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罗马帝国,却无长安帝国

热点资讯2022-08-01 08:38:28佚名

为什么有罗马帝国,却无长安帝国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苗柔柔】

今年7-10月,国家博物馆举办古罗马文明展,500多件文物展示了古罗马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面貌。


展览名称虽然是“意大利之源”,但我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罗马从王政时期开始,历经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保持了1000多年的首都(或政治权力中心城市)地位。帝国时期不是出身一家的皇帝换了多少个,罗马却始终屹立不倒,以至于国以罗马为名。

相比起来,中国的朝代不少,首都也不少,西安、洛阳的首都史都超过了1000年,北京有800多年,中间也都历经多个朝代,为什么却没有长安帝国或洛阳帝国的说法呢?

历史沉淀出“罗马帝国”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罗马帝国”这一官方国名,它正式的名称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说明了这个国家的两个特点:

1.元老院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能够极大地影响国家的运作。

2.“罗马”人民,罗马才算数, 其它地方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附带品。

很难想象中国的某个朝代叫“贵族世家和长安人民”,国号上的不同已经反映了社会性质的不同。

元老院其实就是氏族或联盟内的贵族长老团,本质上是氏族或联盟内没有一个强势人物能够彻底压服其他人,所以掌握权势者联合议事并作出决定。罗马帝国从王政到共和国时期,君主采用元老院推举制,选择权不在上任君主手里,而是在元老院手里。君主和元老院互为依靠,又互相敌对;和平时期能够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但若有危机,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便宜了第三方。

与中国皇帝大多平稳继承相比,罗马帝国的皇帝更迭可谓波澜诡谲,杀机四起,而且这种非正常状况几乎贯穿了整个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皇帝和共治君主大约90位,死于非命和怀疑被杀的倒霉蛋占了三分之二,只有三分之一是能安稳终老的。

罗马帝国的女性不能继承皇位,而且西方实行一夫一妻制,尽管皇帝或国王可以有多个情妇和私生子,但在法律上都无君主继承权。一夫一妻制是进步的婚姻制,弊端却是合法婚生子的数量较少,一旦无子或婚生子早亡,就会给王位继承带来麻烦。和平的方式是大家都接受从近支中挑选一个继承者,但若是有多个地位相近的候选人相争,往往会引发政治动乱或战争。

屋大维无子,收养第三任妻子和前夫的儿子提比略继承皇位;提比略的儿子和继子均早亡,第三任皇帝是屋大维外孙女之子卡利古拉;卡利古拉无子,他叔叔克劳狄乌斯当了四代皇帝;克劳狄乌斯的一个儿子早亡,另一个儿子被继子尼禄视为皇位竞争对手而毒死,最后尼禄当了第五任皇帝。五代皇帝之间,没有一代继任者是上一代的亲儿子。

接下来尼禄被推翻后,争位的四帝也都不是父子关系。再往后帝位传承,儿子和继子能和平继位的实在是少数,多数是打打杀杀或靠禁卫军扶持拼出一个胜利者。皇帝血脉的不稳定与贵族军头们的强势,极大地摧毁了帝国的稳定性和皇权,皇权软弱不能保证下一个皇帝是谁,更加激发了权力集团的投机性,一不顺心就暴力换个皇帝。


罗马禁卫军刺杀皇帝卡利古拉。本该护卫皇帝的禁卫军刺杀皇帝成了传统,据统计,罗马帝国59位皇帝,26人被军队刺杀或死于军队哗变,占总数的44%;6名近卫军长官登基称帝。

既然帝位不能保证平稳过渡,那么候选人争取国都权力集团的支持就非常重要,外省势力远水不解近渴,而且基本只限于上层群体的争斗,不牵涉社会下层,更不会推翻旧有社会机制;皇权立足于国都,国都实力集团把持政权,也就不会轻易迁都。总之,谁能占据罗马,谁就能当皇帝。

这就是说,罗马帝国基本不可能像中国那样以血脉传承,以家世为标记划分朝代也麻烦而困难,要知道有好几个时期都是多个君主共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帝国却始终是那一个,最鲜明的标记不是民族、地域、家族,反而是都城,流水的皇帝,铁打的罗马与罗马帝国。

反观中国

中国早期也实行民主推举制或禅让制,但很快就被夏商的家天下传承制取代,因为夏商都出现了权力强盛的君王,能保证帝位由儿子继承。而且中国自春秋以来,在文化上崇尚“仁孝大义”,到了汉朝基本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以忠君护国为荣,以弑君叛乱为耻,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更罔论承认其夺取皇位的正统性;护卫国都的军队都从有财产、身家清白的良家子中选拔,衷心不二,极大地保证了皇权的稳定。

中国各个朝代定都,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并不拘于前朝的限制。

秦国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随着地盘的扩大,多次东进迁都,最后选了交通方便、易守难攻的咸阳为都城。秦朝建立后,顺势继立咸阳为国都。


秦国迁都示意图,图片来源:sohu

刘邦击败项羽,本想建都洛阳,但是娄敬、张良赞同关中,认为关中既有函谷关、陇蜀的良田可供粮食,南通巴蜀,北联胡地,东方牵制诸侯,可以三面防守,并有渭水通运京师,最后刘邦决意汉朝定都长安。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有各的都城。

隋唐两代,出于历史传承、政权划分、地势护卫和粮食供给等原因,选择长安和洛阳为国都或陪都。

唐代之后,历经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战乱,原本作为都城的长安和洛阳逐渐荒废,五代十国开始,北方政权先后在开封建立都城。

北宋定都开封,看中其地理位置与洛阳接近,处于疆域中心,便于国家管理;地势平坦,陆运便捷;又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未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任开封府尹时,精心打造了汴河、惠民河、金水河、广济河组建的“漕运四渠”,极大地解决了首都的物资供应问题;而且赵光义根植开封多年,人脉深厚,坚决抵制一切以外的候选,最终国都花落开封。

元朝起家于蒙古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因为北京北通蒙古,万一失败可以遁回老家;南向汉地,方便控制汉区,东联东北,北京居中的地理位置最适合元朝的疆土管理;而且北京是当年忽必烈父亲托雷的领地,以往已经长期在金朝的统治下,居民对汉政权的向心力不强,非常有利于元朝统治。

朱元璋选择南京为国都,因为北方历经多年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京保持了比较繁华的局面,有足够的税收粮秣供应首都;而且元朝残余尚未完全消灭,南京远离蒙古,较为安全。朱元璋出身安徽凤阳,不少部下是淮西乡党,不愿意离家太远,但凤阳的条件又不足为都城,离家较近的旧朝古都南京就是最佳选择。而朱棣迁都北京,他自己是燕王,封地在燕,而且朱棣自恃武力强盛,北迁北京非但不惧元蒙旧势,反而有逼迫之态。

清朝定都北京的原因大致与元朝相同。

由此可见,中国的王朝更迭是整体性的,是新的地方势力集团对旧王朝的清扫大洗盘,拥有强盛实力的新集团完全可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新国都。而罗马帝国基本由国都圈实力派决定皇帝,候选人离开了罗马就当不成皇帝,与此完全不同的是,中国的新任王朝“受命于天”,哪里会受旧国都的限制。

简而言之,在中国,是皇帝决定国都,国名自然也由皇帝决定;在罗马帝国,是国都决定皇帝,皇帝或家族不重要,罗马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罗马帝国  王朝  帝国  元朝  皇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