市的公司提供了上市地位变更的指引,包括发行人证券的交易大部分由海外交易所转移到香港、自愿转换至港交所作双重主要上市、从主要上市海外交易所除牌等几种情形。

阿里巴巴突遭“黑手”,蚂蚁也传来重磅信号

当前,阿里巴巴正面临来自于美国监管层的压力。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证监会正式将阿里列入“预摘牌名单”,直接导致其股价单日暴跌超11%,最新收盘价相较于2020年末,累计跌幅超过70%。

其实,阿里已经开始在做“最坏的打算”。其在披露财报的同时,官宣,申请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更改为“主要上市”,以实现“双重主要上市”。有分析人士指出,届时,即使在美股退市,也不会影响到阿里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与此同时,阿里与蚂蚁集团的一系列动作,也是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首先是,蚂蚁高管集体“撤离”阿里巴巴;其次,阿里与蚂蚁集团的数据共享协议于2022年7月正式终止。而这背后,又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阿里突遭“黑手”

市场脆弱的信心,似乎尚未恢复。

一则突发消息,再度令阿里巴巴股价重挫。当地时间7月2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更新了一批“预摘牌名单”,阿里巴巴被列入该名单。

阿里巴巴回应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上市地位

除阿里巴巴以外,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的其他中概股还包括,蘑菇街、波奇宠物、猎豹移动。

瞬间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抛售,担忧情绪再度弥漫。截至当日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跌超11%,跌至89.37美元/股,使得7月的累计跌幅达到21.4%。

那么,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意味着什么?

根据美国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责任法》(HFCAA),在美上市公司必须要解决长期审计合规性的争议。根据该法案,如果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无法让美国监管机构检查审计底稿,可能会被强制退市。

因此,市场担忧,阿里巴巴被列入该名单后,便存在了退市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迅速上升。

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后,阿里巴巴需要在15天内向SEC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否则便会转入确定名单。在被列入确定名单后三年内不能满足PCAOB 对审计师的检查要求,理论上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被强制退市。

其实,在阿里巴巴披露了2022财年年报时,市场便有声音预测,阿里巴巴很可能将会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

而在此之前,遭遇一系列反垄断监管等因素,市场对阿里巴巴前景预期一度非常悲观,股价一路走低。截至最新收盘,阿里巴巴的市值2366.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万亿元),相比2020年末的总市值累计缩水超过70%。

与此同时,7月29日,阿里巴巴的港股股价也遭遇重挫,大跌超6%,市值更是跌破2万亿港元。

现如今,再度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意味着,留给阿里巴巴时间不多了,其必须在此期间,评估相关监管的风险,并做好从美股退市的预案。

阿里求变

其实,阿里巴巴已经开始在做“最坏的打算”。

7月26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将谋求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的上市地位更改为“主要上市”,相关主要上市流程预计将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

阿里巴巴回应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上市地位

据公告显示,相关主要上市流程完成后,阿里巴巴将实现在纽交所、港交所的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阿里巴巴将同时拥有在2个上市地的同等上市地位,受2个交易所的交易规则所约束。

而在此之前,尽管阿里巴巴在香港完成了“二次上市”,但美股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上市地,纽约、香港两个市场分别为“一主一副”。

只有完成了“双重主要上市”,阿里巴巴才能成为一家完全符合港交所监管标准的“港股公司”。届时,大概率将会被纳入港股通。

这份公告已经披露,便在金融圈引发了热议。

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完成了双重主要上市,如果在美股退市,并不会影响到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巴巴赴港寻求双重主要上市,或是受到此前中概股“预摘牌名单”的影响。

很显然,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双重主要上市能更好地应对美国监管层的“黑手”,可以增加抵御外界监管环境的能力,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今年3月以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开始实施,受退市阴霾的冲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接连遭遇了大跌。面对残酷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开始选择双重上市或二次上市以及退市私有化。

但美国老虎证券指出,阿里巴巴在香港申请主要上市身份,并不一定意味着,其认为自己会在美国退市,只是为了降低潜在风险。

当前,港交所接受二次上市的标准是,企业必须为创新行业公司,且已经在纽交所,纳斯达克或伦交所上市满2年,市值达到一定标准:400亿港元;或者市值超100亿港元且营收超过10亿港元。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中概股正在申请港股双重主要上市,其中包括,知乎、贝壳、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公司。

“隔离”蚂蚁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的一系列动作,也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

首先是,蚂蚁高管集体“撤离”阿里巴巴。7月26日,阿里巴巴在2022财年的财报中披露了最新的合伙人名单,蚂蚁集团的一众高管均在名单中“消失”,其中包括,蚂蚁董事长兼CEO井贤栋、首席技术官倪行军、首席人才官曾松柏、副首席人才官吴敏芝、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副总裁邵文澜以及前CEO胡晓明等。

阿里巴巴在财报中给出的解释是,合伙人应由阿里巴巴集团人士担任,从2022年5月31日起,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方人士不再担任合伙人。

名单一经公布后,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想,有分析人士指出,一直以来,蚂蚁与阿里的关系十分密切,现如今蚂蚁管理层不再担任阿里合伙人,释放的信号意味深长,蚂蚁与阿里的隔离将进一步强化,

另外,更明确的一则信号是,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的数据共享协议于2022年7月正式终止。此后,阿里与蚂蚁将按双方向各自客户提供服务的必要限度,根据个案并依照适用法律及法规协商数据共享安排的条款。

众所周知,数据安全一直都是中国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因此,阿里与蚂蚁终止数据共享,大概率是在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将帮助蚂蚁集团满足数据治理的合规性。

今年7月7日,国家网信办颁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其中明确,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应当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不符合该办法规定的,应在2023年3月前完成整改。

有业内人士预测称,与阿里巴巴“隔离”后,蚂蚁集团的独立性将得到提升,且更加满足监管层的要求,或将为下一步IPO做准备。

本文标签: 纽交所  阿里巴巴  上市  港交所  联交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