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以高毛利著称的中国飞鹤,面对出生率下滑,也难以独善其身。
8月2日,中国飞鹤收跌2.05%,股价为6.7港元/股,总市值595亿港元。自7月22日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后,公司股价就连续下挫,7个交易日里跌幅超过19%。如果从去年1月份的高点25.244港元/股(前复权)算起,至今跌幅已达72%,且不断创下新低。
带崩股价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飞鹤收入95-98亿元,同比减少约14.9%-17.4%;利润为22-25亿元间,同比减少33.4%-42.4%,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
业绩预警宣布后,多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对其下调了目标价和盈利预测。其中,高盛称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面临更具挑战性的经营环境市场,出生率下滑、宏观疲软、竞争加剧将导致中国飞鹤市场份额增长放缓或销售费用增加,因此下调其收入盈利预测和目标价。
实际上,中国飞鹤从过去的高歌猛进到业绩双位数回调,并非短期现象。自2020年开始,由于疫情的影响,奶粉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销售活动受到阻碍,飞鹤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着眼未来,随着出生率下滑造成婴幼儿配方奶粉需求总量收缩,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主要业务的中国飞鹤,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及多元化来摆脱业绩困局。但在成人奶粉、羊奶粉、儿童奶粉等细分赛道,与深耕多年的雀巢、伊利等公司相比,飞鹤在竞争中不占先机。
有业内人士分析,新生儿出生人口大幅下滑并非突然现象,对奶粉企业的业绩影响也非短期,飞鹤的业务单一依赖婴幼儿配方奶粉,对这种情况应对不足陷入被动,接下来恐怕要过几年苦日子了。
业绩下滑、机构下调目标价
7月22日晚间,中国飞鹤发布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
公告称,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95亿元至98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15亿元相比将减少约14.9%至17.4%;预计净利润22亿元至2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8亿元减少约33.4%至42.4%。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中国飞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6.52%、32.04%、35.50%和22.5%。这次营收下降,也是自2019年以来其首次出现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
但利润的下滑更早出现。财报显示,飞鹤 2021 年净利润从 74.37 亿元减少至 68.71 亿元,同比下滑 7.61%。不过,飞鹤称2021年净利下滑主要因收购原生态牧业,若剔除该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21.2%。
对于2022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降,中国飞鹤在公告中解释称,利润减少主要是由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收入的减少。
而营业收入减少的原因,则主要为内地出生率下降,以及飞鹤于2022年实施了新鲜战略,进一步降低星飞帆等产品的渠道库存、保持货架产品较高新鲜度,并且对分销渠道之整体库存水平实行更严格的控制。
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在2021年6月份一次活动上就曾表示过,2021年出生率有可能会有“断崖式的下跌”,年轻父母担忧疫苗对胎儿的影响,有可能6个月之内不会再去怀孕。因此,未来两年会对飞鹤和行业形成非常大的挑战。
除了出生率的冲击,也有飞鹤在去库存和价盘维护方面的调整。
今年5月份,海通国际研报称,由于品牌制定的不合理业绩目标叠加市场消费疲软,使得经销商库存压力过高,导致近年来奶粉市场常常出现窜货、乱价等现象。
一组可佐证的数据是,飞鹤的库存周转天数,从2018年的57天,一路增长到2021年的81天,动销越来越慢。截至2021年底,飞鹤的仓库存货达到了17.22亿元。
对此现象,中国飞鹤于年初开展“新鲜战略”,以清理流货、稳定价盘、降低渠道库存。
目前的“新鲜战略”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这次业绩预警之后,多家投行下调了飞鹤的盈利预测与目标价。
高盛发研报指出,中国飞鹤的盈利远逊于该行预期。该行认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面临更具挑战性的经营环境:1)出生率下滑对行业影响开始显现;2)渠道清仓和宏观背景趋软,导致均价增长放缓;3)本土与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市场份额增长放缓或销售费用增加。
综上,高盛将中国飞鹤2022-24年收入预测下调14%-20%,将2022-24年NPAT(税后净利润)预测下调至22%-25%区间,同时将中国飞鹤目标价从11.9港元下调23%至9.2港元。
