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在大城市谋生的小镇青年而言,当他们提着行李箱站在家乡的旷野之上时,身边人不免会为他们贴上“失败”的标签。
似乎,青年返乡的唯一理由只能是:在大城市生活不下去了。如果他们在大城市的工作足以谋生,那贴在返乡青年身上的标签便成了“傻”。
随着时代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镇也为返乡青年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沃土。/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镇也为返乡青年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沃土。对返乡青年而言,回乡创业不是头脑一热的选择,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大城市,他们是被迫谋生的异乡人,烦琐的工作、频繁的人际往来以及远离亲人的孤独使他们变得麻木和焦躁,但在乡镇,工作被重新定义,生活的美与好也被再次发现。
面对身边人的非议和创业的困难,他们选择用行动回应。
“因为返乡,
我成了众矢之的”
每年三四月,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重庆路周围的油菜进入花期。
此时,阳光晴朗,蜂飞蝶舞,绵延不绝的油菜花田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到此旅游打卡,坐落在重庆路上的道明镇也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在狭长的乡道上,天南海北的游客围挤在各色竹编摊位上,他们或是挑选商品,或是欣赏竹编匠人的手艺。
与道明镇多数竹编工作室一样,红梅竹编工作室的生意火爆异常。
时年28岁的肖瑶是红梅竹编工作室的负责人。/受访者供图
时年28岁的肖瑶是红梅竹编工作室的负责人,她于2019年辞去重庆市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工作回到道明镇,从母亲的手里接过了红梅竹编工作室。
“红梅”是肖瑶母亲的名字,在肖瑶返乡前,肖瑶的父母是工作室的第一负责人,他们除了要负责店内竹编作品的销售,还要参与制作竹编作品。旅游旺季时,店内人手总显紧张。母亲向肖瑶传递了希望她回家继承竹编手艺的想法。
彼时,肖瑶因为在医院长期值夜班,胃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考虑到护士入职五六年后才可不值夜班,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肖瑶便顺从母亲的心意,辞职回乡。
返乡之初,肖瑶和母亲的决定遭到了身边多数人的反对。亲戚朋友不能理解,一个在三甲医院就职的护士为什么会想回家做竹编。在道明镇,从事竹编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鲜有青年从业者。
在返乡之前,肖瑶是一名护士。/图源pexels
有人为肖瑶的选择感到遗憾,有人劝她慎重考虑,还有人在背后非议肖瑶的母亲,称她“为了自己好过,竟然让女儿回家做竹编”。
但肖瑶却清楚,自己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道明镇有“竹编之乡”的美誉,生活在这里的人,或以竹子贩卖为业,或以竹子编织盈利,还有人专门收购竹编作品,再行贩卖。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匠人用竹子编织的保温杯、花篮、熊猫等。
肖瑶介绍,道明镇的竹编花篮曾经占据了全国开业花篮市场的90%。在她看来,自己回乡从事竹编,不仅可以传承母亲的竹编手艺,也能为道明镇的竹编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肖瑶的竹编作品。/受访者供图
和肖瑶的经历相似,之前在贵州旅游团带团做导游的裴琳在返乡回家建造九号院子初期,也曾遭遇身边人的不解。
从事导游工作时,裴琳要每天早上6点多依次喊每一位跟团游客起床,等大家集合后,她再带团出发前往景区。因为贵州的景点之间距离较远,从一个景区前往下一个景区往往要长时间乘坐大巴车。
裴琳形容:“带团时会有一种错觉,好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
旅行社规定,导游带团时必须带游客游览景区的某一区域,游客则将这一行为看成是导游在劝游客消费。有人质疑裴琳,称她带团就是为了挣黑心钱,将游客带到消费区是为了拿回扣。
裴琳经历过很多类似的事情,在她看来,导游和游客之间的良好互动需要彼此给予足够的信任。但因为性格直来直往,裴琳也称自己不适合做导游。在贵州带团半年后,裴琳即递交了辞呈。
在裴琳看来,导游和游客之间的良好互动需要彼此给予足够的信任。/图源pexels
辞职后,她沿318川藏线徒步去了西藏,在途中,她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喜静、不爱与人交流的她决定回家开一间甜品店。
甜品店的店铺即自家的院子,但因为院子坐落在乡村,裴琳少不了会收到一些负面评价,比如乡村小院难以招徕顾客、很难实现盈利等。
2014年从温州前往上海工作的Nina,在去年结束了为期7年的沪漂之旅。与裴琳和肖瑶选择回乡的原因不同,Nina回乡主要是为了结束和男友异地恋的状态。
回乡之前,Nina和男友曾就在上海还是在温州生活进行过讨论。当时,Nina的男朋友在温州一家国企工作。就温州本地的就业机会而言,这无疑是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但若放在上海,这份经验却很难为男朋友的求职加成。
Nina以“Nina Chan”为名,在小红书上更新与英语考试有关的内容。/图源Nina Chan小红书截图
而Nina虽然已经在上海生活了7年之久,却始终没有拿到上海的户口,即使两家人拼尽全力在上海买了房子,将来他们的子女可能还要面对没有户口、无法上学的窘境。
种种考虑下,Nina决定回家从事英语教育相关工作。同时,她也以“Nina Chan”为名,在小红书上更新与英语考试有关的内容。在她看来,自媒体创业不受地点限制,只要内容够优秀,即使在乡镇也可大有作为。
回乡,是新的开始
非议最汹涌的时候,肖瑶找到了当地一位有几十年竹编经验的老人,她向对方询问,自己选择回家做竹编是否是错误的,如果中途放弃,会不会被别人看笑话。
老人告诉肖瑶,她在竹编道路上只走了10步,如果她走到第99步时还想放弃,那才能说明她回家做竹编的决定是错误的。
老人还向肖瑶分享了自己为学好竹编所付出的努力和做竹编遭遇的困境:为学好设计,老人曾四处托人,以获得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因为不懂营销,老人制作的很多竹编作品鲜有人问……
肖瑶的竹编作品。/受访者供图
与老人的对话极大地激励了肖瑶,也让她下定决心继续做竹编。返乡一个月后,她还得到了到中央美术学院和上海艺术学院学习竹编、藤编等传统手艺知识的机会。这段学习经历拓宽了肖瑶的想象,使她在制作竹编作品时,能更好地在脑海中构建作品的基本模型。
学习结束后,肖瑶向父亲分享了国外竹编匠人的作品,两人一起探讨国外竹编作品的可取之处。
不久,工作室接到一位设计师的单子,对方表示想要定制一件艺术装置,作品造型类似流水。明确制作要求后,肖瑶和其他匠人一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此前,他们从未听说过“艺术装置”这一名词。在当时的肖瑶看来,所谓的艺术装置与店内竹编摆件的制作程序并无过多不同,顶多需要半个月就能完成。
结果,半个多月过去,作品内部的造型还没有搭建出来。等她和员工好不容易仿照对方给出的设计图,做出了作品的大概轮廓,对方却希望肖瑶能对细节再进行优化。
肖瑶称,作品细节难以把握的根本原因在于竹子的韧性有限,要想用竹子呈现水流动时的美感,则必须想办法增强竹子的韧性。
通过和设计师沟通、和其他匠人不断摸索,历时多日,肖瑶和其他匠人决定用铁艺搭建作品的模型——先用铁条搭建出作品的基本轮廓,然后再用竹子在铁条上进行编织,编织时要保证竹子能将所有铁条覆盖。这种制作方法的显著优势是,既能借助铁条延展竹子的韧性,尽量呈现水的动感美,又能使作品看上去像是只使用了竹子制作。
历时3个月,这件作品终于制作完成。交货后,对方对该作品赞叹不已,并在后期和肖瑶进一步开展了多次合作。
对于没有设计背景的裴琳而言,建造一个具有美感的院子也非易事。最开始,裴琳只能依靠脑海中的想象打造院子,然后再将施工后的院子和自己想象中的院子进行对比。凭空创造的做法让她遭遇了重重困难,一处狭小的角落盖完拆、拆完再盖几乎成了常事。
裴琳在小红书个人账号“九号院子”上分享了自己改造阳光房的过程。阳光房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处亭子,因为亭子到了夏天并不能有效地阻隔阳光,她便将亭子拆掉,改为阳光房。阳光房墙体施工完成后,她才发现墙体上没有预留窗户。没有办法,裴琳只能在墙体上重新砸出窗户的预留位置。
为了减少返工次数,也为了弥补自己在设计上的不足,裴琳开始疯狂刷有关院子设计的作品,通过比对色彩、拆解构架等方法,她梦想中的院子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形状。
裴琳亲自设计改造的九号院子。/受访者供图
扎根乡土,
是回流的意义
从上海返回温州后,Nina和男朋友的婚礼如期举行。和在上海工作时的生活相比,Nina在温州老家的生活是惬意的,她不仅和丈夫结束了异地生活,还重新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丈夫上班的地方就在镇上,驾车只需10分钟左右。因为距离过近,Nina的一日三餐都能得到丈夫的陪伴,她和丈夫吃过晚饭,还会一起看电影、散步,或是到附近的商超买水果……慢节奏的生活一度让Nina有种老年人退休的错觉。
公公在家里定了规矩,只要有家人过生日,全家人必须聚在一起吃饭,每人要出200元的份子钱。Nina经常和婆婆一起聊天。通过聊天,Nina得知,婆婆有自己的闺密,她们经常互相打电话询问彼此的近况,也会经常打电话给自家兄弟姐妹,询问对方家里是否需要帮衬。因为距离很近,Nina的婆婆和她的闺密、姐妹也经常见面、散步、逛街。
Nina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图源Nina Chan小红书
而这些,是Nina在大城市很难享有的。她坦言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了很多,不再像身处异乡时那样焦虑、孤独。一次,Nina丈夫的朋友添加了她的微信,Nina一接触对方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和焦虑,焦虑的主题是英语专业的人如何在小县城谋生。同为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Nina向对方提供了几条可供选择的道路:考编制、去私立学校任教或者去当家教。但每一条都被对方以不同的理由否决了。
Nina虽然理解对方的焦虑,却觉得过分焦虑完全没有必要。在她看来,相比其他冷门专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小县城并不缺就业机会,只是每份工作、每条路必然都伴有挑战。他们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并脚踏实地地走好眼下每一步。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任何问题都不足为惧。
和家人一起从事竹编的肖瑶,也开始渐渐明白回乡做竹编的意义。在她看来,做竹编不仅帮助她实现了经济自由,还帮助村民实现了本地就业。因为业务发展需要,肖瑶在当地招用了3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既有她的邻里街坊,也不乏看着她长大的叔叔阿姨。
她的员工中,有很多人家里都有上学的小朋友,每逢小朋友放学的时间,肖瑶会允许员工短暂脱离岗位,接小朋友回家。
未来,肖瑶希望能将竹编技艺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认识竹编,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道明镇。“只有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乡村才会发展得更好。”肖瑶说。
在互联网上,裴琳的九号院子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欢。/图源九号院子小红书
而在互联网上,裴琳的九号院子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欢,由她独立设计的阳光房,地面通铺木质地板,墙体刷白,巨大的落地窗搭配白色的纱帘,既不影响光线,又能隔绝部分热量。院子前边,小树几株,草坪环绕。远处是悠悠白云和如洗蓝天。
许多网友在裴琳的账号下留言:“这是我理想中的院子,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