汇丰环球研究发表报告,下调中国飞鹤股份目标价,由11.7港元降至9.1港元,此按现金流折现率作估值,维持买入评级,并调低其2023年及2024年收入预测分别19%及23%,纯利预测亦相应下调17%及21%。
汇丰认为,中国飞鹤最坏情况或已过去,但因市场增长缺乏能见度,上升空间亦受限。
美银证券亦将飞鹤2022和2023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27%和24%,目标价由7.5元降至7.1元,已逼近公司近期的新低价6.56港元/股。
营销驱动策略或难以为继
售价全世界最贵、毛利率常年在70%左右,是飞鹤鲜明的标签。而飞鹤的崛起,始于其高举高打的策略。
资料显示,飞鹤乳业的前身是赵光农场乳品厂,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厂长的冷友斌斥资1000多万元买下了赵光牧场股份,其后才更名为飞鹤乳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飞鹤于2003年登陆纳斯达克,从美国中小板,再转战纳斯达克,2009年又去纽交所,飞鹤先后融资超过1.7亿美元。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集体陷入了信任危机,中国主流市场被外资奶粉占据。
自建牧场让飞鹤躲过了这场行业最大的危机,冷友斌在一番调研后,决定生产和销售高端产品,推出“星飞帆”系列,均价超450元/公斤,且大幅压减200元/公斤以下的低端产品。
按照冷友斌的说法,“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并表示虽然飞鹤有200元以下的奶粉产品,但是高端产品卖得更好。
配合高端产品,飞鹤打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口号,请来章子怡、吴京这些一线影星做代言,拉高其身份定位。
营销投入上,飞鹤也毫不手软。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公司销售及经销费用由21.39亿元增至52.63亿元。2021年,飞鹤的销售及经销开支为 67.29 亿,同比增长率27.85%,营收占比接近3成。
横向对比,蒙牛2021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为26.6%,伊利为17.5%。另外,2021年飞鹤研发费用为4 .26亿元,研发费用率仅为1.87%,与 30%左右的销售费用率相比天壤之别。
尽管“智商税”的质疑不断,但这种高举高打的策略,巧妙的迎合了消费者“好的就等于是贵的”的认知心理,让飞鹤一路高歌猛进。
早在2018年11月7日,飞鹤乳业宣布销售额过百亿,成为中国奶粉品牌第一个过百亿的品牌。美股退市在港股重新上市后,飞鹤备受投资者青睐,在2021年股价最高时,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一度超过蒙牛。
不过时至今日,随着90、95后成为育儿主体,这个群体拥有更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消费心智更加成熟,他们会分辨不同品牌的重要营养元素和成分之间的差别,而不再仅仅只为高价产品买单。
再加上数字化零售的普及,大多数消费者都能通过购物节、短视频等渠道掌握足够的产品信息,飞鹤过去大手笔的营销获得的“信息差”红利被抹平、地推式“研讨会”的获客打法效果也会越来越弱。
相反,研发端用力不足,乳清粉、乳铁蛋白等关键原辅料受制于人,让飞鹤的营销驱动之路也越走越难。
“第二曲线”尚不明确
雷达财经梳理财报发现,在新生儿数量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飞鹤却一直依赖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一单一赛道。
数据显示,婴幼儿配方奶粉为飞鹤的主要业务,2020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达95.0%。
2021年,飞鹤的核心业务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实现营收215.15亿元,收入占比为94.4%;包括成人奶粉、液态奶、米粉辅食产品及其他相关产品在内的其他乳制品收入为9.91亿元,占比为4.4%;营养补充品销售收入为2.69亿元,占比仅为1.2%。
而出生率的下降,导致婴幼儿奶粉市场整体出现增长缓慢的现象。参考欧睿国际的数据及测算,2021年我国婴配粉市场规模约为1587亿元,同比下滑约6%。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受生育意愿下降影响,预计全年全国出生人口数依然承压,导致行业需求进一步收缩。
市场容量的萎缩同时也意味着婴配粉行业的天花板隐现,飞鹤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加码成人奶粉便是举措之一。
根据工银的调研纪要,2021年飞鹤成人奶粉收入大概7亿,同比增速是30%。此外,飞鹤还宣布,公司将于2022年下半年将推出成人功能性奶粉产品。
不过,在成人奶粉的市场中,雀巢、伊利、蒙牛等公司都已经深耕多年,飞鹤并不占先机。根据财报披露,蒙牛2021年成人奶粉收入同比增长超76%;按照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2021年伊利成人配方奶粉零售,市占份额位居市场第一。
除了成人奶粉,飞鹤还瞄准了羊奶粉市场。2021年7月,飞鹤曾收购羊奶粉品牌和小羊妙可的全部股权正式入局羊奶粉市场;同年11月,又通过旗下控股公司原生态牧业,拿下陕西绿能生态牧业奶山羊的养殖设施及羊奶生产线。
目前,飞鹤拥有拥小羊妙可、佳瑞妙可、加爱三款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品牌。但这个市场上,已被伊利并购的澳优一直占据老大位置,飞鹤想要提高市场份额,免不了要和伊利、君乐宝等直接竞争。
有分析指出,拓展新品类有助于飞鹤摆脱当下的业绩困局,然而新业务能否培育成新的增长点,还需要时间去观察。